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导论
1.1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应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找出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进入科学实验室1。
在实验室获得药物的三个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
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剂量服药。
如果没有规定剂量,一般取最小量,1ml~2ml液体,用固体覆盖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
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
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箱、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和燃烧勺可直接在火焰
上加热;烧杯和烧瓶应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
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
积的2/3。
7.烧杯:用于反应时,液体不得超过体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得超过体积的1/2。
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得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如果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
伤口应用3%过氧化氢清洗,然后用止血膏粘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口,并在伤口上涂抹烫伤膏。
如果你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
湿抹布擦拭皮肤上的化学物质,然后用缓慢流动的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处。
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
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
吸收其他液体。
吸入的其余药物无法逆转。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测量数据。
5、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6.科学观察不仅要细心,还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记录方法包括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
7、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8、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
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
看物理现象、看实验现象、看图像;找物理现象的规律;确定条件。
1.4长度和体积的科学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
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然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微米(微米),纳米(纳米)。
标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长度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
5、刻度尺使用:“选对”选择分度值合适的直尺或卷尺;“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
放正,
它不能歪斜。
当刻度较厚时,刻度线应靠近被测对象。
当零刻度线磨损时,应选择某
一位置作为零点;“向右看”的读数应直接面向电子秤,垂直于电子秤表面,且不得斜视;“读取正确”读取准确值后,需要估计除法值的下一位数字;“记住”别忘了写单元。
6、测长度的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等。
测长度
的特殊
方法:累积法、滚轴法、折线成直线法和组合法。
7、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
常
用单位
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8、①
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顶部密集,底部稀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标记。
8、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最大刻度)
和分度值(最小刻度),然后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
最低处相平(水银则读凸面中央最高处)。
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际值,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值。
9、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0、不
规定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温度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汞、酒精等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特性制成的。
水银温
度计测量
范围-39℃~357℃;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114℃~78℃;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
体温计最小刻度0.1℃,是因为它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管比较细。
3.常用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以“℃”表示。
摄氏温度规定如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 不要测量超出温度计范围的温度。
② 温度计的玻璃灯泡应充满被测物体
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温度计里有一根细弯管。
水银在受热时会膨胀,但在冷时会收缩,所以不能通过
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体温测量方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时间的测量
1.常用的时间单位是秒,用“s”表示。
其他常用时间单位:小时(小时)、分钟
(分钟)、毫秒
(ms)。
单位换算:1小时=60分钟=3600秒,1秒=1000毫秒
2、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5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问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收集事实证据→ 检验假设→ 交流和讨论。
2.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价替代法、转换法、观察比较法。
第2章观察生物
2.1生物和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两对触角,嘴(进食);足(腹足类)运动和爬行;眼睛;外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没有听力。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2、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
有些植物可以在当地移动,而动物可以自由快速地移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动物不能。
2.2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组成。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着谱系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没有压力),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没有新陈代谢),没
有严格的结构,不能繁殖和发育,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这是光合作用的地方,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着谱系的作用。
所以说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你会发现植
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植物细胞中有一个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
家施利
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应用
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② 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稳定。
③ 镜子墙:用来装镜子的地方。
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⑤ 粗对焦螺杆:旋转时镜筒升降幅度大。
⑥ 精对焦螺杆:旋转时镜筒升降范围小。
⑦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目镜可以放在镜筒上,下端有一个可旋转的圆盘,即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以放置物镜。
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⑩ 遮阳板:舞台下方的圆板。
板上有不同大小的圆孔,称为孔径。
11倾斜接头:显
微镜可以稍微向后倾斜,以便于观察。
○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物镜转换。
2.旋转对焦螺钉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载玻片上的观察对象与光孔对齐。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实验详见课本p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