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9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
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
结果,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
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公正合理地分配“象征资本”,让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使其即使处在幕后,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当然,笔者如此立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转行或跨界。
而是想强调,转行跨界必须源于志趣的改变而非利益的驱动,且
转行跨界后还需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人气就从这个行业的大咖一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新秀。
否则,很容易造成行业秩序的混乱,长此以往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选自宫浩宇《影视创作呼唤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
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爷父子
肖建国
爷父子,捣蛋铺子。
这是地方俗语。
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
老耿和小耿就是这样一对父子。
比如,大伙儿选小耿当村支部书记,老耿首先不同意。
老耿说:“这小子,没公心,不顾人,从我们一家人吃饭就看得出来。
饭菜一端上,他就
先动筷,专拣好的吃,狼吞虎咽。
还得历练历练。
”大伙儿先一愣,后哄笑,认为老耿幽默,欲擒故纵。
小耿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当了书记。
前任书记——老耿,退下来,当了委员。
老耿是孤儿,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在丛林里出生入死,立过军功。
退伍后本来安排在国营单位当一把手,但老耿倔,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心甘情愿地做了几十年的小村官。
轮到儿子从部队复员,老耿才感觉自己实实在在的老了。
看着依旧破落的村子,老耿对小耿说:“留下吧,帮帮大伙儿。
没有乡亲们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你,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
小耿准备去深圳,战友泥鳅给他介绍了一份差事,年薪六万。
老板说:“表现好,再加。
”
小耿看看老耿通红通红的眼,思索了良久,才点头。
没想到,老耿竟然不同意他当书记。
小耿气,不理老耿。
吃饭也不聚一桌。
端起碗,夹点菜,蹲在门口榆树下,吧唧吧唧吃得山响。
老耿没事一样,瞅空就对小耿指点这指点那。
说:“学校的围墙裂了,娃们都是一群踩死蛤蟆踢死猴的主,要赶紧修修。
”说:“夏季就要到了,河堤要加固,万一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
”说:“村东头老党员-─也就是你贺大爷病了,已在床上躺了三天,你要去看看。
”……
小耿烦了,反问道:“到底我是书记还是你是书记?”老
耿也不示弱:“你是书记,可我是你爹。
”“爹大书记大?”“书记再大,也得听爹的话。
”小耿问得冲动,老耿回答得痛快。
小耿无言,起身就走。
气归气,老耿的话小耿还是照着做了。
学校砌围墙,他时不时都过去看看。
给工人发一遍烟,说:“要保证质量。
孩子的事,不能闹着玩。
”工人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墙要是砌不牢,提头来见。
河堤加固,他第一个扛着铁锹到现场─这里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土方。
他一捋袖子,干。
工地上一片欢腾。
贺大爷病重,他率支部成员一起去探望,感动得贺大爷泪流满面。
春夏秋冬,一晃5年过去了,小耿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
先是镇里公选一名副镇长,按票数,他第一,然而公布的结果不是他。
再就是县里要确定一批青年干部做接班人,德、能、勤、绩,他都是优秀,可最后确定下来的名单里依然没有他。
和退伍的战友们相聚,他最寒酸。
人家上了一瓶Xo,他竟说这黄酒没有自家酿的好,辣辣的,没点甜味。
笑得满桌子人喷饭。
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想当官,要会作秀。
”
这话,让他嚼了又嚼。
进入六月,暴雨连绵。
市里的头头亲自带队到各地巡视防洪工作。
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
老耿骂他乱花钱,杞人忧天,说:“这河堤我天天都在观察,结实着呢。
”小耿只是笑笑,难得一次不顶嘴,只交代村干部要让村民们进行自救演习。
老耿骂:“神经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半夜,河堤决了口,洪水铺天盖地涌进村子。
好在村民们都有准备,那边铜锣一响,这边村民们都收拾重要家当爬进小船。
洪水来得快、大,冲倒了七八间房屋,但没有一人受伤。
保住了性命的群众都说小耿有眼力,是个好干部。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耿就成了非常时期的典型人物,受到了头头的亲自接见。
雨季过后,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
上任前一天,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耿才发觉这些天来很少看到老耿。
小耿心里顿时就慌慌的。
他想到了老耿,老耿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赤着脚,喘着粗气,手里还提了一双被泥巴包裹了的解放鞋。
这鞋是他的。
小耿的脸一阵发白,浑身起鸡皮疙瘩。
父子俩对视良久,小耿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耿一字一句地说:“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
”
“不。
”
“你不去,我去。
”
老耿说着就往外走。
小耿扑通跪了下来:“爹啊,你是我亲亲的爹啊。
你不能把这事沤在肚子里吗?”“不能。
”“那
我就死在你面前。
”“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
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
”
老耿说完就往外走,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爷父子,捣蛋铺子”这一地方俗语开篇,瞬间激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观念差异。
B.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父子亲情、伦理道德、仕途升迁、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刻画了父子俩的独特形象。
c.小说采用顺叙、倒叙并用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了老耿和小耿大相径庭的人生选择、迥然不同的人格境界。
D.小说对不择手段“作秀”的某些官员进行了无情针砭,升腾出一股可感的正义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5.《爷父子》以小耿人生经历的前后变化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据此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6分)
6.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这篇小说的特点之一,请以小说结局部分老耿与小耿的对话为例,简析老耿的性格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
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
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
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
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
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
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
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
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
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
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
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
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
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
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
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
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
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六国论
[明]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
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
惟其不用,转而说六国以从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
见也。
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从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复。
”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甚谬也。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
为之也/
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子女则随父姓。
B.“山东”指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
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c.“昆弟”中“昆”指哥哥,或胞兄。
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D.“君”有多种解释: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指品行好的人;古代的封号;对对方的尊称等,此处是对对方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3分)( )
A.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苏洵和苏辙的观点。
B.作者认为六国之间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
c.作者认为上天是爱护百姓的,不会让无辜的人民一直遭受残害。
D.作者认为秦统一六国而称帝和六国灭亡都是天意,这种观点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
(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4.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
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
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极言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是:长桥卧波,?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表达了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
换个角度,_▲1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2,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
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
人”。
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3。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
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4的对象。
17.依次填入文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意气飞扬毋庸置疑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志得意满毋庸置疑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意气飞扬无可厚非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志得意满无可厚非津津乐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