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请客的规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皇帝请客的规矩
明朝皇帝请客的规矩
--------------------------------------------------------------------------------
帝是天下之主,大宴群臣是恩,说请客吃饭未免有些大不敬,也许改称“赐饭”或者“赏吃”更确切。

明代官方的正式称谓把这叫做“大宴仪”,是嘉仪的一种,中国不是叫做礼仪之邦吗?
既然皇帝宴请大臣乃是国家礼仪,当然规矩不可不定,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

一般只有节日,如立春、元宵、四月初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庙及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行“大宴仪”。

至于大宴以下的规格,则“凡祀圜丘、方泽、祈谷、朝日夕月、耕藉、经筵日讲、东宫讲读,皆赐饭。

亲蚕,赐内外命妇饭。

纂修校勘书籍,开馆暨书成,皆赐宴”。

建国之初朱元璋、朱棣都在奉天殿行“大宴仪”,赐百官宴,宣德以后则改在午门举行。

当然,有时候皇帝一时兴起,忽然想要“行礼”,只需找个合适的借口即可。

《明史》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

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

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

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

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原文是古字,难写,大意如此)于酒膳亭东西侧。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

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
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开宴时,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

皇帝走出,大乐立即奏响,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

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亲王等依次上殿。

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

百官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

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

皇帝举杯饮毕,乐止。

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

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

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

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

这时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

接下来舞蹈登场,第一个一般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

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

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

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

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

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

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每一论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依样画瓢作一遍。

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

到这个时候,估计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胃口大开,终于轮到了进大膳,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远送到京。

有的时
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

经由御膳房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宴罢乐止。

撤膳,最后来个舞蹈《百花队舞》。

轻歌曼舞之中,光禄寺撤御案,序班撤群臣案。

舞罢,群臣分东西北向而立。

最后一次行赞拜大礼谢恩,仪礼司向皇帝奏告大宴仪结束,圣驾请回,群臣匍匐恭送待皇帝起身离去后,乐止,大宴仪正式结束。

这一顿饭下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实难计算,明代的宫廷宴会,总体而言规模上不及宋,下不及清,尚且如此。

皇帝请客吃饭的气势排场可想而知,套一句古人的切身感受,就是“设山楼排场,穷极奢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