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4·衡阳)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烽火连三月,________。
(杜甫《春望》)
(3)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
(《论语》)
(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
(6)
李老师在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19八下·铜仁期中) 阅读《关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些诗句运用这种手法,举例分析。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1分)
3. (11分) (2019八上·富锦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天镜园浴凫堂① ,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 ,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 ,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轻舠:小船。
⑦牙人:商人。
⑧枻:船桨。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无可名言________
④但有惭愧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3)【甲】文表达了苏轼________的情怀,【乙】文中同样表明作者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9八下·衢州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记
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④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①芟(shān):除草。
②扃(jiōng):关锁。
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④饵:吃。
⑤忝(tiǎn):玷污。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B .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 可为官师之规闻之,欣然规往
D . 饮之若饵白雪皆若空游无所依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用“/”表示,限断两处)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5. (6分) (2019七下·莲湖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陈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
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
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
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
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
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
而坐着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
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顾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
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
我顿然猛醒,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
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
”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却暖意通融。
材料二: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
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
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
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
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
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
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
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
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
”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
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的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
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
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1)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说说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的情感。
(3)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 (22分) (2019八下·织金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①“我”想吃螃蟹;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母亲捞起螃蟹;⑤________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六、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 (2019七下·长兴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门外有些脚印,路上有两条新印的汽车道儿。
难道曹太太已经走了吗?那个姓孙的为什么不拿她们呢?
不敢过去推门,恐怕又被人捉住。
左右看,没人,他的心跳起来,试试看吧,反正也无家可归,被人逮住就逮住吧。
轻轻推了推门,门开着呢。
顺着墙根走了两步,看见了自己屋中的灯亮儿,自己的屋子!他要哭出来。
弯着腰走过去,到窗外听了听,屋内咳嗽了一声,高妈的声音!他拉开了门。
“谁?哟,你!可吓死我了!”高妈捂着心口,定了定神,坐在了床上。
“祥子,怎么回事呀?”
祥子回答不出,只觉得已经有许多年没见着她了似的,心中堵着一团热气。
“这是怎么啦?”高妈也要哭的样子的问:“你还没回来,先生打来电,叫我们上左宅,还说你马上就来。
你来了,不是我给你开的门吗?我一瞧,你还同着个生人,我就一言没发呀,赶紧进去帮助太太收拾东西。
你始终也没进去。
黑灯瞎火的教我和太太瞎抓,少爷已经睡得香香的,生又从热被窝里往外抱。
包好了包,又上书房去摘画
儿,你是始终不照面儿,你是怎么啦?我问你!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好,你没影儿啦!太太气得——一半也是急得——直哆嗦。
我只好打电叫车吧。
可是我们不能就这么‘空城计’哇。
好,我跟太太横打了鼻梁(注:横打了鼻梁,即保证),我说太太走吧,我看着。
祥子回来呢,我马上赶到左宅去;不回来呢,我认了命!这是怎会说的!你是怎回事,说呀!”
祥子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十二回,有删改)
(1)发生了什么事让选文中的祥子“走投无路”?请联系小说前文情节,简要概括。
(2)选文结尾,祥子回了高妈的话,你推断以下三项中哪项可能是祥子的答复。
请联系情节,根据祥子性格,选择一项填在①处,并简述理由。
【甲】你走吧!……见了先生,告诉先生快跑,侦探说了,准能拿住先生。
左宅也不是平安的地方。
快跑!
【乙】明儿再说吧。
事情简直说不清。
【丙】自然是有事,并且是要紧的事!你不用着急,我来是为你好!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命题作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平平常常的,有喜也有忧,大多充满真情至爱。
家庭成员性格各异,爱好不同,但是“爱”把他们紧紧相连。
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谐更显得重要。
请以“家事”为题目,写一篇 55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1-4、
1-5、
1-6、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1、
2-2、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1分)
3-1、
3-2、
3-3、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六、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1、
7-2、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