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观后感 人文经典课程论文 期末小论文 诗意红楼——《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红楼——《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摘要
《红楼梦》这一鸿篇巨作,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就,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人们读红楼谈红楼,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在当时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时至今日,《红楼梦》依旧是人们了解中国文学以至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华丽而忧伤,美好却凄凉,散落于整部书中,为全书增色许多,这些诗词是书中人物的心情随感,更是他们的命运写照。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
一部家族兴衰史,一段缠绵悱恻情----《红楼梦》已是读过许多遍,然而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会,初读时只爱看其中的故事
情节,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愤愤不平,后来方懂得书中的包罗万象,如饮食文化、茶文化、古代服饰文化等,堪称是艺术瑰宝。
书中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极而衰,描写了书中人物的不同命运,揭示出封建旧社会终将没落的结局,而最让古今中外万千读者为之动容的,无疑是书中女子遭遇迥异却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
丰富的诗词曲赋穿插文中,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感,反映着故事的起承转合,更是处处预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一.诗写人物
林黛玉初入大观园时,作者借贾宝玉之眼,给我们描写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林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淡淡几笔,将一个聪慧娇弱,愁绪万千的林黛玉带入大观园中。
宝玉见黛玉仿佛久别重逢,才有以上赞词;黛玉见宝玉亦觉眼熟,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亦预示了宝黛二人一生纠缠的情愁。
元春省亲,大观园内最是繁华热闹,贾元春如此赞誉:“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园”,天上人间诸般美景都已齐备是何等壮观,不愧“大观园”之称。
众人题匾额,贾迎春“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表达了她对人间美景的赞赏愉悦之情,一个“羞”字活画了其小儿女本色情态;贾探春“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将其喻蓬莱仙境,赞赏其脱俗如仙之美,显示了脱俗的眼力;李纨一句“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确实如其自言“奉命多惭学浅微”,意境用词均较平庸;薛宝钗“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名为题诗,实则歌颂皇恩浩荡和元妃省亲,格调自是“高”于他人;林黛玉“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将大观园喻为世外仙源,确有脱俗之意,立意独特……
同为大观园题匾额,作者并未直说各人的见识才华性情如何,这些诗句却是最好的语言,宝钗的诗圆融功利,黛玉的诗意境独特,李纨的诗平凡无奇,迎春的诗生动可感。
即使都是才女,都善写诗,诗句却也因各人
的性情、遭遇、心境的迥异而不同,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心,如感其怀。
诗词写活了写神了小说中的人物,写真了写深了她们的深层心理和文化个性,若没有《葬花吟》、《题帕诗》、《代别离》,黛玉的形象将会失色多少,若没有《芙蓉女儿诔》,贾宝玉就少了正直、隽逸、善良的气质性情。
二.诗话故事
《红楼梦》写尽了人世间兴盛衰败,悲欢离合,爱恨嗔痴,其中宝黛二人之情为重中之重,两人的“木石前盟”和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的种种矛盾百般思绪都在这贯穿全文的诗词曲赋中。
林黛玉因贾宝玉被贾政唤出,心中担忧,前去怡红院探望却被拒门外,转身往回却正看到宝玉送宝钗出来,心中更是悲伤,更添寄人篱下之苦。
次日,众人都在园中做饯花会,唯黛玉一人在幽处葬花低吟,声声哀愁,呜咽低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身世漂泊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是说尽心中的无依无助之感。
而宝玉挨打后,私送两块旧帕,
黛玉体会其中深意,提笔蘸墨写下三首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句句写泪,却是第一次互通心意,宝黛之间的爱情已由掩饰、猜疑发展到传递信物,坦诚相待,可谓是悲中带喜。
宝黛之间的情起情深,都在这诗意中展露无遗,而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又何止这一段儿女痴情可说可道?菊花诗会中,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众人才情倾注笔端,既是饮酒赋诗赏菊为乐,也是各抒己情;冯子英宴会中,女儿酒令道尽女儿之悲愁喜乐,酒令词曲形象生动,也是贾宝玉反叛封建礼教的表现;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写出了虽时值中秋团圆夜,却是人人心有所苦,黛玉、湘云所联“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颓败悲凉与中秋月圆之景对比鲜明,“酒尽”“更残”“语笑寂”“声将涸”“焰已昏”更是难掩心中悲苦……
三.诗预命运
全书开端,作者便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阅金陵十二钗判词,预示了大观园中各女子的命运。
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最终落得徒留“多情公子空牵念”;花袭人“枉自温柔和顺”,却“谁知公子无情”;湘云家世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好景一去不返;妙玉清高过洁,然“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一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唱出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结果是葬送了青春、误了终身的痛苦,纵使贾宝玉日日对着薛宝钗,却依旧心心念着黛玉无人陪伴的寂寞孤苦,薛宝钗也只能追悔不及,遗恨余生,应了“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的谶语,终究误了三个人的终身,可悲可叹。
一曲《聪明误》道出王熙凤一生算尽心机,为了钱财权势不择手段,“反算了卿卿性命”,感叹人生无常;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物质上享尽荣华富贵,精神上却过着“那见不得
人的去处”的生活,实在可怜;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远嫁海疆,远离故园……收尾曲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唱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暗示了封建社会的天数已尽,到了飞鸟各投林的境地,只能落得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些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红楼梦》比作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宫殿,那么其中的诗词曲赋便是镶嵌在这宫殿中的粒粒珍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留给后人多少感慨,而其中的诗意诗情,更是成为人们广为流传的篇章,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世超,李永田,等.红楼梦诗词鉴赏[M]北京出版社,2003.
[2]若梅.红楼梦词传[M]时事出版社,2014.
[3]吴伟凡.诗性红楼撷英[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6(4).
[5]陈汝相.赏析红楼梦的真善美[J].综合天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