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山东专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
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操作技术,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放射性1251粒子植入的概念
其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放射性125 I 粒子能以27 ~35 keV能量发射出Y射线,半衰期为60.2d o Y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 ,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植入方式
1 .影像引导
经皮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 MR及超声等。
2 .电子支气管镜
主要用于:
1)早期中央型肺癌;
2)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3 .开胸
主要用于:
1)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
2)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三、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原则
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2 .经皮穿刺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
基于患者CT图像(肺窗)制定治疗计划,同时注意危及的器官。
粒子活度一般选择0.5 ~0.8 mCi ,处方剂量应为110 ~ 160 Gy。
3 .CT引导下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4 .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治疗。
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 ,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四、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2)拒绝行外科手术者;
3)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
4)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
5)其他抗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
6)功能状态评分(PS)≤ 2分,预期生存期N 3个月。
2.禁忌证
除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以外,绝对禁忌证较少。
相对禁忌证:
1 )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控制者,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破溃。
2)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 ×109 /L和凝血功能严重紊乱者(凝血酶原时间>18 s z凝血酶原活动度<40%)。
抗凝治疗和(或)血小板药物应在粒子植入前至少停用5 ~7 d o
3)粒子植入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没有很好控制者。
4)肝、肾、心、肺、脑功能严重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严重全身感染、高热(>38.5。
C)者。
5PS评分>3分。
五、术前准备
1 .患者的评估及影像学检查适应证的选择建议多学科共同讨论做出决定。
胸部强化CTd周内)为治疗前评估的关键影像学检查,通过CT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重要脏器、血管、气管或支气管的关系。
完善相关分期检查,有条件者建议行PET-CT检查排除或发现远处转移。
2 .制定治疗计划
将胸部强化CT(1周内)导入TPS治疗计划系统,勾画临床靶体积(CTV), 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计算达到处方剂量即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条件下,所需的粒子数和活度。
3 .各项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生化、病毒系列、血糖、肿瘤标记物、血型等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
4 .病理检查
放射性1251粒子植入治疗前行经皮病灶穿刺活检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 .药品及监护设备准备术前准备麻醉、镇痛、镇咳、止血、扩血管、降压等药物、抢救药品及设备。
6 .患者准备
患者及家属(被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局部麻醉前4 h禁食,全身麻醉前12 h禁饮食;手术区必要时备皮;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口服镇咳剂。
六、操作流程
1 .体位固定与麻醉
根据患者的状况,采用合适的体位并固定,可以采用静脉全麻或局部麻醉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
2 .粒子植入
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进行,常规层厚0.5 cm扫描,确定肿瘤部位,并在体表标记范围,根据TPS治疗计划,选择相应肋间隙作为穿刺植入平面,并确定进针位置、角度和深度,在CT的引导下将粒子针穿刺入瘤灶预定位置,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将术后CT图像输入TPS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
3 .粒子植入术中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疼痛、咳嗽、咯血等情况,并对症处理。
4 .术后处理
患者返回病房过程中,由专人护送,手术部位遮盖0.15 -0.25 mm铅当量的铅单。
术后心电监护、吸氧至病情平稳。
术后24 h复查胸片或胸部CT1观察有无继发气胸、血胸或粒子移位。
七、并发症
气胸,出血(肺出血、血胸),粒子移位和迁移,感染,局部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
八、随访及疗效评估
1 .术后局部疗效评估
参考实体肿瘤的疗效评
2 .临床疗效评估
在判断局部疗效的基础上,定期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记录患者1、2、
3、5年的生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