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4单元第3课时-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难点: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文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足球场平面图,雏鹰少年足球队上半场从左往右进攻,以2:0领先。
10号队员在距底线10米、右边线25米处起脚,射进第一个球。
4号队员在距底线16米、左边线20米处起脚,射进第二个球。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你能在图上标出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吗?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板书:解:设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是X厘米。
10米=1000厘米
X:1000=1:1000
X=1
或:1000×1/10000=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
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
三、拓宽应用
1. 算算、填填。
2.计算。
(1)在一副中国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2)在这副地图上量得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24.5厘米,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3.①小丽从家骑车去电影院,每分钟行800米,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②图书馆在小丽家西偏北30°方向,4千米处,请算一算。
然后在图上画出来。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得以运用。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同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来进行教学。
我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列方程,找等量关系式等等。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语言去占用课堂的时间。
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较自由、热烈的状态中的,我认为这样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同学思维较缓慢,我让优等生去帮助他们,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