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
1.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2.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在图示场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影师面前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照相的人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若要改拍全身像,照相的人需靠近照相机
D.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3.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以39.584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4.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
m
V
ρ=可知,ρ与m成正比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D.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5.实验和推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声现象的探究中同时运用到该两种方法的是()A.固体能否传声
B.真空能否传声
C.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示意图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7.如图为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A.按动按钮,盒盖飞出
B.冬天,搓手取暖
C.活塞下压,棉花燃烧
D.钻木取火
8.C919大型喷气客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以减小飞机质量,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熔点低B.密度小C.体积小D.硬度小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A.2∶1 B.1∶2 C.9∶8 D.3∶1
10.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A.实像,像逐渐变大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D.实像,像大小不变
11.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两个冲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为吸气冲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B.乙图为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C.甲图为做功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D.乙图为排气冲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12.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4.去延安旅游,看安塞腰鼓,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5.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合_____kg;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后,其质量将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图中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可以_____________;图(b)主要表示力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8分)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

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的实像。

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___(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

18.(8分)探究蒸发的快慢和液体温度的关系
过程步骤如图,相同环境下,在两块铁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

用酒精灯给乙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选填甲或乙)上的那滴酒精先变干了。

方法上述过程中在铁片上滴等量的酒精,运用的是______法。

结论上述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液体的__________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问题讨论相同环境下,在两块铁片上再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

想要证明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可以将甲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煤油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研究对象煤油和食用油应满足的条件是:二者的初温和______相同;
(2)如图,除装置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两种器材是天平和______;
(3)实验中煤油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4)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材料
升高5℃加热时间
/min 升高10℃加热时间
/min
升高20℃加热时间
/min
煤油 3 7 15 食用油 2 5 11
对比三次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发现:二者在每次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总是______(选填“煤油”或“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则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5)归纳实验结论:______。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B点)通过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A点)的像的光路图.
(________)
21.(8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五、计算题
22.(10分)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 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再经过1.5 s听到爆炸的声音,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 m/s。

则:
(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多少米?
(2)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3.(12分)张鹏想用矿泉水瓶装酱油,他找来一矿泉水瓶,观察到包装上标的“净装550g ”的字样。

请你帮他算一算:(1)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克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题目详解】“引吭高歌”指声音很大,高指的是响度大.“低声细语”指声音很小,低指的响度小.
2、B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补光可以使照片的光亮更亮一些。

【题目详解】A.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的物距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
C.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C错误;
D.照相时是人反射的光通过镜头折射后在底片上成像,所以要使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前进行“补光”,故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的速度,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
【题目详解】武大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500m
39.584s
s
t
=12.6m/s;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故A错误;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40km/h,合11.1m/s,接近12.6m/s,故B正确;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350km/h,合97.2m/s,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100km/h,合27.7m/s,故D错误.
故选B.
4、C
【题目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B
【题目详解】A.图中固体能否传声是直接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不需要推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虽然现在的技术不能把玻璃罩内的气体抽成真空,但声音随玻璃罩内的气体的减少而减弱,根据此实验推理得出
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时,声音也消失,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 符合题意;
C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可以通过图中的实验直接证明,不需要推理,故C 不符合题意;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图中的实验直接证明,不需要推理,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6、A
【题目详解】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使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得,表示近视眼成像的情况是图甲;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由此可得,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图丙;故选A .
7、A
【题目详解】A .如图汽油机气缸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图中透明的塑料盒相当于一个气缸,塑料盒的盖相当于活塞,酒精在塑料盒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塑料盒盖运动,这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 符合题意;
B .图中两个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故B 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把活塞迅速往下压,活塞对玻璃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 不符合题意;
D .钻木取火是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8、B
【题目详解】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

故选B 。

9、C
【题目详解】已知
43v v =甲乙,32
s s =甲乙 由s v t
=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339248s t v s v s t s v v ==⨯=⨯=甲
甲甲甲乙乙
乙乙甲乙
故选C 。

10、C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题目详解】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

故选C。

【题目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学生容易被“鸟向下俯冲”迷惑,误认为像变大。

11、B
【题目详解】由图甲知道,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所以是做功冲程,此过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图乙知道,两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此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只有B正确,故选B。

12、C
【题目详解】由边长之比为1:2:3,可得体积之比为1:8:27,由于质量分别为3g、24g、36g,所以可得出甲的相对密度为3,乙的相对密度为3,丙的相对密度为1.3,故可判断出丙为空心,所以应选C.
二、填空题
13、青山竹排
【题目详解】[1]竹排相对于青山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2]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14、振动空气
【题目详解】[1]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2]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几个方面去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5、1600 不变
【题目详解】[1]1t=103kg,则
3
==;
1.6t 1.610kg1600kg
[2]“世纪宝鼎”从中国运到联合国总部,只是改变了物体的位置,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其质量不变。

16、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题目详解】[1]图a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图b在力的作用下使气球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实验题
17、同一高度缩小10cm<f<20cm 注水短右侧
【题目详解】(1)[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应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2][3]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u>v,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20cm<2f,解得:10cm<f<20cm;
(3)[4][5]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物距减小,所以要想在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需要将凸透镜的焦距变短,需要使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故应对水透镜注水;(4)[6]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可以看清物距更小的物体,即图中蜡烛右侧的物体。

18、乙控制变量温度放在通风处
【题目详解】[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酒精的蒸发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乙上那滴酒精先变干。

[2]上述过程中在铁片上滴等量的酒精,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4]要证明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可以将甲放在通风处。

19、质量温度计加热时间煤油煤油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多(或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题目详解】(1)[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煤油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应该让二者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2]因为实验中要测量煤油和食用油的温度,所以除装置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两种器材是天平和温度计。

(3)[3]因为本实验所用热源相同,所以实验中煤油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加热时间长则代表吸收热量多。

(4)[4][5]对比三次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发现:二者在每次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总是煤油的加热时间更长,故总是煤油吸收的热量多,则煤油的吸热能力强。

(5)[4]本实验可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多(或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四、作图题
20、
【题目详解】作出车内装饰物(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沿OB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要经过两次反射,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光路图。

【题目详解】先过第一次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到达第二个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线,再作反射光线,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 (1)510 m;(2) 850 m/s
【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模型爆炸(爆炸声开始传播)到射手听到爆炸声(传到人耳)用的时间是1.5s,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
s1 =v1t1 =340m/s×1.5s=510m
(2)因为射击后经过0.6 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所以,炮弹飞行的时间是0.6s,故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v2 =2
2510m 0.6s
s
t
=850m/s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路程与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确定爆炸的声音传播的时间。

23、 (1)550mL (2)605g
【题目详解】(1)由ρ=m V
可知: -34333355010kg == 5.510m 550cm 550mL 1.010kg/m
m V ρ-⨯=⨯==⨯矿泉水矿泉水矿泉水 (2)瓶子的容积是不变的,故:
-43==5.510m V V ⨯酱油矿泉水
由ρ=m V
可知: 33-43==1.110kg /m 5.510m =0.605kg=605g m V ρ⨯⨯⨯酱油酱油酱油 答:(1)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550mL ;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605g 酱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