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电与磁 第一节 磁现象》_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司南引出
讲述: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的记载及讲述“磁”字的不同
讲述:《淮南子》中关于磁石的记载,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呢?”
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
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磁体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2
磁铁各部位的磁性相同吗?
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与结果适当总结
板书:
磁极:磁性最强的地方(成对出现)
南极(S极)和北极(N极)
问:想知道磁极为什么叫南北极吗?
适当提示小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磁场的存在
师:利用磁体能指南北的性质,制造了指南针,我国古人制造了什么呢?
讲述磁化的概念,并演示简单的两种磁化方式
介绍软磁和硬磁的区别
板书:
磁化
同学们手中的条形磁铁就是一种永磁体(人造)
两组同学合作,将两块条形磁铁合并成一块
板书: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出示磁悬浮模型,简单解释其原理,并适当引出磁场的一部分知识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问:现在你知道栾大是利用了磁的哪些性质了吗?
举例回答
听教师讲述
感受慈爱之意
听讲并思考
活动1,完成活动单中相关任务
锻炼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
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深化旧知
为下节新课预留
渗透我国古代科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激励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强烈探究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唤醒学生旧知,适当提高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下节新课做准备
及时回顾
前呼后应,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磁的世界,学习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5.1.1磁现象
认真听讲
回答:后面有磁铁
赞同
利用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逐渐唤醒学生的旧知
让学生不盲目迷信,要相信科学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30min)
讲述:说到磁,你肯定不陌生,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应用到磁,请举例
出示图片:各种磁的应用
教学准备
1、PPT设计制作
2、器材准备
演示实验: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磁悬浮模型、大头针
学生实验:条形磁铁、小磁针、回形针、铁块、木块、铜块、一元硬币、5毛硬币
教学时段
预设教师活动
预计学生学习活动程序或形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5min)
讲述“栾大斗棋”典故
问:你知道这“神技”的奥秘在哪儿吗?
师:对,栾大其实就是用物理欺骗了汉武帝,我们不能盲目迷信!
2、感受我国浓厚的人文气息
3、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并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能力,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磁化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
通过学生小活动及演示实验,将知识点直观呈现给学生,以突破重难点。
课题
5.1.1磁现象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磁体、磁极等内容,其实也是作为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只是在比原有知识更科学的角度让学生来理解知识点,并加入磁化及磁极间相互作用关系等稍深入的知识点,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简单的磁化方法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1、体验观察—提出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2、增强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实验中手脑并用,体验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知道科学与技术息息相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1、知道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懂得尊重科学原理、不盲目迷信
总结,并相互补充
听讲
进行活动2,根据提供的器材自己设计简单实验
活3
回答:司南、指南鱼等
阅读课本92页,回答指南鱼相关问题
学习新知
进行活动4,并完成活动单
得出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观察并思考
结合PPT,回顾知识点
回答
感受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让学生感受深厚的人文情怀
动手体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并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8min)
见PPT
回答
及时应用知识,
作业布置
(2min)
自制简易磁悬浮模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5.1.1磁现象
一、磁性:物体具有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二、磁极:磁性最强的地方(成对出现)
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磁化
讲述: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的记载及讲述“磁”字的不同
讲述:《淮南子》中关于磁石的记载,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呢?”
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
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磁体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2
磁铁各部位的磁性相同吗?
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与结果适当总结
板书:
磁极:磁性最强的地方(成对出现)
南极(S极)和北极(N极)
问:想知道磁极为什么叫南北极吗?
适当提示小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磁场的存在
师:利用磁体能指南北的性质,制造了指南针,我国古人制造了什么呢?
讲述磁化的概念,并演示简单的两种磁化方式
介绍软磁和硬磁的区别
板书:
磁化
同学们手中的条形磁铁就是一种永磁体(人造)
两组同学合作,将两块条形磁铁合并成一块
板书: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出示磁悬浮模型,简单解释其原理,并适当引出磁场的一部分知识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问:现在你知道栾大是利用了磁的哪些性质了吗?
举例回答
听教师讲述
感受慈爱之意
听讲并思考
活动1,完成活动单中相关任务
锻炼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
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深化旧知
为下节新课预留
渗透我国古代科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激励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强烈探究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唤醒学生旧知,适当提高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下节新课做准备
及时回顾
前呼后应,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磁的世界,学习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5.1.1磁现象
认真听讲
回答:后面有磁铁
赞同
利用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逐渐唤醒学生的旧知
让学生不盲目迷信,要相信科学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30min)
讲述:说到磁,你肯定不陌生,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应用到磁,请举例
出示图片:各种磁的应用
教学准备
1、PPT设计制作
2、器材准备
演示实验: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磁悬浮模型、大头针
学生实验:条形磁铁、小磁针、回形针、铁块、木块、铜块、一元硬币、5毛硬币
教学时段
预设教师活动
预计学生学习活动程序或形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5min)
讲述“栾大斗棋”典故
问:你知道这“神技”的奥秘在哪儿吗?
师:对,栾大其实就是用物理欺骗了汉武帝,我们不能盲目迷信!
2、感受我国浓厚的人文气息
3、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并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能力,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磁化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
通过学生小活动及演示实验,将知识点直观呈现给学生,以突破重难点。
课题
5.1.1磁现象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磁体、磁极等内容,其实也是作为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只是在比原有知识更科学的角度让学生来理解知识点,并加入磁化及磁极间相互作用关系等稍深入的知识点,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简单的磁化方法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1、体验观察—提出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2、增强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实验中手脑并用,体验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知道科学与技术息息相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1、知道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懂得尊重科学原理、不盲目迷信
总结,并相互补充
听讲
进行活动2,根据提供的器材自己设计简单实验
活3
回答:司南、指南鱼等
阅读课本92页,回答指南鱼相关问题
学习新知
进行活动4,并完成活动单
得出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观察并思考
结合PPT,回顾知识点
回答
感受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让学生感受深厚的人文情怀
动手体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并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8min)
见PPT
回答
及时应用知识,
作业布置
(2min)
自制简易磁悬浮模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5.1.1磁现象
一、磁性:物体具有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二、磁极:磁性最强的地方(成对出现)
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