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熟读精思(节选)》PPT课件(共1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2021/9/202021/9/202021/9/2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202021/9/20September 2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9/20
读懂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熟读和精思 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 怎样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 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 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熟读的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Hale Waihona Puke •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句子解析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书读得熟了,才能发现本篇前后的照应,才能和 别篇作种种比较。有些句子,初读也许不理解, 读几遍就可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 法,初读感知,再读一读,遍数多了就可以领悟 到它的佳处来。
• 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理解词语
• 几案:书桌 • 顿放:安放。顿,安置。 • 详缓:仔细从容。 • 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熟读文章,
就一句一句的在心理硬记。 • 云:说。
理解词语
• 见:同“现”。 • 余:我。 • 尝:曾经。 • 漫浪:随随便便。 • 亦:也。 • 急:要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202021/9/20Monday, September 2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24:2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202021/9/202021/9/20Sep-2120-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202021/9/202021/9/20Monday, September 20, 2021
句子解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 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读不 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 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光思不读,纯系 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交流 。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熟读精思(节选)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
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 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 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 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 如果说孔子是中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 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后期儒学的 集大成者。朱熹的书被元、明、清三 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朱熹 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 达600多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 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 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