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电压等级从220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电电压等级从220V(380V)、6kV、10kV、35kV、66kV(农电)、110kV、220kV、380kV(国外)、500kV、750kV、1000kV这几个等级。
电力行业通常所说的高压指的是35kV以上到500kV为高压,500~1000kV为超高压,1000kV以上为特高压。
中压是国外的概念,一般指的是6~35kV这个等级。
关于高压与低压,强电与弱电的概念,在“电”行业里,有很多种说法,也常常让“搞电”人界定模糊
高压与低压的规定
按过去国家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者;低压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者。
”而新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电器工作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及以上者;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下者;”
虽然二者说法不一,其实二者是差不多的,国家行业标准说的是对地电压,即相电压,而国电公司企业标准说的是线电压;我国的电压等级就这几个,实际是一样的;
强电与弱电的规定
强电与弱电是相对的概念,从概念上讲,主要区别是用途的不同,而不能单纯的以电压大小来界定两者关系(如果非要指定用电压区分的话,那就把36V(人体安全电压)以上划定为强电, 36V(人体安全电压)以下为划定为弱电。
) ,两者既有了解又有区别,一般区分原则是:
强电的处理对象是能源(电力),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频率低,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弱电的处理对象主要是信息,即信息的传送和控制,其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频率高,主要考虑的是信息传送的效果问题,如信息传送的保真度、速度、广度、可靠性。
尽我所能只能做一部分的解释:
中压是中国特有的名称,国际上没有这个叫法。
因此根据国情具体谈一下电压等
级:
1、特高压(UHV)是指750kV以上的电压等级。
如我国正在开发的1000kV交流
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
2、超高压(EHV)是指330-750kV的电压等级。
如330kV主要用在我国西北地区,
属于限制发展电压等级;±600kV直流属于高压直流;
3、高压(HV)是指110-220kV的电压等级。
一般用于省网和地区网络;
4、中压指1000V(包含)-63kV的电压等级;
5、低压指1000V以下的电压等级。
以上希望给你提供一些帮助,限于所学范围,安全电压的范围研究的不深,在此
就说了!
在电力系统中,36v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1kv以下的电压称为低压,1kv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
顺便再帮你补充一些知识: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称为配电线路,如用户电压为380/220v,则称为低压配电线路,也就是家庭装修中所说的强电(因它是家庭使用最高的电压)。
强电一般是指交流电电压在24V以上。
如家庭中的电灯、插座等,电压在110V~220V。
家用电气中的照明灯具、电热水器、取暖器、冰箱、电视机、空调、音响设备等用电器均为强电电气设备
常用三相四线制输电线路都被称之为低压输电线路,对地电压(相电压)不大于250伏,线电压不大于400伏,中频感应淬火所用电压为
750伏,也属于低压动力线路。
车床工作灯所用220伏变36伏变压器中,220伏就是高压。
由此可见,区分高压和低压没有一定的常规,只要知道电压是多少就可以了。
功率包括电压与电流,不单纯体现电压。
有区别。
零线是在供电端(发电厂、变电站、变压器)接地,或在入户前重复接地,是工作接地线,是输电线路的一部分,电流经电厂----火线----负载----零线反回电厂。
地线在用户端接地,和用电电器的金属外壳或人体可触部位连接,使机壳与大地等电位,保护人体不触电。
零线不与输电线路构成回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
零线:通常在供电变压器处接地,同时在小区单元进户线处接地。
在零线线路完好时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有电压。
火线又称相线,它与零线共同组成供电回路。
在低压电网中用三相四线制输送电力,其中有三根相线一根零线。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在用户使用区改为用三相五线制供电,这第五根线就是地线,它的一端是在用户区附近用金属导体深埋于地下,另一端与各用户的地线接点相连,起接地保护的作用。
火线是带电的,地线和零线是不带的,家用两插孔的插座里有一根火线,一根零线,
用电笔能测出带电来的是火线,不带电的是零线,三插孔的插座里才有地线,地线
要连接在用电器的外壳上,以防止电器漏电使人触电伤亡。
地线: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凡是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必须接地,地线的明显标志是黄绿色(电线的一半是黄色一半是绿色)。
火线就是电笔点上去会亮的那条线,有电危险,字母是L,颜色通常是深色,如棕色,红色;零线就是正常情况下电笔点上去不亮的那条线,字母是N,颜色通常是浅色,如蓝色,绿色;地线就是直接入大地,起保护作用的线,字母是G,或一竖一横的符号,颜色为黄绿双色或黑色。
你的问题这么跟你说吧,对于变压器(不管高低侧,你也没问清楚)是三角形接法时,相电压确实=线电压,而当为星型接法时,即俗称的Y型接法时,线电压为相电压的根号3倍,这是较常用的接法。
此时相电压为相输出端与Y型公共端,即中性线的电位差,一般情况下,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线都会直接接地,因此此种情况下相电压=相对地的电压值。
所以平时对与接地系统好的环境下,你只需一根火线+一根地线就可以得到有效值为220V的电压,就是这个道理。
若中性线悬空,光光作零线使用时,两者就不是一个值。
那时的接地线就是纯粹的接地保护线,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导流作用。
当变压器角接时,相电压=线电压,当变压器星接时,相电压的根号3倍=线电压。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中,中性线和地线共线,A相的相电压和A相对地电压是一个意思;在三相五线制供电线路中,中性线和地线是隔离的,A相的相电压和A相对地电压不是一个意思,在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时,数值上两者基本相等,在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数值上两者不相等,中性线和地线有电压。
因为三相电相位差120度,中性点电压为三相电压的复数和,若是三相平衡中性点电压刚好为0,不平衡时三项复数和不为零,中性点电压不为零,也是常说的零线带电。
三相电源如果是纯阻性的平衡负载,零线电流是为0,零线就是为了保证3相平衡而使用的,假设3相中只有1相负载了1A,那么零线电流为1A,如果3相中的2相电流各为1A,那么零线电流为1.41A,如果三相负载均衡,零线无电流。
w相多出1组10KW的纯阻性负载,零线也就承受这10KW负载的电流了,其他的都抵消了,所以10/0.22=45.45A
回答问题补充:
1、零线有电流时,零线上是否会有电压?
当然会有电压,但是很小,你看看公式(R*I=U)导线的电阻是很小的,所以电压怎么也不会太高!
2、若有电压,那三相对零线的电压是否还能保持220V?
应有电压-零线电压=实际电压
(上面已说过零线电压很小,所以影响不大,但是一定会有影响的)
一般来说,只要求母线必须遵循相色的规定;相色规定: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中性线(即零线)为淡蓝色,保护中性线(地线)为黄和绿双色。
在你所见的配电线路中,你只需记住,水平排列的,靠近房屋一侧的那条是零线,垂直排列的,最下面的那条是零线就可以了(因为室外的配电线路,一般都采用同一种颜色的)。
至于插头上的L,是代表火线,N代表零线,当插头面对人体时,要求左边的接零线,右边的接火线(目的是为减少发生触电时所产生的危害性,因为电流从左手流经大地的途径是危险的,这个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最大)。
照明电路里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另一根则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的区别在于
它们对地的电压不同:火线的对地电压等于220V;零线的对地的电压等于零(它本身跟大地相连接在一起的)。
所以当人的一部分碰上了火线,另一部分站在地上,人的这两个部分这间的电压等于220V,就有触电的危险了。
反之人即使用手去抓零线,如果人是站在地上的话,由于零线的对地的电压等于零,所以人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电压等于零,人就没有触电的危险。
如果火线和零线一旦碰起来,由于两者之间的电压等于220伏,而两接触点间的电阻几乎等于零,这时的电流非常大,在火线和零线的接触点处将产生巨大的热量,从而发出电火花,火花处的温度高到足以把金属导线烧得熔化。
地是电器设备安全技术中最重要的工作,应该认真对待。
那种不加考虑随意接地的做法常常会给计算机设备造成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会烧毁整个设备应用系统,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正确接地可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要正确使用计算机的电源线。
目前,我们使用的电源插座大多是单相三线插座或单相二线插座。
单相三线插座中,中间为接地线,也作定位用,另外两端分别接火线和零线,接线顺序是左零右火,即左边为零线,右边为火线.凡外壳是金属的家用电器都采用的是单相三线制电源插头。
三个插头呈正三解形排列,其中上面最长最粗的铜制插头就是地线。
地线下面两个分别是火线(标志字母为"L"Li ve Wire)线(标志字母为"N"Naught wire),顺序是左零右火,(插头背面对着自己本人时)。
使用中千万不要将零线端和定位用的地线端连在一起,因为有的设备采用二线插头如果设备的电源火线、零线接反或使用中插错位置,必将造成火线、零线短路,烧坏设备,造成不右弥补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