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重地,“砖家”勿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房重地,“砖家”勿入
作者:达叔
来源:《科学Fans》2012年第10期
话说潘光旦任教清华大学时,沈荛斋任梅贻琦的秘书长。

抗战中,清华大学在湖南岳麓山建校舍,他们成了邻居。

一日夜半,有沈氏电报到,邮差误将“斋”认作“齐”字,邮差大声呼喊:“沈荛齐是住这儿吗?”次日早饭时,潘氏笑对沈氏说:“昨夜报差大不敬,将尊兄下半截割去!”一起吃饭的众人大笑,冯友兰笑得“直至喷饭”。

每每品尝众大家逸闻趣事时,恨不能坐上布朗博士的时间机器,穿越到那个时代,看冯友兰先生笑至喷饭的神情,那定是好玩。

只是“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我等徒自嗟叹罢了。

谁知,竟有此等福分,真能体会到什么是“笑至喷饭”。

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中,一位研究心理学的金锋教授发表化学言论:“炒菜时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氨挥发出去了,就剩下钠了。

这样的话,你吃的时候还是不成,然后还想再加点盐……”
此语一出,天下皆惊,大有“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势。

金教授显然比潘先生更具才情。

可不是么,潘先生只是叫冯先生“喷饭”,而金教授却叫成千上万的网友“喷口水”。

对于此,我只想说:做饭的时候请穿好防护服,小心氯气中毒,此外,钠与水的混合将发生爆炸……
白娘子故意下雨骗许仙的伞;祝英台十八相送时装疯卖傻调贱梁兄;七仙女挡住了董永的去路;牛郎趁织女洗澡拿走她的衣裳!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爱情的开始,总归有一个人先耍流氓。

还有一个意思是,耍流氓是要受惩罚滴,比如法海,比如王母,他们都是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想必金教授最喜做的是棒打鸳鸯,一竿子下去,千千万万的法海、王母站起来。

金教授一句话,就简简单单地让钠和氯生死离别,一别竟成了“望夫崖”。

你说是该我们哭,还是该化学老师笑啊,想想那些做炒货的,一锅子盐下去,一大坨钠出来,发达啊。

但怎么就觉得这事儿完全不靠谱呢,中国男足世界杯夺冠和这个离谱程度其实差不多。

You are terminated,看过众多施瓦辛格的片子,这是他最霸气的一句话了。

毕竟,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丈母娘嫁闺女是不图你房子的,施哥的身材也是倒三角形的。

现在呢,藏在褶子里的时光一下子就把施哥“终结”了,岁月是把杀猪刀哇!作为老字辈的人,金教
授显然比施哥更有魅力。

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不假,可以算着科学家,而施哥呢,其实是一个演员。

这两者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演员像绿叶,泛黄的时候就意味着秋意正浓了。

显然,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组深刻明白其中的区别,请了金老教授坐镇,如大门派背后必有高手坐镇一样,高手一出,四海臣服,但哪里知道,原本以为进入宝山寻来一株五叶野参,挑来挑去,结果却是一棵萝卜。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只注重了根须,只注重了酒的年份,而没有注重叶子的不同,酒的牌子不同——金教授确实是中科院的科学家,但他研究的方向是心理学。

你说这是不是“本来想要藏宝图,结果却给了张地图,居然还是张世界地图”。

天下武功出少林,研究心理学的金教授以为出身名门,就可以指点天下武学,难道他不知道少林也有七十二绝技么?真以为拈花指是独一无二的指法,那一阳指、弹指神通呢?你说你这样不是叫网友把你栽到花盆里去么,因为植物人都比你会说话!
如果不是这样,我只能这么想:研究心理学的金教授是故意这么说的,目的是让大家开心一下,跟佛祖舍身饲鹰异曲同工。

果真如此的话,金教授,我顶你!
氯真的会在锅里挥发?
如果这是真的,那热锅丢下去一把盐,你就会看到一阵黄绿色的烟雾从锅内腾起,那股刺鼻的气味比消毒水还强劲,刺得你嘴巴鼻子眼睛一起难受。

锅内或许会有银白色的小珠子,“轰”的一下便窜起火焰,又变成淡黄色固体………但实际上,你没发现任何变化,那把盐还是待在锅底。

通常来说,离子化合物是极难挥发的,氯化钠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熔点为801℃,烹调温度在200℃左右,在该环境下氯化钠不会分解,氯挥发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且钠是极其活泼的金属,遇水会立即生成氢氧化钠,不可能只剩下钠。

在厨房勤劳的各位,可以放心了,炒菜不是随便能炒出氯的。

至于“过早放盐,氯挥发……菜就没那么成了,还想放盐”,实际上,钠离子才是产生成味和控盐的关键,与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炒菜还是晚点放盐好
有研究发现炒蔬菜时,早加盐会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主食中加盐,则会升高血糖反应。

同时,盐是一种氧化强化剂,以鱼肉为例子,研究发现加入食盐腌制、烹调都会促进脂肪
氧化,脂肪氧化可产生一些聚合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先加盐烹调,脂肪氧化可能更严重。

从这方面考虑,烹调时快出锅的时候加盐会好一点,而且要少加。

此外,我们大多食用加碘盐,过早放盐,在烹饪高温下,氯化钠虽然很安全,但碘盐里的碘酸钾会分解,导致碘的损失。

从健康角度来讲,菜快出锅时放盐要好些。

但对于不少菜式来说,就很难“入味”。

在美味vs.健康之间,就看你怎么握紧盐勺喽!
专家不是拿来迷信的
这件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笑料,我们也应该吸取一点教训。

第一,作为专家,只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表讲话,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充当专家。

金教授是一个研究心理学的专家,他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不仅不如化学专家,还可能不如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第二,我们的公众真的不应迷信专家,对于夸夸其谈的专家,首先要弄清他们是哪一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