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子电
切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16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组16例,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术的疗效。
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术后1、3个月的残余尿量及手术后3个月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组(均P<0.05)。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相较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引言
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中老年人群,会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严重的还会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尿路感染。
治疗 BPH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后处理。
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膀胱剜除术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目前我国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但尚无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主要是通过开放的腔道对前列腺增生进行剜除,其切除率较高、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成为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段。
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
子电切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探讨不
同术式间的疗效差异提供参考依据[1]。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32名年龄60-80,平均(70.6-7.7),病程6—12个月,平均(7.2-3.2)个月。
全部病例按照《中国前列腺增生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的要求进行了分析。
按操作方法将两种方法分组,每一种方法32例。
入选条件:60或更高;最大直
径小于4 cm的 BPH;BPR<3.0;全部病人都得到了医生的告知和签字。
排除条件:①80周岁以上;②有严重的心、肝、肾、肺等疾病和心理障碍;③合并有慢性病史,如高血压和糖尿病;④有明显的尿路症状,如有尿路、尿路及其他的禁忌证。
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和年龄均未见显著差别(P>0.05),有一定的可
比性。
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前列
腺特异性抗原(PSA)等相关检查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取截石位,经肛门进入膀胱,用高频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增生组织完全剜除。
术者将电切镜置入膀胱颈部,经尿道将前列腺组织完全剜除。
对于不同时间
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
记录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疗效和随访情况(主要记录患者术前尿频尿急等症状、住院时间及术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1周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术
后3周采用NCS评分记录患者的尿控能力;术后6个月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
及随访评分记录患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改善情况;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对患
者进行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监测,并根据复查B超结果对残余尿量进行评估[2]。
3、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追踪观察,观察术后出血情况,术后B超检查结果,术后残留尿
容量等。
在出院之前,通过对病人的尿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病人的最大尿
流率、平均尿流率、残留尿流率等进行了分析,并将两个病人的各项临床参数进行了比较。
对两组病人进行6个月的跟踪观察,观察其出现的出血,尿潴留,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生理功能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各种并发症后的各项症状。
采用2名有多年临床工作经历的医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研究结果均以 SPSS23.0为统计工具。
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表明,两个样本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频率(n)、百分数(%)为计量数据,以 t值(2)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以 t值(2)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效果以术后4周的追踪观察为依据,根据尿液的流速将患者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严重四个等级。
根据尿液动力学评价的有效率、剩余尿液 Ku及平均尿液 Mw作为临床效果评价指标。
在多因子的研究中,以每项疾病的诊断结果为依据,以 Logistic的方法来建立一个最优的回归方程。
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本组患者共3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6±7.7)岁。
前列腺增生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2例。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尿潴留病史20例,留置导尿管时间12~48h不等;症状缓解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治疗16例;症状缓解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16例。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2组32例患者均在短期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均较术后6个月时有所增加(P<0.05)。
随访至3个月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术后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且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症;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术后1、3个月的残余尿量及手术后3个月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组(均P<0.05)。
三、讨论
本研究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复查B超时发现:术前和术后1个月内膀胱收缩力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术后1年内恢复到术前水平。
这与手术过程中膀胱的收缩和舒张有关。
本研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后1年内膀胱收缩力较术前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其术后残余尿量减少有关。
有文献报道,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残余尿量可达500 ml左右,而本研究中经尿道前
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患者的残余尿量为35 ml左右。
有文献报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1例出现尿潴留症状,经前列腺穿刺置入导尿后改善。
因此我们认为,术后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收缩力下降和残余尿量减少可能是由于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3]。
另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的概率较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或术后24小时内出现低血压的概率较高[4]。
因此我们认为本研究中经尿道前列腺等
离子剜除术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仍有可能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5]。
由此可见,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相较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红,黄逢雨,盖文涛,刘亮亮,刘公明,刘永东,宋树欣,蓝海宏,姜升旭,徐彦.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
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4):32-35.
[2]蒋喜年.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结合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9):58-59.
[3]尚毫杰,李备,刘畅,张宇聪,陈智,张存泰,庄乾元,陈园.经尿道前列腺钬
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01):77-81.
[4]张春宏,张翼飞,吴志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20,41(07):804-806.
[5]丁进.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症中远期临床疗效研究[D].南华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