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练习试题提供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提升练习试题提
供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20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
【答案】 A
2. 教育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实验科学
D.哲学
【答案】 B
3.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4. 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
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
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
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答案】 D
5. 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说
【答案】 B
6.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钢
B.黄铜
C.生铁
D.硬铝
【答案】 A
7. 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
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D.弱酸滴定弱碱
【答案】 C
8. 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 A
9. 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
B.科学性原则
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
D.要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10. “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
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
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答案】 B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16。
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
酸性溶液褪色
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
【答案】 A
12.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1
B.化学2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 B
13.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
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
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
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答案】 A
14.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
【答案】 D
15. 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
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
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
【答案】 D
16.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 B
17.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 D
1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
B.0.3 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6NA
C.10 g H2和10g O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
D.标准状况下,44 gCO2的体积与18 g H2O的体积相同
【答案】 B
19. 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B
20.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
STSE的含义是()。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大题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
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
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
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
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
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
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
(3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
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
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
定律。
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
(2)古希
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
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
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
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
服力。
(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
化学家们通过
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
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
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③
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
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
上得出理论。
(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
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
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
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
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
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1791年
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
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
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
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
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
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
(3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
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
(2)古希
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
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
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
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
服力。
(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
化学家们通过
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
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
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③
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
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
上得出理论。
(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
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
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
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
要和不同志趣的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必要的
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
供基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
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分)(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
的化学教学策略。
(6分)
【答案】(1)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
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
的全面提高。
因此,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①认识化学在促进
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应用所学化学
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化学与生活》模块的
教学策:①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教学:③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④明确必修化学的基础,确认
在该模块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