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蝉蜕.(tu ì) 尴尬..(g ān g à) 木屐.(j ī) 玉簪.花(z ān )
B .系.上(j ì) 斑蝥.(m áo ) 缠络.(lu ò) 攒.成(z ǎn )
C .桑椹.(sh èn ) 臃.肿(y ōng ) 花圃.(p ǔ) 掸.子(d ǎn )
D .菜畦.(q í) 倜傥..(t ì t ǎng ) 拗.过去(ǎo ) 弥.漫(m í) 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轻捷 斑蝥 无妨 机关
B .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 .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 .质朴 博学 书塾 陌生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怦.怦直跳 搓捻. 膝.
上 小心y ì y ì 感k ǎi zh àn 开。
4.文学常识填空。
(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作者是 国女作家 。
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成为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著作十几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等。
本文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 》,又名《旧事重提》。
(3)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看,作者写出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不同侧面,先写他在 的生活,再写他在 的生活,正好扣题。
用“从……到……”的形式,
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和 来写的。
5.解释加点字词。
(1)于.我如浮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子在川.上曰 (5)逝.者如斯.夫 (6)不舍.昼夜 (7)三军..可夺帅也 (8)匹夫..不可夺.志也 (9)博.学而笃.志 (10)切.问而近.
思 6.阅读《<论语>十二章》,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是: , 。
(2)论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 , , 。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由衷地欢迎!”,正如孔子说:“ , ?”
(7)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8)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
(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
”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鼓琴:弹琴。
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
下文“益”同此。
③数:拍节之数。
指演奏技巧。
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⑤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⑥得其为人:想象到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⑦如王四国:这人好像是个王者,他的眼睛在关注着四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得.其数
②师襄子辟席
..再拜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答:
②丘未得其为人也。
答:
(3)文中写“师襄子辟席再拜”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中的哪则语录?孔子学琴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8.
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①那时,我大约十岁吧。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
闻到
那股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我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隔壁的二婶走了过来,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
二
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
”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给你就是了。
”她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③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
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
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我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
④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
⑤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
只是两个铜钱呀,怎
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⑥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
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
⑦我摇摇头不肯接。
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⑧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
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
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⑨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⑩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
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
⑪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
⑫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
做小贩的,栉风沐雨,是非常辛苦的。
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
⑬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
卖烤山薯的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
他让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围绕着吃烤山薯,“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吃烤山薯→感激老人给“我”烤山薯→为自己没给钱而感到→难忘老人给“我”烤山薯,同时心中也感到
(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全文的感知能力。
解题时,应先找到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上下文,从中提取或概括体现人物感情的词语作答)
(2)第⑧段,老师仔细听着“我”的叙述,为什么会“面露微笑”呢?(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根据下文,明白“我”的什么行为让老师欣慰)答:
(3)文中的老人是怎样一个人呢?(温馨提示:抓住“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这几个关键词回答)
答:
三.综合性学习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华文化传承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
活动一:
活动二: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答:
四、写作
《再塑生命的人》讲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一生的影响。
在你身边一定也存在这样的人,请写写对你影响较深的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CD.正确;
B.有误,“攒成”的“攒”应读作“cuán”。
故选: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答案:A.正确。
注意“斑蝥”的书写。
B.正确。
注意“人声鼎沸”的书写。
C.有误。
“绣象”的准确书写“绣像”,注意“盔甲”的书写。
D.正确。
注意“书塾”的书写。
故选: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3.答案:pēnɡ niǎn xī翼翼慨绽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4.答案:(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鲁迅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
(3)百草园三味书屋地点的变换(或:空间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5.答案:
(1)于:对于;
(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4)川:河;
(5)逝:往、离去;斯:代词,这;
(6)舍:舍弃;
(7)三军:军队;
(8)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夺:改变;
(9)博:广博;笃:坚定;
(10)切:恳切;近:当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6.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点字:矣)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重点字:箪、瓢)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点字:浮)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重点字:择)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点字:亦)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重点字:愠)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点字:省)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点字:焉)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重点字:逝)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7.答案:
(1)①掌握。
②离开座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但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
得:掌握;
②句意为: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
辟席:离开座位;
答案:(2)①(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②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
解析:(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有:习,熟悉。
数,技巧。
句子翻译为:(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②重点字词有:未得,不知道。
为人:什么样的人。
句子翻译为: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
答案:(3)“师襄子辟席再拜”一句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用“师襄子”的行动来烘托“孔子”的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解析:(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作用。
“师襄子辟席再拜”意思是: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
描写了师襄子的动作,从侧面烘托“孔子”的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答案:(4)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任一则即可)。
启示围绕“好学、乐学、善学、学而不厌”等回答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注意举例说明。
从文中语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可以看出孔子学习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敏而好学”践行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告诉我们应该“好学、乐学、善学、学而不厌”。
【分析】参考译文: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换新曲子(学习)。
师襄子说:“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有谁会写这首乐曲?”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
8.答案:
(1)渴望;心里不安、难过;温暖
解析:(1)本题考查对全文的感知能力。
解题时,应先找到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上下文,从中提取或概括体现人物感情的词语作答。
第1段“闻到那股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写“我”渴望吃山薯。
第2﹣12段,老人没能收足二婶的钱、“我”的钱不够、老人也不收“我”的钱,而使“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第13段老人“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答案:(2)“我”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老人,再现出了可贵的“好心肠”(同情心),老师为此而感到欣慰。
解析:(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根据“我”要给老人仅有的两个铜钱和下文老师“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的话,可知老师因为“我”的好心肠而“面露微笑”。
答案:(3)从老人不收“我”的钱却给了“我”两个烤山薯的情节,从“笑呵呵地”、“摸摸我的头”的动作描写、“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的语言描写、“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的肖像描写,可见他是一个饱经生活的磨难与艰辛却仍然善良、慈祥的老人。
解析:(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行为事件和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体会其性格特点。
老人不收“我”一个小孩子的钱却给了“我”两个烤山薯的事,以及“笑呵呵地”、“摸摸我的头”的描写,表
现了他的慈祥和爱心。
“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经历风霜、生活艰辛。
9.答案:(1)经典诵读书目推荐(读书交流会、小百家讲坛等)(2分)
答案:(2)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1分)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
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1分)要想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来读书吧!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
解析:(1)设计活动遵循的原则:①围绕主题设计活动;②活动可操作性强;③活动难度适中,易于开展。
所以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悠悠书香伴我行,再围绕主题设计可行性活动,比如读书方法、好书推荐等。
(2)做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并明确开场白应起到的效果,再设计开场白的语言,设计的同时还应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注意称呼,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并具有鼓动性。
10.作文示例
他眼角的鱼尾纹,像极了办公室那杯新泡的绿茶上氤氲的水汽,不由得教人对岁月的悠长做联翩的浮想。
尤其喜欢他的笑靥,它们在那时总会顺了温柔的目光游进你的心房,然后泛起美丽的涟漪。
说实话,对于语文我还真没上过心,我所钟情的是数学里那圆滑世故的圆,固执的三角,直率的线。
然而终究他出现了。
记得第一次聆听那充满诗意的朗读时,我就被他的声音深深地迷醉了。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语文老师飘扬的裙角终究没有出现,进来的是他,一首诗便成了开场白,那是《如梦令》,每一个唇齿间涌动的字音都是一滴清流,滴滴入耳,句句入心,心里便发出一抹酡红的夕阳,一片飘扬的翠荷,几羽扑翅的白鹭……原来,句子也可以读出这样美的意境的!
而爱上语文是在那堂作文课上。
我本随意写了一段话,可是他看见了却大加赞赏。
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爱上了生活。
我很感激他给我施予这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