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阳的高三广东省语文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阳的高三广东省语文测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辟.邪/开辟.缜.密/嗔.怒惊骇./骸.骨淡泊./湖泊.
B.夙.愿/住宿.供.养/口供.奔.跑/投奔.湛.蓝/暂.且
C.着.手/着.陆联袂./昧.心纤.毫/翩跹.累.赘/连累.
D.炮.制/炮.烙呜咽./拖曳.浩淼./渺.茫处.方/处.境
2.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利用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随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火炬点燃,揭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时期。
几经推敲、几经修改,一个老到
..的整体运
行方案终于出台,但组织这么偌大
..的排演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亚运会相较,亚残运会有其特殊性,残疾人也有特殊需求。
“细节决定成败,细微才见功夫。
”在筹备揭幕式进程中,各子团队负责人依照要求将工作时刻精细到每一秒,
空间精细到每一米,人员精细到每一岗,做到定岗、定人、定责、按时,确保无微不至
....。
....、百不一爽A.老到B.偌大C.无微不至D.百不一爽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从日美“利刃2020”演习的军力和科目设置来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演练,也是一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联合演习。
通过“利刃”演习,能使日本自卫队慢慢把握组织大规模联合战役的体会,重获进攻能力,这将会对东亚军事力量对照产生深远的阻碍。
B.灰霾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不仅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多发。
C.余秋雨先生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光区的碑文后,“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D.60多名华夏中学的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5000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老人的手中。
4.依照语境,以下排序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0年,在从6月27日到7月26日的一个月里,,,,。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若是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升温将使猛烈天气现象造成的伤亡同步爬升,人类生活环境将面临一个“庞大的大难”,与之相较,目前困扰咱们的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只是是小巫见大巫。
①全国17个省区71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
②全国有21个省市区152个站点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
③这些枯燥的数据,再清楚只是地揭露出了气候恶化的程度和速度
④与2020年相较,两种极端事件均有显现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等特点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这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假设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那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那么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恐而夸耀之也。
然那么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假设无其事,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因此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5.对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看不起
B.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
累:辛劳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被:施恩
D.假设无其事,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处置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假设季子不礼于.其嫂此一介之士,得志于.那时
B.闻下风而.望余光者所谓将相而.富贵
C.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
D.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7.以下句子中,都能表现魏国公“不以富贵为荣”的一组是(3分)
①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②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③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④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⑤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⑥此一介之士,得志于那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归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以后返回故乡,古往今来都是一样光荣的,如本文中的苏季子、朱买臣和魏国公。
B.魏国公青年得志,尽管和那些困厄的士人不同,但他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
C.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以彰显自己的功德。
D.魏国公的丰功伟绩,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当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以下文段断句。
(4分)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分)
②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
(7分)
渔家傲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非常,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九十:春景共九十天。
②金龟: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佩金龟。
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记,贺知章曾解下金龟,“换酒为乐”,以酬李白。
③东阳:今浙江金华市。
④沽酒:买酒。
(1)简析“恋”字修辞手法和双重意蕴。
(3分)
(2)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
请具体解答。
(4分)
1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份。
(任选3题,多项选择那么按前3题计分。
)(6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思厥先袓父,,,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小题。
道: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
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先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取得某种论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那个地址的“形而上”,第一区别于
咱们在体会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
相关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表现了存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穷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涉及的,主若是世界的变迁、演化。
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处于流变进程当中,这种转变进程能够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不是存在内在的法那么?“一阴一阳之谓道”,能够看做是对以上问题的说明。
如此,一方面,千差万别、无穷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依照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转变、进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那么。
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明白得为世界进展的法那么,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
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和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样原理,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
人道意义上的“道”,第一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明白得为表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方方面面的价值原那么。
“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的具体论述中取得了具体论述。
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那个地址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那么表现为对“道”的关心,作为追求、关心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为内涵。
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一样也是指广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
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一起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彼此交往和沟通,这也确实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的意思。
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谓“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取得实现,那个地址的道一样也以价值理想为内容,体此刻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方方面面。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标准系统。
标准有双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知人们什么能够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那么告知人们什么不能够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作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此刻这种标准系统之上。
道的以上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彼此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老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
道所包括的这种引导性内涵通过提升以后,进一步取得了标准意义。
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
”“法者,天下之至道也。
”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的体制,又展开为标准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
规矩为方圆提供了准那么,礼那么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普遍的标准。
一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标准系统,固然,相关于礼,法作为标准更具有强制性。
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表现,所谓“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从不同方面确信了这一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项选择不给分)12.以下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天道表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
B.“一阴一阳之谓道”表达了自然和宇宙存在和常常发生转变的要紧现象。
C.人和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样原理为人道的宽泛意义。
D.“道不同不相为谋”,缘故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一起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彼此交往和沟通。
E.“道”的标准作用确实是告知人们什么不能够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
13.依照文意,以下判定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一阴一阳的宇宙转变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常常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和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样原理。
C.孔子强调“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取得实现,具有踊跃意义。
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义之一道路的引申。
14.什么缘故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4分)
15.中国文化什么缘故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结合本文回答。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别离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有效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海琴
牛汉
春二月,刚吃过晚餐,天就暗黑暗黑的了,星星出的还不全。
风不大,可冷冷的很有气势。
祖母手扶羊圈门口那棵老枣树,兀立着,面朝南边的天,她不住地在张望和谛听。
乌鸦从头顶掠过去,只听哇的一声,却看不见飞的影子。
但我内心明白,祖母正在张望着什么,谛听着什么,因为我也正朝那个方向痴痴地望着听着。
每一年一到那个季节,那个时刻,我父亲在五道庙前,要把海琴和点亮的灯笼,一块向已经稳在高空的风筝送上去。
点亮的灯笼,红光闪烁,若是与风筝一块升空,确信当下就着了起来,不但灯笼烧光,怕还得祸及风筝。
因此只能等风筝升在空中,稳固了以后,才有可能送上去。
可是如何把点着的灯笼送到高高的风筝那里去呢?这就得靠海琴。
海琴,形状似展开双翅的蝴蝶,是用纸和竹制作成的,上面刻画着彩色的图案。
什么缘故叫海琴?什么缘故不叫蝴蝶琴,而叫海琴?最初我都不明白。
问过父亲,他回答说:“你只要看过听过海琴升到风筝那里一回,你就全明白了。
”
海琴的上端,在两翼之间,有一个铁丝做的环套,能够连在风筝的绳索上,海琴的下端挂着灯笼。
一旦灯笼里的蜡烛点着了,热气上升,从灯笼顶部的空洞冲冒出去,直冲着海琴的两翼,产生出浮力,海琴带着红灯笼,便沿着绳索,歌唱着向上升去。
父亲对我说:“把耳朵贴着绳索。
”
我把耳朵赶紧贴向绷得像弓弦的绳索,果然便听见海琴抚着绳索,奏出了超级奇异的大海的音乐,不同于板胡,不同于笙。
恍如是一群炸窠的蜜蜂,嗡嗡地护着蜂王,在天空旋飞。
又恍如感觉不是一根绳索在弹奏,而是弹着无数
根弦子。
可能上边风紧的缘故,声音越听越响。
等到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就停下来,变成一颗红的星悬在空中,漆黑的夜空上,只有这一颗星微微地在摇动。
琴声并未消失,还在不断地演奏着,只是没有上升时那么嘹亮算了。
其实,耳朵不贴着绳索,也能听到海琴演奏的音乐,全村的人坐在屋子里都能隐约地听到,就像滨海的人都能够听见海韵。
“看,送海琴和灯笼了!”小孩们在小巷里嚷嚷着。
祖母望着天空摇动着的红灯笼说:“今天的灯动荡得厉害,恐怕风筝不行收下来。
”她担忧儿子的胳膊又要疼几天。
假设风大,收风筝时需要几个男人的力气,才能把风筝拽下来。
灯笼里的蜡烛一旦烧尽,红亮的星星就陨灭了,只听到海琴的孤单的叹息。
父亲扎的风筝是周围几个村落最大的,是人形的“天官”风筝,足有丈把高。
用的绳索是麻的,浸过蜂蜡,这是为了让海琴能快捷地上升,而且演奏出的声音清亮一些。
童年时,我没有见过海,但我从海琴声入耳到了大海美好的旋律。
后来,我见到大海,大海的涛声固然比海琴的声音要雄浑得多,可是它并非能代替我童年的海琴,即便是交响乐,也淹没不了海琴声音:
嗡嗡,嗡嗡……铮铮,铮铮……
令人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以后,再没有看到有人在夜里放风筝,而且把海琴和红灯笼从地上升到天空。
……
(选自《牛汉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16.归纳第一段的内容,并说明这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5分)
17.请具体说说文中画线部份的含义。
(5分)
18.本文的写作主旨用意是什么?对此你有如何的感受。
(5分)
(二)有效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呼风唤雨”那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非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如此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
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确实是气象学家干的活。
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确实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
取得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确实是如此一名“侠”。
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刻恰恰喜爱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
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度,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血影、九死一生。
叶笃正说:“头脑必需用,不然会生锈,若是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
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
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第一指出青藏高原在夏日是大气的一个庞大热源。
后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
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
叶笃正创建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说明,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漠的天地。
叶笃正的侠智“秘籍”还有:于上世纪60年代创建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
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可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叶笃正即是一名爱国侠者。
1950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在美国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
他被录用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址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屋子。
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
“没有图,咱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千米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提起当初赤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感觉苦,而是沉醉在那时迟疑满志的情绪中。
叶老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目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研究能够量化的以后,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目光,从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进展超脱出来,放眼全世界,放眼全人类,将侠者的境遇提升到了极致。
现在提及“全世界转变”,咱们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全世界变暖这些概念有必然程度的明白得,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只是一般人还意识不到人类的活动能够致使气候转变,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世界转变不全世界转变的,关咱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
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事业推行到底。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侠大智的胸怀,2003年,叶笃正又第一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控制的活动能够致使气候转变,而气候转变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动,
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窘境,人类必需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
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那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叶笃正以他终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
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期侠者之表率!
19.通读全文,分点归纳叶笃正对气象学的奉献。
(5分)
“叶笃正以他终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这句话。
(4分)
21.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什么?作者如此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按要求为下面的短讯加一个题目和副题目。
(6分)
本报太原12月12日电(记者冀业)日前,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方法》,要求确保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山西生源)全数就业,明确免费师范毕业生不参加省、市、县级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新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按协议到政府举行的中小学校任教,履行国家义务。
山西各级有关部门将在本地中小学空缺编制内或采取先进后出的方法优先安排昔时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
生源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满或超编的县市,可向省编办申请下达专项周转编制,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标题:(12个字之内)
副题目:——(10个字之内)
23.仿照下面例句,写两个内容与句式相近的句子。
(6分)
例句: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能够产生激浊扬清、清雅脱俗的精神力量;
①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六、作文(60分)
24.按要求作文。
(60分)
①题目:《快》
②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③提示:能够写议论文,论述“快”的道理;
能够写评论,评说古今中外“快”的利弊;
能够写记叙文,叙写自己或熟悉的有关“快”的人和事;
能够写散文,表达对“快”的感受与态度。
江门市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表达(12分,每题3分)
1.A (A.bì/ pì zhěn / chēn hài / hái bó / pō
B.sù / sùɡōnɡ/ɡònɡ bēn /bèn zhàn/ zàn
C.zhuó/ zhuó mèi / mèi xiān/ xiān léi /lěi
D.páo / páo yè / yè miǎo / miǎo chǔ/ chǔ)
2.D(A.“老到”指人办事熟练周到。
B.“偌大”意思是“这么大”,与前文的“这么”重复。
C.“无微不至”形容关切、照顾得超级细心周到的样子。
D.“百不一爽”指超级有把握,绝对可不能出过失。
)
3.D(A.成份残缺。
省却“能使”,让“日本自卫队”为主语。
B.搭配不妥,“疾病”与“上升”不搭配。
C.结构混乱,半途易辄)
4.A(②句有“全国有”的“有”字,①句承前省略“有”字,故②句应在①前。
④在③前,先现象“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后归纳“程度和速度”。
)
二、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题3分)
5.B(重叠)
6.B(A.被;在。
B.而且。
C.代词;助词。
D.以……为,连用格式;是。
)
7.C 8.D
9.(1)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2)①不久以后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
(3分)
②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
(3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
句子通顺,酌情给分)
10.诗歌鉴赏(7分)
(1)(3分)“恋”字拟人手法,赋落花以深情。
花不忍离树,人不舍春景。
(2)(4分)爱春之乐;恋春之愁。
(答案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1.名篇名句的默写。
(任选3题,多项选择那么按前3题计分。
每空全对得1分,共6分。
)
(1)人一辈子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君不见疆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暴霜露斩荆棘
三、必考阅读(16分)
12.B E 13.A
14.如此,一方面,千差万别、无穷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依照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转变、进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那么。
(每点2分)
(或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明白得为世界进展的法那么,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
15.“礼者,人道之极也。
”“法者,天下之至道也。
”礼是政治领域的体制,又是人行为的普遍标准。
法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作出了具有强制性的规定。
(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