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一中-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古田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1)统一用黑色水笔作答;(2)答案务必抄到答案卷上;(3)书写务必工整,否则扣3—5分;(4)请在指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座号、考室号、考室座位号。

一、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6分,1—3题每题2分,4—9题每题1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子曰:“,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5)曾子曰:“,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
(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9)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13分)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

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

”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

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

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

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

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

几上各有笔札。

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诸神传赞不已。

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

”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

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

”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

”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及期当复相召。

”又勉励秀才数语。

二公稽首并下。

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

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

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

登其堂,一拜而行。

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

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题纸飞下俄:片刻B.即命稽母寿籍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诸:众人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摄:代理
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丈夫形象。

(2分)
(2)本诗颈联以譬喻言志,试加以赏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3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6.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今人常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赔了夫人又折兵”典出
《三国演义》,请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2)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二)文化经典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篇》)(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篇》)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

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

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分)
译文:
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分)
译文:
(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1分)
笔墨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

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
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

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

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的结果。

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来。

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

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

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

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

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

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

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

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
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

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

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

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

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

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品性。

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幅墨迹显然是赝品。

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9.请根据文本信息,概括赵孟頫和王羲之这两位书法大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异同。

(3分)
10.第⑤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

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可敬可叹”的?请简要说明。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1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①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

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

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
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

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

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

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

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

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

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

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

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

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

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

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②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

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

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

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③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

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

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

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

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

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

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
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

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

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

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

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

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

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

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

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

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

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

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

但这不能怪它。

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④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

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

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

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

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

领导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

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

狗也没用。

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

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
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

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

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总之,我在一边看着。

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

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

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

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

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

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⑤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说的是猪事,实则讲的全是人世。

以鲜活而平庸的生活琐事作比,引出严肃的论题,这也是作者的议论深刻而不显枯燥的原因之一。

B.本文以“文革”为背景,叙述了一只猪的故事,描写了它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引起“领导们”的憎恶和围剿,而最后,它在机警敏锐躲闪后成功逃脱。

C.作者不急不躁,缓缓说猪事,徐徐道猪情,整个篇幅在谈猪,自始至终没有挑破蕴含其中的严肃的主题。

D.作为肉猪,这位“猪兄”的使命本应是疯狂地长肉,最后作为餐桌上的佳肴被人享用。

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极具反叛意识,它毅然选择了在沉默中爆发。

E.文章表面诙谐幽默实则智慧深刻,语调看似轻松调侃内涵却严肃沉重,不仅表达了对理想人性的追寻,更隐含着深切的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忧虑。

12.本文题目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那么,这只猪的“特立独行”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3分)
13.最后一段是作者的一番感慨。

整体把握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4分)
五、作文(40分,任选一题完成。

请在作文纸上写明题号,未写扣2分。


(1)请以“高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

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古田一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6分,1—3题每题2分,4—9题每题1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9)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2、C(诸:相当于“之于”)
3、B(A和D项两句均不能表现;C项第一句不能表现其才干。

)
4、(9分)
(1)(4分)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承蒙您的宠爱让我担任这样的职务(或: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方”“顿首”“何敢”译对各1分)
(2)九年后,宋母果然逝世。

丧事办完,宋公沐浴换衣,进房安然而死。

(或: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果然母亲到时候便死去了。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卒”“营”“既”“没”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域的一位秀才。

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官府文书,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

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

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

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

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

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

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

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

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

一会儿,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

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

”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往地称赞。

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

”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
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

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

”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样的人,立即指令检视他母亲的寿禄。

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

”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

”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

”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

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

”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

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

宋先生骑上马后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乡里时,好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

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了。

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

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

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

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
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沭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

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

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

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乡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

宋先生自已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存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5.(1)本诗刻画了一个大丈夫仗剑远游,没有常人告别亲人时的悲戚之态,威武潇洒、豪情满
怀的壮伟刚毅的形象。

(2分,意思对即可)
(2)“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本义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
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除毒去患,保全性命。

(1分)作者运用此比喻说明:诗人不是
不重离别,但为了远大的理想,必须控制自己的感情,必要时,也只能舍去儿女情长。

(2分)此联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和理想,为了建功立业在所不惜、不怕牺牲的雄心壮志和顾全大局的胸襟。

(1分)
6.(1)为向蜀汉索回荆州,周瑜定计,乘刘备丧妻之际,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以骗来刘备换取荆州。

刘备依孔明之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在孙夫人的帮助下逃离。

孔明设伏打败周瑜的追兵后,叫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羞辱了周瑜一番。

(2)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宝玉不喜读书,不遵守礼法,和女孩子厮混。

)7.(1)①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九合”1分,“不以”1分,表述1分)
②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蛮夷(落后民族)了。

(“微”1分,“被发左衽”1分,表述1分。


(2)因为管仲不逞匹夫之志,而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使人民受惠。

【参考翻译】
(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

”[子路又]说:“[这样,管仲]算是没有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他的仁德!这就算他的仁德!”
(二)子贡问:“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落后民族了。

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8.AD(A.可见原文第一段。

D.可见原文最后一段。

B.“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风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