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序推进幼儿园班本化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有序推进幼儿园班本化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4T08:28:36.65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6月12期作者:白丹
[导读] 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求、前一轮项目的过程追溯、班本化课程的多元价值,
白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二幼儿园
【摘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求、前一轮项目的过程追溯、班本化课程的多元价值,东胜区第二幼儿园在“儿童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关注课程内容班本化、课程实施班本化、课程资源班本化,搭建理论学习平台、课程管理平台、教研联动平台等,构建班本化课程实施框架,实现从“管住儿童”到“关注儿童”,从“走近儿童”到“走进儿童”的课程转变。
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有序推进班本化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有序推进;班本化课程;课程适宜性
面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班本化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开发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全面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实需要,项目组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教研联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为教师理解班本化课程、实践班本化课程,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引。
一、理论学习平台
项目组以阅读作为项目学习的起点,为教师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料,搭建融阅读反思、观察实践、分享交流、专业指导为一体的学习空间,让教师在阅读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理解专业,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项目前期,幼儿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粗浅的调查发现:教师对班本化课程的理解不足,将班本化课程与独特、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等含义等同;面对弹性管理,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主题活动的内容,忽略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对主题活动调整的随意性较大。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项目组通过自主阅读、培训讲座、集体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班本化课程研究,系统梳理五大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
二、教研联动平台
幼儿园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形成专家引领、教师主体、家园互动的异质而协商的人员结构,依托班级、年级、园级三组联动教研平台,为教师开展班本化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1)园级层面的支持。
调查教师对于班本化课程的理解与困惑,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通过推荐阅读、专家讲座、集體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班本化课程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五大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帮助教师论证班本化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尤其关注方案或计划拟展开实践的环境、资源,以及教师专业水平。
(2)年级层面的支持。
年级组织定点调研关注班本化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尤其关注区角材料的有效性;组织案例分享关注班本化课程实施中是否存在理念和方法偏差,尤其关注幼儿的经验与需求;组长每日巡查,关注各班本化课程计划的落实,杜绝计划与行动不一致,同时熟悉各班班本化课程实施情况。
(3)班级层面的工作。
班级教师进一步选择班本化课程内容、资源、方法及策略等要素,高频率地谈论每日课程实施情况,并商量下一步的实施策略。
比如交流教师的观察实录,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谈论幼儿的精彩瞬间,捕捉课程的生成价值等。
对于班级生发的课程内容、班级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年级教研中解决,年级教研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至园级教研。
三、课程管理平台
为进一步优化班本化课程管理机制,项目组建构以课程管理决策层为核心,班本化课程开发组、实施组、监测评价组、资源保障组为四位一体的课程管理平台。
课程管理决策层以园长为总负责,在课程管理系统中担当课程领导的角色,必须直接参与课程的审议和讨论,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根据班本化课程的实施情况,反思课程管理的方向。
班本化课程开发组负责协助教师制定班本化课程方案、动态调整班本化课程内容、开展班本化课程方案的解读培训等。
班本化课程实施组负责对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研、统计和反馈,并提出下阶段的实施建议。
班本化课程监测评价组负责对班本化课程规划、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监督,提出建议,促进班本化课程实施的不断完善。
班本化课程资源保障组负责资源库的建设、资源配备到位、课程支持设备的保障等。
四、落实三个策略,把握班本化课程的建设经验
项目研究初期,幼儿园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初步探索班本化课程建设的策略,为全面推行班本化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经验。
在为期一个月的试行阶段,项目组核心成员定点跟踪6个试点班,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观察、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在班本化课程建构中的所思所想所行,并梳理可推广、可复制的班本化课程建设经验。
1.动态生成策略
活动是可以计划的,但幼儿的反应却难以预设。
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关注活动过程中的细节,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以获得新思路、新途径。
2.自主探索策略
教师应在关注幼儿需求、了解发展特点、相信幼儿能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效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不断深入探索。
具体需要做到如下三点:①创设自主探索的环境。
依托“确定观察要点—进入现场观察—分析幼儿发展—反思游戏环境”的四步观察法,创设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支持幼儿在行动中学习。
②给予自主探索的时间。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静心观察,不要急于伸出援助之手,要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去说。
③支持自主探索的延伸。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表征—实践—再提问”的循环式、系统的、长期的学习模式,引导幼儿不断发现探索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探索。
3.儿童参与策略
幼儿有建构班本化课程的权利,他们与教师一起互为班本化课程建构的主体,在双向互动中共同构建课程。
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很难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体验,导致他们的声音无法被真正倾听。
因此,用多种方式推动幼儿多样化地表达自己对于班本化课程建设的想法与建议,根据幼儿兴趣与关注点,与幼儿一起策划内容与活动,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是班本化课
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借鉴马赛克方法,综合采用观察和谈话、儿童旅行与摄影、角色扮演、作品分析等手段,丰富幼儿的表达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发声”的能力,支持他们表达自己对班本化课程的想法与体验。
总之,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项目的核心在幼儿,但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课程建设的直接因素。
今后,我园将探究“班本化课程建设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重点关注分层教研的创新与优化,寻找适合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研训目标、内容、方式,并从课程理解力、课程设计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评价力四个方面,罗列指向教师课程实践行为的具体表现,促使教师具备与课程方案相匹配的课程领导力,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研究者,为班本化课程建设提供强劲助力。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5):6-8.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