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导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导读
【名著信息库】
同学们好!我是初初,是陪同大家带着一颗初心向文学名著出发的伙伴。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不是一部平常的作品,它是咱们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见长,金圣叹称赞其“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初初相信,我们的阅读都不是从零开始,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早有着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甚至有着对人物很清晰的印象。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乘着语言文字的翅膀,在英雄的世界里翱翔!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施耐庵的,有说是罗贯中的,还有说是他们两人合著的,但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施耐庵。
关于施耐庵,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个人档案。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小档案
《水浒传》表现的内容极为丰富,单就主题而言,就有“农民起义”“江湖侠义”“英雄传奇”“官逼民反”等说法。
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走近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好汉,更可以穿越到宋代,了解那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尚,还可以看出作者所处的元末压迫日甚的现实和农民起义风云激荡的画面。
请随我来!
【阅读指南针】
《水浒传》是一部近百万字的古典巨著,初中阶段的小伙伴要读懂读透它,不可谓不难哦!不过古人也说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就重点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吧。
我们知道《水浒传》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就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据初初不完全统计,全书出现了800多个人物呢。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辨清贤良与愚顽,结交到几个对自己身心有益的好汉呢?不要着急,初初有识别愚贤的“三板斧”,很好用哦!现在初初就以结识花和尚鲁智深为例,做个“三板斧”示范,看好喽!
第一板斧:建立人物档案,揭开人物面纱。
鲁智深小档案
小贴士: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避祸出走,出家为僧,因背上有花绣,故江湖人送绰号“花和尚”。
除鲁智深外,《水浒传》中还有四个好汉有纹身刺青(书中称“花绣”):九纹龙史进、病关索杨雄、浪子燕青、花项虎龚旺。
其实在古代,纹身是被看作市井下人的作为,这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有所损坏,就是大不孝,同学们要正确对待刺青问题啊。
不过施耐庵凡写到花绣的地方都是赞叹,这主要是表达他自己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第二板斧:梳理生平经历,识别人物愚贤。
初初梳理了以智深为主角的回目,大致了解到花和尚的生平经历,可真不凡呢:
第3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4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5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6回九纹龙翦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17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58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90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敌
第99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记得智深和尚圆寂前写了篇颂子,开头两句说自己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可初初在认真读了鲁智深这胖大和尚的相关事件后,却发现他原来是这样一个可敬之人:(1)疾恶如仇,行侠仗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为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
林冲只是在墙外一声赞叹,鲁智深就一生引为知己,为救护他,一路送到沧州!果真是“禅杖打开不平路,戒刀杀尽不平人”!(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鲁达在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马上给金氏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3)勇而有谋,粗中有细。
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离开,急性子的鲁达竟然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以后,他索性一直护送到沧州,深恐途中有变,临分别时,还一禅杖把松树打折,震慑董超、薛霸。
(4)不求富贵、淡泊名利。
当鲁智深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祝贺,他却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显示了大和尚不求富贵、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第三板斧:借助前人资料,深入了解人物。
《水浒传》作为一部传世巨著,研究它的人很多,相关的资料极其丰富。
如果我们能借助前人的研究资料,就能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情。
比如明朝李贽(卓吾)赞美鲁智深为有着完全佛性的真和尚,说他是“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说:“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台湾地区学者乐衡军先生在《梁山泊的缔造与幻灭》一文里说道:“鲁智深原来是一
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
”
【精段鉴赏苑】
批注读书法就是阅读时在文中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
批注,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常用的批注符号有:(1)·生字、难字;(2)总括句、重要句;(3)佳妙句;(4)○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句首);(5)△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
下面,初初就以《景阳冈武松打虎》的部分内容为例,给大家一个批注示例:
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
①武松正走,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旁批:环境描写精彩至极,一个“坠”字既写出了黑夜即将来临的骇人之景,又渲染了紧张气氛,令人惊恐万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旁批:tà,这里形容大青石的光滑)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旁批:作者是设置悬念的高手,老虎尚未出现,武松居然想在此时睡下,真让人急得发狂,恨不得上前推醒他。
)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看那风时,但见:“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旁批:学生版的《水浒传》,这些诗文常被删掉。
初初以前看到类似文字也总会视而不见,直接跳过。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此处四句诗不仅写出了风的威力,令人胆战心寒,而且与下文关联极大,意味着老虎要来啦!)
③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到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尾批:好的作品善于设置波澜,让读者心随文行。
比如第①段已经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第②段中武松转过乱树林应该见到老虎,可作者偏偏不让读者见到,而是让武松见到一块大青石,这让读者心里暂时安稳。
可是,武松此时居然想在大青石上睡觉,却又让读者急得发狂,恨不得上前推醒他。
我们惶恐不安、焦急等待老虎时,作者偏偏不让它直接出现,而是写平地一阵狂风!终于,虎来了!不愧是“第五才子书”啊!)
【请你批注】
请大家根据上面的示例,对下文进行批注。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节选)
李逵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
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
李逵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老大虫吼了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
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李逵看那大虫,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拓展资源包】
好的作品不仅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可以让不同的人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初初刚读完《水浒传》时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与梁山好汉们一起“劫富济贫”,行走江湖!后来初初又读了一些关于《水浒传》的名家评语和别致解读,对这部经典有了新的认识。
好东西大家一起来分享,现在初初就把这些名家评语、解读以及相关书目推荐给小伙伴们,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
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
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
一部《水浒》说得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
——鲁迅
要讨论《水浒》的所谓反政府主题,就必须把好汉个人与梁山好汉的整体区分开来,这一区分极端重要。
单个的好汉恪守英雄信条,然而整个梁山好汉群,则奉行一种行帮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