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支气管哮喘秘方(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支气管哮喘秘方
脱敏平喘汤
【来源】朱秀峰,《江苏中医》(11)1990年
【组成】麻黄7克,钩藤12克,老鹳草20克,葶苈子7克,乌梅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肺平喘,脱敏解痉。

【方解】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葶苈子泻肺(气)化痰;老鹳草脱敏解痉;乌梅有脱敏作用;钩藤解痉抗菌。

合用共奏脱敏平喘之功。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临床一般分四型:即寒证型加细辛、川椒、干姜,兼风寒,加荆芥、防风、白芷、贯众、豆豉、桂枝等;热证型加苡仁、冬瓜仁、鱼腥草、金荞麦、虎杖、海浮石等;兼肺肾阴虚型加天冬、麦冬、青果、蝉衣、玉蝴蝶;兼肺肾气虚型,加南北沙参、补骨脂、仙灵脾、丹参、降香、紫石英。

【疗效】治疗100例,临床控制7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控制率为71%。

加味止喘灵
【来源】李富汉,《黑龙江中医药》(3)1990年
【组成】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克,射干、五味子各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为3~5克常用剂量,视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用】疏风散寒,宣利肺气,化痰平喘。

【方解】方中麻黄直入肺经,善走卫分,为开宣肺气之要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畅肺气而平咳喘;生姜、葱白辛温通阳,协麻黄以散外邪,共为君药;杏仁止咳平喘,半夏燥湿化痰;茶叶化痰清神,为治暴喘之要药;射干、地龙专清肺经之热,降逆祛痰而平喘,并防寒郁、痰湿化热。

无热则防之,有热则清之,且防麻黄、半夏之温燥,五者为臣;五味子、白果敛肺定喘为佐;使散中有收,防哮喘,益肺气耗散太过而发生变证。

使以甘草镇咳化痰调和诸药。

全方融解表祛邪、宣利肺气、镇咳化痰、平喘截哮、寒温并用、散中兼收于一炉,药味虽简,然平喘止哮之功颇彰著。

诸药合而用之,外邪得散,肺气得宣,清肃下降,输布正常,痰生无源,故哮喘得平。

根据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抗变态反应及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发热者,炙麻黄改用生麻黄;缺氧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疗效】治疗50例,临床治愈(哮喘完全控制,肺部体征消失)36例,其中2天治愈6例,3天治愈9例,4天治愈17例,5天治愈4例。

显效(哮喘基本控制,两肺哮鸣音未完全消失)11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

熊胆地龙散
【来源】张国铨,《陕西中医》(7)1990年
【组成】熊胆5克(或羊胆倍量)、地龙10克,龙葵20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蟾蜍炭(活蟾蜍、去头、黄泥外包,火烧为炭)各12克,炙麻黄8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混匀备用。

2~4岁每次服4克,5~7岁服8克,8~11岁服12克,每日服3次,白开水送服。

1~2周为1疗程,一般以1疗程为度。

【功用】清泻肺热、化痰降逆、止咳平喘。

【方解】本方系家传经验方。

方中熊胆,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炎、抗过敏、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功效;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理研究证实,有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葶苈子、麻黄宣肺泻肺,止咳平喘,地龙,蟾蜍炭解痉平喘;浙贝母、生甘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化痰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对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毒伤肺等实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并可使患儿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度减少。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加减】若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疗效】治疗80例,结果近期控制(哮喘、哮鸣音消失)64例,好转(哮喘缓解)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