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现状调查及反思-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现状调查及反思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计算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许多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达不到既定的要求,计算错误频出,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部分老师的认识错误及小学生的知识、心理、习惯方面的因素有关。
本文通过调查,对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致力提出对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矫正的策略。
一、现状调查笔者曾对本校五年级中的两个班100 名学生计算情况
及全
校50 位数学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学生问卷分两组题:1、计算下面各题:214.5+5 380 ×7÷19 450 ×8÷9 4×1.1+4.9 75+2.5
29×3.8 70×8÷14 987- (548+187)⋯⋯2、用简便计算:999-
(548+99)540×5÷90 101×98⋯⋯第一组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00 名学生中,计算完全正确的只有40 人,仅占40%。
其余的60 人中,有25 人因小数点没对齐而出错;有15人因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错误;有18 人因缺乏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而出错;有10 人是因忘记小数点而出错;有12人因乘法口诀不熟而出错;有10人因抄错题而导致计算出错;有12 人因计算顺序不对而出错。
另外,对于其中的两道简便计算题,能主动运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的仅有54 人,仅占54%,其余46 人都是按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的。
第二组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0 人计
算全对,占70%,其中有85 人都是运用了简便方法来计算的。
在有错误的学生中,有7 人是因为看错数字而出错的;有8 人因乘法口诀不熟而出错;有13 人因口算不熟出错;还有16 人因乘法分配律概念模糊而导致计算出错。
教师问卷由 6 道
选择题组成:1.您认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在哪?A 粗心B 计算方法没掌握C 教师训练不到位;2. 数学教学中,您经常进行口算教学吗?A经常B 偶尔C 看题目要求;3. 数学教学中,您认为口算的重要性如何?A 很重要B 比较重要C 不太重要;4.数学教学中,您对简算的要求是什么?A 能简算的必须简算B 看题目要求去做;5. 数学教学中,您对估算的要求是什么?A 先估后算B 先算后估C 看题目要求去做;6. 数学教学中,您认为估算的重要性如何?A 很重要B 比较重要C 不太重要,可以由笔算或口算代替。
调查显示:在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时,有78%的老师认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100%的老师都认为口算很重要,但在教学中能长期坚持口算教学的教师只占45%,55%的老师都是按题目要求,需要口算的才进行口算;在对待估算和简算的问题上,有70%的老师都是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做,只有30%的老师要求学生养成估算和简算的习惯,只要能简算的,一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做题之前,最好先估计一下大概结果;有66%的老师认为估算很重要,另有34%的老师认为估算不
太重要,他们都认为这一环节可以用口算或笔算来代替。
二、教学反思
(一)原因分析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
来自于教师和学生本身两个方面。
1. 教师方面的原因首先,有不少教师认识上有错误,他们往往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 ;其次,有一部分老师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轻视了口算、简算和估算;第四,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训练不到位。
2. 学生方面的原因
(1)知识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②口算不熟,笔算不准。
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
(2)心理方面的
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①感知粗略,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这必然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②容易受信息干扰,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③注意不稳定。
他们不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而且在注意的分配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学生计算的错误。
④情感较为脆弱。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
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
这样,错误率必然会升高。
⑤受思维定势的影响;(3)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
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 写得像8,小数点像"苍蝇屎" 无法辨认;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部分学生缺乏估算和简算的意识,没有养成估算和简算的习惯,他们往往是题目要求简算的才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求简算的,即使题目能简算的也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去计算。
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矫正策略
1. 加强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
教学中,在充分利用直观操作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训练,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并且要把口算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2.强化估算,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估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切实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 重视笔算,提高计算水平
首先,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极其重要的。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质疑问题、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其次,要指导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第三,还要加强变式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可以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有趣的数据,巧妙的算法,新奇的形式设计计算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4. 重视分类整理,进行对症下药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 对症下
药" 。
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
剖析觅源,找出" 病因"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
的地进行"治疗" 。
5. 重视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真检查的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完题后首先要认真检查数字与符号,查看算式是否抄错,其次要查运算方法是否合理,最后要检查运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从而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
②规范书写的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要求学生作业
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③养成估算的习惯。
估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有时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估算一下,就可以避免。
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估算的习惯,他们往往在题目指明要估算时才去估算。
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大略估计一下结果,计算后再与估算的结果比较一下,看是否合理。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④重视简算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简算的习惯,而是看题目要求,没有要求简算的题目即使能简算,也很少有学生想起来用简便方法简算,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计算的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拿到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观察一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不能的话,再按照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这样,能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效率与正确率。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
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这需要我们数学老师要高度重视,认真挖掘教材,领悟教材要求,长期坚持多渠道开发小学生的计算潜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