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HCO3 (3)全球性 气体型 (4)光合作用 捕食 分 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6 )红外(热)辐射 温室 (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 率严格控制化石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 10 3 10 1.76 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 CO2的排放量 (8)4.5
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
②循环: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化学元素
③生 态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系统
碳 循 环
阅读图8-25
(1)碳如何从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3)碳如何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碳循环的特点:
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1.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大量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 分。这些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 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1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性气体型4光合作用捕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生物群落6红外热辐射温室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84510731071761089能量流动热能单向不循环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导致地球变暖
A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库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分 解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1.使用DDT农药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 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 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 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环流到达南 极 C.这种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活 过 D.上述说法都不对
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 (1)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 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研究 范围 特点
各级生态系统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生物圈 反复利用, 循环运动
联 系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 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③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的有机物 光合作用 (4)碳进入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落的途径: (5)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的途径: (6)碳循环的动力: 能量流动 (7)特点:
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运动
1.如果大量的森林林被砍伐, 会对碳的循环有什么影响?
碳循环受阻,大气中的CO2含量明显升高. 2.化石燃料(煤和石油)被大量燃烧, 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什么影响? 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 形成温室效应.
5.
7 7
108 (9)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不循环
“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导致地球变暖。气候的变
暖将会使南极、北极以及高山冰川融化, 使海平面
上升。据科学家估计,到21世纪的中叶,地球表面
平均温度每上升1.50C~4.50C,海平面将上升20~
165厘米。 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X106km2,沿海城市会 被海水吞没,上海、威尼斯等海滨城市以及地势 低洼的孟加拉国、荷兰等国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海平面上升,大片陆地将被淹没,这将使5000 万以上的人口无家可归,成为“生态难民”。
2.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则B表示 分解者 ;C可表示 非生物的能量 . 3.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请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二氧化碳。 ________;C可表示 A→D→E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 念 二、碳循环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 碳酸盐等
CO2
具有全球性
大气中的CO2库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动物摄食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化石燃料
1.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 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B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CO2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碳库( 岩石圈, 化石燃料; 大气圈库,水圈库,生物库)
(1)A、B、C、D各指什么组成成分? (2)①②③④分别指什么生理过程? (3)写出食物链.
A 生产者
呼 吸② 作 用
光 合 ①作 用
B 大气中CO2
③ ④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碳循环的关系图解
A C D
B E
分析左图,回答下面问题: 1.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应 去掉“C→A”方向 做怎样的改动 ; 共有____条食物链。 6
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_性质,属于_______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关系;④表示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 (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_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第二,______,___ (8)若图10-29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10-30,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5.8×109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