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0227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02275第1课时认识负数和意义
教学内容P.1-2例1、例2主备人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
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
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
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卢宗峰审核人
一、课前测评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2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
3今天的温度是27摄氏度观察刻度在零摄氏度的
二、自主学习
(一)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33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是欧美国家用的。

(2)以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0下面的温度表示
(3)刻度。

要注意一大格表示度、一小格分别表示度?在温度计上
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石寺12月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
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
写成,
读作: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读作:小组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最新的高度是米。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
五年级数学
的海拔记是米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
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课堂检测(一)、填空题
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下30C记作()0C。

2、在数轴上,-3在-2的()边。

3、将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里
1.65-15.7234096%(1)冰城哈尔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度。

(2)六
(2)班()的同学喜欢运动。

(3)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高达()。

(4)杨老师身高()米。

(5)某市今年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人。

4、在○里填上>、<或=。

①-5○152○+2.52.4○-2.4-○-②-5○-21.5○0○-1.5-○-③-3○0.36○-6.5-0.5○0.51.3元○1.30元(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某”)1、0是正数。

()
2、+4、+12是正数,-
3、-21是负数,5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负数都小于0。

()
4、婷婷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她向北走100米,就记作-100米。

()
四、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
2
第2课时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主备人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卢宗峰审核人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直尺一、
前提测评
+3000+4200-1800+2700-900+3700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
负数?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仔细阅读例3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1)表
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2)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小
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回报。

2.试一试
(1)根据题中数据独立完成。

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
完成后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3.阅读例4从平面图上
你能知道些什么?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1)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千米,可能会到什
么地方?小华如果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小华如果向西走2千米,到
达公园。

(2)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
记作什么?(3)可以把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吗?那么向东走2千米
记作什么?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看了这个图,你有什么
发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小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
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
五年级数学
3
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分组汇报三、课堂测评
(一)、填空
(1)如果上升20米记作+20米,那么下降15米记作(2)前进4米记作+4米,那么后退6米记作(3)如果支出500元记作-50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4)如果运进货物8.5吨记作+8.5吨,那么-6.5吨表示
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48m,记为+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这时甲、乙两人相距m。

3.我国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地中海附近的死海湖面海拔-392m,吐鲁番盆地比死海湖面高多少
4.在+8,-3,0.12,-1.5,+0.07等数中,正数有,负数有
5.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12米应记作四、拓展延伸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中途经过5个停靠点,最后到达终点站。

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

停靠站上下车人数起点站+25,中间第1站0+12;第2站-3+6;第3站-5+8;第4站-
10+7;第5站-130;终点站-27(1)中间5站一共上车多少人?(2)中间5站一共下车多少人?
(3)哪一站没有人下车?哪一站没有人上车?
五年级数学
4
五、课堂总结
六、教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吴文国
课型:新授课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审核人:卢宗峰
教学目标:1、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
形等图形
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
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4、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自主
学习
活动一:比较每组图形大小
1、思考数学书P7的例1.可以借助画一画、数一数、剪一剪等方法
解决
问题
2、小组交流:(1)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
(2)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活动二:运用转化方法剪拼图形。

(活动材料:数学书P115的平行四边形,剪刀)1、想办法把平行四
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2、小组展示:有哪些不同的剪、拼方法?
3、小组讨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
什么剪的?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思考: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的、它
五年级数学
5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安要求填写下表。

每组组长汇总表格。

转化成的长方形长(cm)宽(cm)
面积(cm2)底(cm)平行四边形高(cm)面积(cm2)
3、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
三、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面积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

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车多少辆?
四、拓展延伸:
1、用细木条钉一个长方形框,如图长8厘米,宽6厘米。

周长是()面积是()
如果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变了没有?面积呢,怎么变化?
五年级数学
6
五、收获感悟: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
后要注意的是:六、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主备人:吴文国
课型:新授课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审核人: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会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习难点:,三角形面积公
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借助数方格法和观察法求面积。

观察数学书P9例4
思考:1、图中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每个涂色三角形
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2、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活动材料:剪下数学书P11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活动方法:两人一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先拼
一拼,再按要求填写下表。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底(cm)高(cm)面
积(cm2)底(cm)高(cm)面积(cm2)二合作探究
对照填好的表格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
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
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呢?
五年级数学
7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
积=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
5、一块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底是8分米,高大约是7分米,它的
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课堂检测: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张长方形纸片,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
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
8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剪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五、收获感悟: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五年级数学
8
是:
六、教学后记:
课型:新授课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审核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沾化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数方格法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把第117页的梯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两个人卫一小组,先拼一拼,再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填写下表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上底梯形下底高面积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
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五年级数学
9
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4、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
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S=三、课堂检测:
1、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这块麦田的面积。

2、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16厘米,下底24厘米,高8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4、判断:
(1)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2)一个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底是12厘米,高是9厘米,面积是90平方厘米。

()
四、拓展延伸
用长28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直角梯形(其中一面靠墙),已知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米,求梯形的面积。

如下图
五年级数学
10
二合作探究
校园里还有两个花圃(如下图)你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1、2、
在校园里找一块合适的草坪或花圃,先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
测量计算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算出结果。

(各小组要明确分工,并准备合
适的测量工具
五、收获感悟: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

在小组内展示各种不同的割、补方法。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六、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
16
年级:五年级数学单元:三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霞子审核人:卢
宗峰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简单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小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小数意义。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
复习回顾:
1米=()分米1米=()厘米1米=()
毫米
2、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30页--3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
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1厘米=()米=()米4厘米=()米=()米
五年级数学
17
12厘米=()米=()米
1毫米=()米=()米3毫米=()米=()米86毫米=()米=()米
(2)读出下面小数
0.040.120.0400.105二、合作探究:
在下组内交流讨论:(1)怎样读小数?
(2)一位小数表示什么?两位小数表示什么?三位小数表示什么?
四位小数呢?
(3)分母是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三、当堂检测:填空:分数小数1、1分=()元=()元2、5分=()元=()元3、
7角3分=()元=()元
4、0.8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份5、0.46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6、0.137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7、读出下面个数,并说出个表示几分之几
0.39读作:表示:0.2读作:表示:0.108读作:表示:0.
8读作:表示:0.006读作:表示:四、收获感悟:
五年级数学
18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主备人:杨霞子审核人:卢宗峰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小数数位顺序表2、在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自学例2,解答下面问题1和0.1之间有什么关系?
0.1米是()分米()个0.1米是1米0.01米是()厘米()个
0.01米是0.1米筽里面有()个0.0012.填空
五年级数学
19
(1)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这些计数单位各占了哪些位置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3、自学例3,解答下面问题(1)344.725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的7表示(),2表示(),5表示()
(2)小数由几部分组成
(3)完善数位顺序表。

二、合作探究: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个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当堂检测:
1、选择
(1)0.05表示5个()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2)0.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A8B80C800(3)0.069里面的9表示9个()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
分之一
(4)一个数是由5个十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是()A0.57B0.057C0.507四、拓展延伸
1、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8分4元7角1元5分5角9分
五年级数学
20
5600000000=40900000000=3、自学例8
(1)不是整“万”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个级数怎样处理?
(2)怎样把一个不是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并交流
(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位数不足怎么办?(2)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位数不足怎么办?三、课堂检测: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679000=4600=50700000=800004=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7600000000=2780000000=478685000=1234567000=四、拓展延伸:
(1)把下面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1万0.03亿3010000110001010000
(2)9.9674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两位小数是(五年级数学
26
),
1.497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有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三位数是 4.80,这个三位数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五、感悟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年级:五年级数学单元:三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霞子审核人:卢
宗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理解精确度的
意义。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理解精确度的
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1、1.496亿千米
(1)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2)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1.5是精确到()的近似数,1.50是精确到()的近似数,()比
(更精确。

五年级数学
27

近似数1.50后面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2、填空: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
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并交流:1、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
三、课堂检测: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25607036230000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42500000093470000
3、在()填上适当的数字。

(1)70()650≈70万(2)5()432≈6万(3)8()0000000≈8亿(4)8()0000000≈9亿
四、拓展延伸:
1、有一个两位数精确到十分位是4.8,这个两位数最大是多少?最
小呢?
2、在()填=或≈。

3、
324000()32.4万4090000000()41亿
五年级数学
28
324000()32万4090000000()40.9亿
五、感悟收获:
你有哪些收获?患有什么疑问?
第四单元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郭亚
娜审核人: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1、及相应的题。

学习目标:1、
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小数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复习
在下面○里填上“>”、“
2.3○
3.20.68○0.862.4○2.3990.09○0.10.6○0.6008.4万○84002、预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0.30.65-0.256+3.4
1.6-0.44.5+0.50.82-0.42
五年级数学
29
二、合作探究
1、小明到商店买了一枝1.5元的水彩笔和1元的橡皮一块,他共花
了多少元?
2、讨论例1
(1)观察例图,小明和小丽各买的是什么商品?价格各是多少元?
(2)如何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3)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4)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的位数少于减数时应该怎么办?
三、课堂检测
2、9.313.8+6.98--8.3
———----------------
7.5624--4.56+9.9--------------------
3、用竖式计算。

8.65-6.130.99+1.15.36-0.461.23+5.69
五年级数学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