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其康复干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其康复干预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
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截瘫心理问题康复干预措施
脊椎骨折常并发脊髓损伤后导致肢体截瘫,是脊椎外科中一种严重的创伤。
因创伤多来自突发意外事故(如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不仅使患者面
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
对创伤性截瘫
患者不同心理应激变化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使其建立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
对其预后及其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7年-2009年,我科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34例,其中男32例,女2例,
年龄20-70岁。
由颈椎损伤引起13例,胸、腰椎损伤引起者21例。
患者出现不
同程度的恐惧、易怒、消极悲观、依赖心理。
2 心理问题
2.1恐惧心理患者遭受意外事故,具有突然性和意外性,缺乏心理适应过程。
当得知疾病会导致残疾或死亡时,往往难以接受,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易怒、
绝望、恐惧、不知所措,对立行为和不同程度的失眠。
2.2否认心里患者及家属充满者幻想,迫切要求尽快手术解除病痛,早日康
复治愈出院。
2.3自卑心理患者因突然丧失自理能力,必须接受他人照顾,加上创伤后自
我形象紊乱,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产生自卑感。
2.4依赖心理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
由于角色突然转换,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事事依赖别人,对身体功能的轻微变化异常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提出不合理要求增多。
3 心理康复干预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要想取得患者的信任,就要同患者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护士应关心、
理解患者、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
在进行各项操作
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娴熟、成功率高,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
的疑虑,增加其安全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
3.2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有效地宣泄是康复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
允许患者
适当的自我发泄,对于有过激行为的患者,护士应该谅解,绝不能和患者发生争执,必要时应回避。
回避、忍让只是作为一种心理护理的手段,目的是缓解患者
的情绪。
待患者情绪稳定后,鼓励其将心中的痛苦诉说出来,耐心倾听。
在适当
的时候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取得家属支持。
让患者面对现实,鼓起生活勇气,坚持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3.3改变患者认知行为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检查手段得出的结果和科学的医学
理论说服患者,启发他们注意具体问题和客观事实,把注意力引导与患者变态心
理和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
找出其不合理观念,使患者自己意识到认识上发生的
错误,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
正确对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4消除自卑悲观心理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要尊敬患者人格,包
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其窘境,得到患者信任。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
题,应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积极引导患者,循序渐进解释病情。
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心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情绪。
对患者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增强患者的信心,调动患者在各项治疗护理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坚强的毅力来配合各项康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3.5修正患者的依赖心理患者因伤残依赖性增强,对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信心不足,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
因此,医护人员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逐步适应,提高控制力,强化康复功能锻炼知识,对功能康复方法反复示教,使患者感受到被帮助、被关爱。
从细节的照顾来体现亲情和爱护,从而坚定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增强独立性。
4 体会
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康复,而两者相辅相成。
在34例的心理护理中,我们经过向患者陈述疾病的演变过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使每一位患者都达到最佳康复,使其回到社会后残而不废,提高生存质量,真正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个体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