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 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秋天的怀念教案语文S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再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
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
(2)全班重点交流。
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
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
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
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
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
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
附送: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准备:
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请你将自己找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一夜的工作》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真情实感。
)
2、指名朗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的?(工作劳苦、生活俭朴)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2——6自然段)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作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亲眼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
一盏、咨询、浏览、一小碟
(2)记住字形:
“盏”:上下结构,形近字有:浅、钱、践
“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姿、资
“碟”:左右结构,形近字有:蝶
(3)理解词义:
审阅:审阅,阅读。
浏览:大致地看。
咨询:征求意见。
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
现在已经广泛使用。
极其:非常、极端。
如此而已:这样罢了。
劳苦:劳累,辛苦。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
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
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
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用“______”画出说明总理工作辛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
(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
(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
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
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
“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
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
)
(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
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
)
(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
(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
(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
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
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
)
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
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
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那组关联词?
(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
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
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
四、朗读,悟真情。
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
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
(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
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
3、再次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听。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有关总理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文用词准确,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渗透了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遵照“读中感悟、以读促情”的原则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清脉络,直切主题。
由于文章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所以教学伊始,我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作者这一夜感受的中心词句,接着引导学生把表现总理简朴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表现总理劳苦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很快,大家基本理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一步更深入地体会课文内涵打下了基础。
2、对比想象,加深认识。
在引导学生体会总理“简朴”的品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子?你们会想到这间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他的房子里会有些什么东西?
通过想象和对比,同学们被总理那种不辞辛苦、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深深打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读中感悟,激发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教学中,围绕“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感人事迹,我通过“阅读理解——重点感悟——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思想在一次次阅读中得到了提升。
4、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为了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安排了课外拓展的内容,通过介绍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和饱含深情地诵读《你是这样的人》,周总理高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