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整合提升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三、“3S”技术手段的选取方法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 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 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 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 “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 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 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活动。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 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 供精密的三维坐 标、速度和时间
应用
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矿产、军事、交通、测绘、水利、通 讯、公安、教育、能源等
优势领域
绘制地图
数据分析图层分析 空间定位、导航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综合素质提升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一、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 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 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间的联 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高考经典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014·福建)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 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农业生产。 第(1)题,三江平原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自然环 境保护较好;该地区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较少,环境 污染较轻,因此环境质量优良。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 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气温方面分析。较低的气温,较高的日温差 都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第(3)题,化肥施用量主要与区域的土 壤肥力有关,土壤肥力越高,作物生产量越大,施用化肥量越 少。同时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也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美誉的获得 主要与区域的大米品质、生产规模、单产量、商品率等方面分 析,该地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 识。第(1)题,影像图一般是由卫星或飞机从高处进行遥感获得 的,但快速确定淹没的范围及需要转移的人口则需要地理信息 系统来进行分析。第(2)题,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 并位于堰塞体的上游方向。所以图中丁在堰塞体下游方向,故 海拔最低,甲位于堰塞湖尾,其海拔与堰塞体处水位的海拔相 当,其海拔高于丁但低于乙和丙。乙、丙为山体的滑坡体,相 比较而言,乙处海拔更高。所以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乙丙甲 丁。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1)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
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
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 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 差异→机械化、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 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 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答案】 (1)D (2)B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014·北京)“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 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 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成才之路 ·地理
人教版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第一章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缩写 别称
(RS)
人的视力 的延伸
(GIS) 地图的延伸
(GPS)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 周期短、限制少、 应用广
①采集、管理、分析、输 出地理空间信息;②空间 分析,多要素综合、动态 预测;③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 性、全天候、连 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 面资料,以便及时 安排防灾、救灾
【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 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 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014·新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 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 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 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 知识网络构建
2 综合素质提升
4 课堂巩固训练
3 高考经典回放
5 课时作业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知识网络构建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答案】 (1)A (2)D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014·江苏)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 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2)题。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
【答案】 (1)B (2)D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014·重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 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 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 (1)~(2)题。
【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 系统(GIS)主要是对空间信息进行输入、分析、管理和表达, 因此选A项。选项B为GPS的作用;选项C不需要GIS提供;选 项D为RS的作用。第(2)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3S”技术支 撑下的智慧城市广泛服务于政区、社区、交通、物联等领域, 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在图中没有体现; 扩大空间规模、加速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 关。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水系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河水流 速大小。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及有无凌汛等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 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位置和土地面积方面 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 条件分析,川渝地区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 区丰富;结合题干文字说明,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政策支 持;从劳动力分析,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廉 价。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 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 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
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方向。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
D.B3纸( 51.5cm×36.4cm)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浏览窗口中 选中对象是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对应地图窗口中的④。 第(2)题,本题考查地图放缩。根据比例尺,缩小后的用地长为 30cm,宽为22cm。对比四个选项,选用纸B4、A3、B3均可, 其中选用纸张幅面积最小的是B4。因此本题选B项。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 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 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 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 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 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 信息并得出预测结果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在解答从“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看其 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 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 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 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 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 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 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途径 相对单一(即定位与导航),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 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 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 誉的理由。
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第一章 本章整合提升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地理 ·必修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