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人文精神是作文教育的重要内涵。
将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深入地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能力。
生活在多元化时代的学生,经受着丰富思想的冲击,在作文中少见对“人”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并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人文主题也充分地体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
一、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价值
进行人文素材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不仅在教育理论层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将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树立人文教学理念,把中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语言和表达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参照系,从而提升自己语文教学的能力。
可以重塑学生人文精神,以
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路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
通过将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深入地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潜移默化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将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还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研究内容。
二、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
1.明确目标
(1)丰富学生精神内涵。
上课时,讲完一篇课文的同时串起一系列相同内涵的文章,一个人物引出一系列相似命运的人生思考。
寓历史内涵于描写铺叙抒情议论之中,并以此作为作文素材的积淀。
不以辞藻的华美来掩饰思想的浅薄,不借文句的雕琢来遮挡情感的苍白。
(2)开拓学生人文视野。
通过展示和分析高考作文,积累一些“经验”,规律总结往往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文主题。
同时高考满分作文中具体精彩语句语段也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
(3)促成学生精神。
推荐给学生系列具有历史穿透力和文化穿透力的经典,拓展精神视野,促成学生“精神成人”。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中具体写法可以利用联想与想象。
高考作文要求“想像有独到之处”。
联想还有助于学生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
从不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再到流畅写自己感兴趣的人事,关注社会大众,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有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并在作文中表述自己思考。
2.构建内容
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
课内由苏教版各个专题版块和苏教版的选修读本课文组成,也包括以前人教版本里的内涵深厚的课文和读本里的文章;课外由未选入课本的经典古文、现代文,还有一些大型考试如中考高考、各类重点学校的模拟考中的文章,再加入自己平时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等人文内涵的文章组成。
我们在实践中选用的苏教版各个专题版块都可以整理积淀作为抒写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沉淀于个性。
为了丰富内容,教师应当多阅读,看最新的教学书籍报刊杂志,看全球视野的社会焦点话题的书籍报刊杂志,看喜欢的文史哲新作,看各种写作风格的书籍报刊杂志,钻研每年的高考、中考的试题。
3.实施过程
学生每星期一篇练笔,表述观察与思考、爱好与钻研。
每半个月,挑选学生的作文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精神交流。
同学们在作文中却倾诉真实情感,深受感染。
上课讲解课文或者讲解阅读题目,尤其是讲解人文主题的内容素材时,教师示范如何利用这些内容素材,这些内容可以运用到哪些主题的作文中,然后让学生仿写,以片段作文进行演练。
课后,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提炼自我看法,融会贯通系列人文内涵的素材,形成学生自我资料库。
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人文写作主题和素材库,并时时随着时事变化更新。
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人文素材库,经常进行片段的思考写作训练。
思考如何面对美好的生活,为了正义与理想;或者怀有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如何坚守、坚持,如何看待生与死等人文话题。
从经典中获得教养,获得拥有直面苦难的勇气,感悟人生须活出意义,促成学生的“精神成长”。
活跃的思维,开阔的思路,在极宽广的时空范围内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尽可能多地联系在一起,需要丰富的想像能力。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想像有独到之处”。
具体写法可以利用联想(相似、逆向、变形)与想象。
再细分为:细节取点、情景还原。
寓人生感悟、历史内涵于描写铺叙抒情议论之中,而不以辞藻的华美来掩饰思想的浅薄,不借文句的雕琢来遮挡情感的苍白。
4.实施原则
(1)基础性原则。
立足基础,强调积累,以丰富积淀,这是实施本课题应有的基础性原则。
广泛的阅历和入微的感知是展开想象的先决条件,一个知识渊博、心灵充盈的人,更容易产生新鲜的显示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内涵的想象和联想。
精神的浩瀚给想象以活跃的时空,心灵的勤奋是想象驰骋的源泉。
(2)扩展性原则。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人文主题的融入更要关注扩展,善于积累,善于提取,更善于思考,有双慧眼。
拓展视野、丰富情感,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从而使语言与精神得以同构同生,人文精神得以熏陶积累到内化为内涵,语文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
唤醒学生内在的积累,打开学生自己储藏的“文件夹”,开启学生自己的感悟倾吐之门。
要帮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善于观察思考阅读写作,不急功近利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
通过从高一到高三有目标的积聚,守望“精神家园”的学子的人文素养也渐渐养成。
三、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的成效
语文课的特点包含民族精神和生命的教育。
文字承载的是思想,语言是思想直接现实,语言、思想、精神密不可分。
作文考试往往跟人才选拔相联系,但是真正的写文章不是很功利性的,纯粹是生命的言语的表达。
通过将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师的提升
多读书开阔视野。
全球视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诗词哲理,教师可从中得到很多乐趣,科研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结合教学课文读本,给学生补充经典与时文,利用文章本身的动人去吸引打动学生,提升学生兴趣与志趣,点到为止地点评。
兴趣激发策略还包括教师自己的文章和学生多多交流。
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状态也循序渐进有所提升。
2.学生的提升
通过阅读与思考,将知识生成智慧。
在广泛的阅读与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
有时教师将自己写的文章发给学生看,学生也会评点一番,课堂气氛热烈,这也是兴趣的开启和交流的促进。
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后,他们自己会用心琢磨,别出心裁地表达,并且在很多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渐渐将写作作为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命的言语,学生的作文成绩也渐渐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仅仅是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和学生文章的发表,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学生在几年潜移默化的人文素材的熏陶中,不但写作能力提高,思维开阔,喜爱写作,而且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培养了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能力也获得了可喜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究实践是必要的。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语文教学应该引导思潮多元化时代的学生多阅读有人文涵养的文章,提升学生悲天悯人、责任尊严意识,关注社会他人,珍视传统价值文化。
人文素养的熏陶对于正在形成自我人生世界观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
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究实践是可行的。
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是作文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浙江省高考作文的特点,人文主题充分地体现在高考作文中。
探索自我教学风格。
在如今的社会时代背景、教育改革作文教学背景、人的发展背景之下,提出人文素材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究实践,也是对自我教学风格的探究。
感性与理性,踏实与睿智,厚积与犀利。
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春萌之草,只见其绿,不见其长。
人文课程是一种精神滋补的工作,不要期望立竿见影,尤其作文需要多年的积累。
应该看到人文写作主题和素材库还可以再精致,而且是随着时间变化,需要不断完善,系统思考还不够;在变化的素材与不变的人文主题中还需要再严谨精致去整合;对学生有效果的能达成教学目标与培养人文素养的具体教学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