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音乐欣赏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

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

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

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

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

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

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从我自身来看,我觉得学习一些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过乐理和试唱知识。

其次,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可以让我们初步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对自身音乐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

最后,对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正
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学习音乐的平台。

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时歌声嘹亮神态自信,我也很想成为他们那样,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让我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试唱知识其自身而言,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试唱调整自己的发音位置,锻炼自己的嗓音,调整自己唱歌的音准,激发我们唱歌的兴趣。

作为和试唱知识同样重要的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相辅相成,同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和我们对音乐的
鉴赏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上网民族性。

当我们听到某首民族音乐时,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神奇和魅力所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乐。

但在当前,民族音乐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逐渐缺失,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好听的动感歌曲。

在他们意识里,民族音乐是上一代该听的,现在已经过时了。

可见,民族音乐虽然充满魅力,但却不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

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不为大学生所知。

就我对在我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也有部分同学喜欢民族音乐,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随大众,盲目听一些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心理特征,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民族音乐,坚决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蚀,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

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先辈们从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歌曲。

尤其是劳动号子,听了让人浑身精神抖擞,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音乐。

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又无法排解。

在这种情况下,学学音乐,通过试唱排解心中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

听听民族音乐,把烦恼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心情好一点,充满动力,这也是我的亲身感悟。

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自己烦躁的心灵静下来,让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次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被自己的专业绕的头昏脑涨,提不起学习兴趣。

像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天和高数奋斗,确实没什么兴趣积极学习。

可能这时候更适合学一学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对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民族音乐课是在周二晚上,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早早的从扬子津校区赶到江阳路北校区,心里期待着这次音乐课会听谁的歌曲,又会有哪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

每次的音乐课堂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还会哼着课上听到的歌曲,心情无比高兴。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纲要》还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创设环境就是为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的游戏环境。

怎样创设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呢?我首先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学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急于布置墙面,而是将“难题”抛给幼儿,请他们共同策划“怎样让我们的活动室墙面更漂亮?”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画上许多恐龙吧!让活动室变成一个恐龙世界”;有的说“画一个海底总动员”;还有的说:“画一片绿色森林吧”……这些建议启发了我:何不与孩子们共同创设既有想象空间又充满艺术情调的墙面环境呢!与幼儿交换意见后,我们共同找到了大家认为体现自己意愿的“作品”。

其次,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也就是变“要我玩”为“我要玩”。

只有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

例如:幼儿在练习跑的基本动作时,我提供沙包、皮球、套圈等,但幼儿跑得不够积极。

我发现幼儿喜欢上弦的玩具老鼠,当上弦的玩具老鼠满地跑时,幼儿又叫又笑,边追边喊。

于是,我做了一只形象逼真的色彩鲜艳的蓝布老鼠,它在活动中一出现,幼儿被立刻吸引了,我拉着老鼠跑,幼儿就在后面边追边喊,使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练习都融在幼儿喜欢的游戏环境中。

或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对家的依恋情绪较重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更贴近他们的心声,贴近他们的生活的“娃娃家”:我用大型积木搭建了一个“家”,有门、有窗,屋里有床、桌子、椅子、电话,还有幼儿非常喜欢的毛绒玩具等。

在集体活动之余,孩子们总是挤在娃娃家,有的拿起电话自言自语,有的为玩具娃娃穿衣服,有的躺在床上睡觉。

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就是自己的家,
很自由、放松,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他们在玩中学会了与同伴的交往合作,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游戏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既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

二是精神环境,既游戏中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首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

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单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

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

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

信封可以装饰、制作指偶、动物头饰等。

大小不一的布类材料(纱巾、大花布、小方布),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做粘贴画。

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

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

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还有蛋糕底盘、点菜单等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

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设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地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我就碰到这样的事,创设的“加工厂”只是单纯地做做花、剪剪纸之类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厂”玩的幼儿越来越少。

我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就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夏天来了,我们的加工厂还可以做些什么东西呢”?幼儿纷纷回答说:“做扇子、做裙子、做冷饮”……一下子就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再玩游戏的时候,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有的做帽子、剪窗花、做花篮,玩的不亦乐乎!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的同时还应为幼儿创设充足的游戏空间和时间。

例如“娃娃家”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娃娃家”里应能容纳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
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

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创设开放的精神环境,首要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用亲切的态度营造安全信赖的心理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关键取决于教师。

教师在此之中,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

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

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

譬如我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座楼房,我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我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楼房非常漂亮。

从外形到家什,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

第二次同样的游戏活动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手了,这一次,我给予了孩子们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他们停在那儿,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

活动结束了,一座楼房还是没有成功。

两个鲜明的事实,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幼儿造成压力,使得幼儿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
思,协助幼儿创作。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

我们班有个孩子入园时,哭闹不止,经常是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父母离开后她会大哭大闹,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长时间。

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烦。

一次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很依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都有恐惧感,不愿接近。

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她终于接受了我,能够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

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

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幼儿午睡起床叠不好毛巾被时,我就用示范行为暗示幼儿,找朋友合作完成。

在户外游戏时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身边的一名幼儿赶快扶起他,看到类似情况我就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以此行为来教育幼儿关心同伴。

在我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养成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

教师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

这为幼儿游戏建立了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行为规范。

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

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
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心得体会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要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实属不易。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趣味、情境、想象三条主线,层层推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前,我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图画的内容所吸引。

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

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一般的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①官能欣赏;②情感欣赏;③理智欣赏,即产生听觉(器官功能)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从而感觉到美,最后产生欣赏情感上的共鸣。

要使学生产生这些审美感觉,就不可忽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投影、场景,创设集声、情、乐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当学生对欣赏作品进行听觉感受后,便开始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
即由官能欣赏进入情感欣赏,这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
艺术想象。

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

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较适合小学低年级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使用。

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画面、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

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不同音乐情感的对比,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各种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对比等等,通过比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

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短文、和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要注意把握欣赏深浅的尺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决不能填鸭式地讲解音乐,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求。

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人们一直通过科学追求真,通过道德追求善,通过艺术追求美。

其实,好的音乐作品本身无不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

它能够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和对艺术美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的全面追求。

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以“真、善、美”来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通过美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4
影片讲述的是木法沙的儿子辛巴光荣诞生,而其叔叔刀疤却以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不断做出令人愤怒的事情,导致了狮王木法沙的死亡。

辛巴误以为因为自己而害了父亲,远走他乡。

偶然间娜娜遇见了辛巴,向他讲述了荣耀国的现状,辛巴决定回去,而他也最终得知了是刀疤害死了自己的父亲,经过一番奋力反击,辛巴击败了刀疤,成为荣耀国的新一代的狮子王。

《狮子王》所探讨的主题始终还是围绕人性的思考,从生,死,爱等生命中种种的考验,向人们诠释生命的意义。

影片叙事风格流畅,情节突出,整个片子的情绪基调是宏大的,表现出了一种生气蓬勃,苍茫朝气。

影片音乐音响多以写实为主,根据情节的推进,高潮的发生,音乐音响也有所变化。

《狮子王》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