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音乐教案】人音小学音乐四下《3第三课 水乡》教学设计
新人音--2015年-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教案

第三课《水乡》第一课时教学容: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容与风格。
2、引导学生用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这一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唱和表表演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导入。
2、提问:这首歌曲主题是什么?表现什么故事情节?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1、作品简介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就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以第二次国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主要容为1930年前后,沔阳县委把赤卫队撤离后,当地白极会头子霸天在国民党部队的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英和队长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
闯有勇无谋,枪打密探而暴露目标。
英在掩护队伍撤退中,与分队长王金标一同被捕。
后来王金标叛变,英宁死不屈。
敌人把英的母亲找来劝降,英母女互相勉励,坚贞不屈。
敌人把叛徒王金标放回,想诱骗赤卫队进入伏击圈。
此时霸天的副官表露了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护英逃脱。
英回到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红军作战,消灭了霸天。
2、聆听《洪湖水浪打浪》3、学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4、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再次聆听感受音乐。
6、音乐活动(分组进行)⑴根据歌曲意境用笔描绘出你所感受的画面。
⑵根据音乐编排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四年级音乐《水乡》教案 教学设计

《水乡》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采菱》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唱《采菱》,运用饱满、悠长的声音,表达出水乡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感受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随录音学唱《采菱》,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江南水乡的民歌特点,并在演唱中将其表现出来。
(2)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的手段。
3.知识与技能认识“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其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江南水乡民歌风格的特点,能用婉转、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钢琴、课件【教材分析】《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X XX、XX X、X. X”;以及切分节奏“X X X”,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X X XX”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一个唱段,该作品采用F大调,4/4、2/4、3/4的混合拍子。
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小学音乐《水乡》教案

小学音乐《水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水乡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水乡》,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提高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水乡》的基本旋律。
2. 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歌词含义。
3. 对中国水乡文化的简要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水乡》的基本旋律和歌词的记忆与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的水乡文化,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 教学歌曲:教师播放《水乡》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歌词解析:教师讲解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歌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4. 旋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旋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演唱、回答问题等。
2. 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在课后对《水乡》歌曲的演唱掌握程度,包括旋律和歌词。
3. 学习报告:学生提交的学习报告,了解学生对歌曲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工具1.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水乡图片和视频。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水乡》歌曲。
3. 乐谱:用于教学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录音机或音频播放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唱,方便学生自我评价和改进。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水乡文化,让学生直观感受。
2. 聆听欣赏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乡文化。
2. 学习歌词:解读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歌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主题。
四年级音乐《水乡》教案 教学设计

《水乡》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采菱》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唱《采菱》,运用饱满、悠长的声音,表达出水乡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感受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随录音学唱《采菱》,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江南水乡的民歌特点,并在演唱中将其表现出来。
(2)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的手段。
3.知识与技能认识“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其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江南水乡民歌风格的特点,能用婉转、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钢琴、课件【教材分析】《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X XX、XX X、X. X”;以及切分节奏“X X X”,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X X XX”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一个唱段,该作品采用F大调,4/4、2/4、3/4的混合拍子。
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小学四年级音乐《水乡》教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水乡》教案内容: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七册(人乐版)第一课《水乡》第三课时:1、唱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
2、听赏女声独唱曲《渔光曲》。
3、学习竖笛演奏姿势。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就其内容而言,涵盖了音乐内容标准的各个领域,音乐表现方面的演唱、演奏、识乐谱,听赏《渔光曲》等等。
根据教材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节内容的设计作了如下思考。
一、设计一堂体现学科综合的音乐课。
课程改革提倡学科间的综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基于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充分考虑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交融,如演唱与听赏,电影,讲故事等等。
课始,在电影片断《渔光曲》为背景图画,老师娓娓的解说中,把学生带入《渔光曲》故事发生的年代,勾起学生无尽的暇思,从而激发了学生听赏音乐的愿望。
由于年代的久远,生活习性的差异,学生对理解歌曲70年前所描绘的旧中国渔村破败凄惨的景象和渔民贫穷艰辛的生活有很大难度,基于此,对《渔光曲》的听赏除了让学生了解全曲贯穿的X---的节奏型、徐缓的速度之外,形象地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必不可少,因此,对这部分的教材我采用了听、看、讲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歌曲的感染、熏陶。
对歌曲《柳树姑娘》的处理,由于学生对主旋律已经会唱,故本节课重在学生对二声部的表现和歌曲所描绘的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进行二度表现上着力,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基于教材以上特点,我拟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通过聆听女声独唱《渔光曲》及了解背景故事,能够从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中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从音乐中感旧中国人民的凄惨处境。
2、能够准确、有感情地合唱歌曲《柳树姑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3、掌握正确的竖笛演奏姿势。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3第三课水乡》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3第三课水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第三课水乡》是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水乡的音乐风格,通过学习歌曲《水乡》,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且学习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水乡音乐风格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水乡音乐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水乡》,培养歌唱技巧。
3.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水乡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水乡》的演唱技巧。
3.理解并运用音符、节奏等音乐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乡音乐风格的特点,及相关音乐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水乡》,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水乡的图片和音乐。
2.准备歌曲《水乡》的乐谱。
3.准备相关的音乐道具,如音符、节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乡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了解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音乐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水乡》,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水乡》,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音符等音乐知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水乡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演唱或演奏形式。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乡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歌曲《水乡》的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水乡》,并尝试创作一首水乡风格的音乐作品。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水乡船歌

第3课水乡船歌一.教材分析《水乡船歌》是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三单元《水乡》中的一首聆听曲目。
此曲由蒋国基作于1975 年。
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 二.教学目标1.感受《水乡船歌》所表现的水乡风光以及水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水乡! 讴歌家乡的情感!2.通过聆听、模仿、演唱、听辨等方法,感受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水乡船歌》的江南水乡特色。
熟悉并记住主题旋律,听辨出乐曲的横向结构(段落)和纵向结构(主旋律与乐队伴奏),并比较乐曲几个部分之间的异同。
3.了解笛子! 二胡! 古筝等民族乐器的知识。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感受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水乡船歌》的江南水乡特色,熟悉并记住主题旋律,听辨出乐曲的横向结构(段落)和纵向结构(主旋律与伴奏),并比较乐曲几个部分之间的异同。
【教学难点】是听辨笛子吹奏的主题旋律时,能够听出乐队其他乐器的伴奏。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乐器导入一、乐器导入1.师生演奏或视频欣赏古筝、二胡、笛子等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乐器,再加上学生现场演奏,学生兴趣浓,能够马上吸引学生到音乐课堂上来,还为本节课聆听做潜移默化的铺垫)2.简介《水乡船歌》。
活动2【活动】整体聆听二、整体聆听1.播放乐曲,思考:(1)你都听到了那些乐器?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根据速度可以把乐曲分为几个部分?(设计意图:根据四年级音乐学情分析,按速度来分乐段,难易程度适中)2.交流,了解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等乐队伴奏知识。
揭示演奏形式——笛子与乐队3.讨论交流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活动3【活动】分段聆听三、分段聆听1.欣赏引子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感受乐曲给你脑海形成的画面是什么?2.聆听主题乐段:(1)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会产生这样的感受?(2)随着音乐走一走(闲庭漫步)(设计意图:聆听音乐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听赏思维的过程,学生边听,根据音乐的情绪、音高、旋律、节奏等在脑中会形成自己认为合理的意象。
2021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水乡船歌》教案

2021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水乡船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让同学们感受水乡的优美,激发同学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辨论出乐曲中显现的不同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辨论出不同的乐器。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采菱》吗?
生回答。
师:《采菱》唱歌的是哪个地点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一起再来唱一遍吧。
生合唱。
师:同学们唱的专门好。
今天我们再来观赏另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2、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大伙儿猜一猜这是哪里。
生看图片讨论回答。
师:这些差不多上漂亮的水乡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观赏的歌曲确实是《水乡船歌》。
3、师:我们先来听一遍。
师:同学们,好听吗?
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这次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认确实想一想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首乐曲里面都有哪些乐器的演奏?
生听完讨论回答。
师补充同学们的答案。
师:我们最后再边看图片边观赏这首乐曲,大伙儿去感受水乡的漂亮。
小结:
师:水乡美吗?
生回答。
师:我们的家乡也专门美,同学们回家之后去搜集一下我们家乡的漂亮的地点吧。
下课。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水乡《水乡船歌》教案新人教版

《水乡船歌》教学目标:1.感受《水乡船歌》所表现的水乡风光以及水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水乡、讴歌家乡的情感。
2.通过聆听、演唱模仿、听辨等方法,感受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水乡船歌》的江南特色。
3.熟记主题旋律,听辨出乐曲的横向结构(段落)和纵向结构(主旋律与乐队伴奏旋律),比较乐曲几个部分的异同。
4.复习笛子、二胡、扬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知识。
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水乡船歌》的江南音乐特色。
2.熟记主题旋律,听辨出乐曲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比较乐曲几个部分的异同。
教学难点:听辨笛子吹奏的主题旋律时,出够听出乐队其他乐器的伴奏旋律。
教具准备:钢琴、小打击乐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配乐)同学们,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那里河湖纵横,山灵水秀,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园林别致,杨柳抚堤,繁花似锦。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南水乡。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谱曲歌吟。
今天,我们将一同在音乐声中感受江南的音乐美。
2.这节音乐课,我们来欣赏一首江南风格的器乐曲——《水乡船歌》,由笛子与乐队合奏。
因为这首乐曲较长,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音乐,我按乐曲速度的变化,把乐曲分成几部分,我们来分段聆听。
二、分段聆听,具体感悟乐曲的意境、音乐特点:1.聆听引子部分,完成问题。
播放引子部分,思考:a.乐曲的速度(慢、快、中速) b.乐曲的节奏(紧凑、舒展、自由) c.乐曲的旋律(哀怨惆怅的、悠扬舒展的,欢快活泼的) d.乐曲的主奏乐器?乐队的其它乐器有哪些?介绍民族乐器:竹笛属于吹管乐器;古筝、二胡、扬琴等属于丝弦乐器。
(让学生表演乐器演奏姿势)它们在一起合奏江南风格的乐曲就是江南丝竹。
乐曲中笛子是主奏乐器。
笛子分曲笛和梆笛;曲笛因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管身粗而长,音色饱满、圆润;梆笛因常为梆子戏伴奏而得名,笛身细而短小,音色清脆明亮。
这个音乐作品里的笛子是三支笛子(曲笛、小梆笛、梆笛)扎在一起的排笛(课件),它的优点是扩展了笛子的音域,能吹三个八度的音阶,音色丰富,表现力强,同时换笛迅速,转调方便。
小学音乐_水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水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癞蛤蟆和小青蛙》2、欣赏《花蛤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以及歌曲说唱的特点。
2、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3、欣赏《花蛤蟆》,能用蛙鸣器简单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能较好的分角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PPT,蛙鸣器,钢琴(电子琴),头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教学。
2、图片导入,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两只小动物,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ppt),大家认识吗?它们的区别在哪?(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新歌教学(一)聆听体验,初识歌曲1、初听歌曲,感知情绪情节。
师: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跟它们俩有关系。
(出示课题)《癞蛤蟆和小青蛙》,它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原唱)2、复听歌曲,聆听歌曲特点。
师: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学的歌曲不太一样呢?生:以前学的歌一直在唱,这首歌有说的部分。
师:说得很对。
这是一首有着说唱风格的很有趣的儿童歌曲。
让我们先来学学说的部分吧。
(出示ppt)(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二)新歌学习,分段学唱1、教师领读两边,强调节奏。
2、师生合作学习说的部分,强调语气。
3、男女生分角色读歌词,巩固说的部分。
4、师生合作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
5、跟琴学习前半部分,完整演唱。
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以及歌曲的速度。
(个别纠错,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设计意图:分段教学,让学生掌握“说”部分的节奏,为后面的完整演唱打好基础。
)(三)巩固表演,完整学唱1、加动作表演歌曲。
强调演唱的表情和动作。
2、用蛙鸣器为歌曲伴奏。
简单讲解蛙鸣器,带着学生玩一玩,为歌曲伴奏。
3、分角色表演歌曲。
先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演唱,再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戴头饰表演。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水乡船歌》说课稿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水乡船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聆听水乡船歌》是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船工们划船的劳动场景,歌词优美,旋律悠扬,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江南水乡的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劳动的喜悦。
2.学会歌曲《聆听水乡船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与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2.重点:学会歌曲《聆听水乡船歌》,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水乡美景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练习、探讨,提高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江南水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唱《聆听水乡船歌》。
3.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音准、节奏和换气。
4.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评价并给予鼓励。
5.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水乡的歌曲或舞蹈。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水乡的特色和劳动的喜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聆听水乡船歌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水乡》-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水乡》的旋律与节奏:歌曲中的旋律线条流畅,节奏变化丰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歌曲歌词的记忆与表达:歌词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学生需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通过歌声传达情感。
-歌曲背景文化的理解:了解歌曲背后的江南水乡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合唱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各个声部的协调与平衡,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示例:在学习《水乡》的旋律与节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节奏,用乐器辅助练习旋律,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示例:针对节奏把握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复杂的节奏型。对于音准控制,教师可利用音乐软件或钢琴辅助学生练习旋律,提高音准水平。在歌词记忆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歌词接龙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至于合唱协调,教师应多次组织合唱练习,指导学生调整音量、音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合唱技巧的运用: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协调音量、音色,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2.教学难点
-节奏把握:歌曲中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这些节奏型有一定难度。
-音准控制:部分旋律中的音程跳动较大,如大跳、小三度等,学生需在音准上多加练习。
-歌词记忆:歌词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过水乡吗?有没有感受过那里的风景和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江南水乡的音乐魅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水乡船歌》 ︳人音版 (五线谱)

《水乡船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此曲由蒋国基作于1975年。
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
全曲包含三个部分,为再现的三部曲式。
开始的引子为散板旋律,缓慢抒情,体现了曲笛音乐的独特性。
第一部分,缓慢的慢板。
曲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使人彷佛置身于小船上,漫游在江南水乡之中,心旷神怡。
中间的高音旋律用小笛吹奏,形成音色变化。
第二部分,小快板。
乐曲进入了欢快的快乐段,旋律由前面的4/4拍变为2/4拍,笛子也换成了F调笛。
乐曲情绪激昂,富有生活情趣,跳跃性的旋律和快速的跑句使音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部分,旋律又回到了抒情的慢板,再现了第一部分中的前四个乐句,并用一个放慢的尾句结束全曲。
此外,此曲采用C调大笛、F调笛、C调小笛三支扎在一起的排笛演奏。
2.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当前的教育状况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校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识谱能力差,音准发音不正确,咬字不清楚,理解能力欠佳等等。
针对这一现象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学习歌曲,做音乐游戏和声音编创的活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
另一方面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
根据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感受性强的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欣赏內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內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一、感受江南水乡的特色,引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简单了解排笛和笛子演奏家蒋国基,能够将乐曲划分段落并能体会每段乐曲的意境。
三、通过聆听互动探究听辨出现的伴奏乐器【教学重难点】能听出并划分乐曲的段落,听辨出音乐中的其他伴奏乐器。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 水乡船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水乡船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乡船歌》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2.学会按照简谱演奏《水乡船歌》;3.掌握本课歌曲的韵律和情感表达;4.能够自信地演奏并表达歌曲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歌曲欣赏、简谱演奏和情感表达。
歌曲欣赏1.引入:观赏《水乡船歌》MV;2.针对歌词和曲调进行准确理解;3.理解歌曲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简谱演奏1.展示简谱音符;2.演奏练习;3.全班集体表演。
情感表达1.学生自己演奏和表达;2.个别演奏和表达;3.团队演奏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视听法:展示MV让学生观赏;2.讲授法:对歌词和简谱进行讲解;3.体验法:学生自己演奏和表达;4.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和表演。
四、教学步骤和重点歌曲欣赏1.引入: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去过南方的水乡,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2.欣赏MV,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3.针对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展开讨论。
重点1.让学生探索歌曲背后的文化地域特色;2.引导学生领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简谱演奏1.展示简谱;2.解释简谱中的音符;3.小组内练习简谱;4.全班集体表演。
重点1.让学生按照简谱演奏《水乡船歌》;2.让学生学习简谱的演奏方法。
情感表达1.学生自己演奏和表达;2.个别演奏和表达;3.团队演奏和表达。
重点1.让学生学会借助演奏来表达情感;2.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合作,完成演奏和表达任务。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乡船歌》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歌曲的简谱演奏和情感表达。
在课程中,我采用了视听法、讲授法、体验法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歌曲《水乡船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歌曲的简谱演奏方式,学会了借助演奏来表达情感。
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和整班表演,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 水乡船歌》教学设计

水乡船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水乡的柔美,感受水乡的情致和风韵,领略水乡音乐独具的风格和魅力。
(二)通过聆听,听出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三)听辩笛子吹奏的主旋律,同时能够听出其他乐器演奏的副旋律。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轻松的心情聆听《水乡船歌》。
教学难点:为乐曲第二部分编配打击乐。
三、教学具:fs课件、电子琴、陶笛。
四、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件乐器吗(教师展示陶笛)生回答师:现在老师就用陶笛为同学们吹奏一首乐曲,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江南水乡)师吹奏生回答(江浙地区)师:今天我们的欣赏课就来学习一首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乐曲《水乡船歌》,(板书课题)(出示课件).一、初听乐曲师:先让我们一起听一下这首乐曲,听一听这首乐曲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什么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师:谁能说一说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啊生:笛子师:谁来说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生回答师:这首音乐既有优美抒情也有活泼欢快的情绪师:同学们,屏幕上的简谱是乐曲的一部分主题旋律,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1、首先老师为同学们唱一唱。
(师自弹自唱)2、同学们你们能用WU来模唱一下旋律吗3、请大家带着简谱唱一唱。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可配换船动作)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乐曲,你们听一听曲子分为几个部分当你听到刚才唱的旋律时,请同学们把这部分音乐哼唱出来。
(边播放边画旋律线)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很仔细,在同学们第一次哼唱旋律之前的那部分音乐是我们乐曲的引子,谁来说一说乐曲分了几个部分生:三部分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来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部分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播放音乐师:这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生:优美抒情师:谁能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播放第二部分旋律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聆听乐曲得第二部分,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乐曲画面有什么变化(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师:你们觉得这部分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第二部分旋律活泼欢快师:谁可以说一说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你想怎样表现出这样热烈欢快地情绪生:自由发言 (配打击乐器)师:同学们,你们手里的平板电脑中有几样打击乐器,打开你的平板电脑,我们选择三种打击乐器来为第二部分配上节奏。
最新人音版-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3第三课 水乡》教学设计

第一颗《水乡》教学目标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学内容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
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
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
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
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
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
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
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颗《水乡》教学目标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学内容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
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
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
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
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
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
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
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
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
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
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
同样D.S.的反复5.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
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
“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音乐知识:顿音记号“”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
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
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
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
听《洪湖水,浪打浪》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材分析1.歌舞曲《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
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
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
音乐移到商调式上。
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
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
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
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
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
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
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
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
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
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
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
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
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3.歌曲《渔光曲》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
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和影片内容一样,描绘了旧中国渔村破败凄凉的景象和渔民贫穷艰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