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T形梁桥设计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h =Ω 第1章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1.1 设计资料
1.桥跨及桥宽:
计算跨径:p l 34.00m =
桥面净空:净一0.5m 1m 7.5m 2.5m 0.5m 12m ++++= 2.设计荷载: 路一Ⅰ级。
3.材料及工艺:
混凝土:主梁用C50,栏杆及桥面铺装用C30。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的s φ15.7钢绞线,每束7根。
全梁配6束,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Mpa =pk f ,抗拉强度设计值1260MPa =pd f 。
公称面积2mm 98。
弹性模量51.9510MPa =⨯p E ;锚具采用夹板式群锚。
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桥梁,预制主梁时,预留孔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钢绞线采用TD 双作用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主梁安装就位后现浇60mm 宽的湿接缝。
最后施工80mm 厚的沥青桥面铺装层。
4.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2 横截面布置
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ρ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适当加宽T 梁翼板。
本课程设计中翼板宽度为2080mm ,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
净一0.5m 1m 7.5m 2.5m 0.5m 12m ++++=的桥宽选用6片主梁,如图1-1所示:
图 1-1 结构尺寸图(尺寸单位mm)
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1/15-1/25之间,标准设计中高跨比约在1/18-1/19之间。
本课程设计采用1840mm 的主梁高度。
(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
T 梁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受压的要求,这里取预制T 梁的翼板厚度为150mm ,翼板根部加厚到250mm ,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内主拉应力较小,腹板厚度一般由布置预制孔管的构造决定。
同时从腹板本身的稳定性条件出发,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因此取腹板厚度为200mm 。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束的需要确定的,设计实践表明,马蹄的总面积占总
面积的10%-20%为宜。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对钢束净距及预留管道的构造要求,初步拟定马蹄宽度为500mm ,高度为250mm ,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过渡,高度150mm ,以减小局部预应力。
按照以上拟定的外形尺寸,就可以绘出预应力梁的跨中截面图(见图1-2)
图1-2 跨中截面尺寸图
(3)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截面几何特性列表计算,见表1-1:
表 1-1
名称
分块面积)(A 2
cm i
(1) 分块面积形心至上缘距离i y ()cm (2) 分块面积
上缘静钜)
(3
cm y A S i
i i
= (3)=(1)×(2)
分块面积
的自身惯
性矩Ii (4) 距离
)
(cm y y d i n i -=(5) 分块面积对截面形心惯性矩x I
(6)=(1)
×(5)2 (7)=(4)+(6)
翼缘 3120.0 7.5 23400.0 58500.0
58.2
.8
.8
三角承托 700.0 18.3 12810.0 3888.9 47.4 1572732.0 1576620.9
腹板 2880.0 87.0 250560.0 4976640.
0 -21.3 1306627.2 6283267.2 下三角 240.0 153.7
3688.9
3413.3
-88.0
1858560 1861913.3
马蹄
1250.0 171.5 214375.0 65104.27 -105.8
.2
8190.0
538033.0
.1
注: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538033
65.7cm 8190
=
=
=∑∑i n i
S y A
(4) 受压翼缘有效宽度f b '
按《桥规》规定T 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有效宽度f b '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1)简支梁计算跨径的3
1
;
2)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对于中梁为2080mm ;
3))122(f h h b b '++,式中b 为梁腹板宽度,h b 为承托长度,f h '为受压区翼缘悬出 的厚度150mm,所以h f (b 2b 12h )2007002121503400mm '++=+⨯+⨯= 所以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度为f b 2080mm '=。
(5)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希望ρ在0.5以上)
上核心距: 下核心距: 截面效率指标:
表明以上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
1.3、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如图1-1所示,本设计主梁采用等高形式。
横截面的T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离梁端1500mm范围内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
马蹄部分为配合钢筋束弯起而从六分点附近(第一道横梁处)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在马蹄抬高的同时,腹板宽度亦开始变化。
1.4、横隔梁的设置
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跨中弯矩,在跨中设置一道横隔梁。
本设计在桥跨中点和四分点设置5道横隔梁,其间距为8.25m,段横隔梁高度为1440mm,厚度为上部260mm,下部240mm。
中横隔梁高为1100mm,厚度为上部180mm,下部160mm。
详见图1-1所示。
第2章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根据上述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并通过可变荷载作用下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可分别求出各主梁控制截面(一般取跨中,四分点,变化点截面和支点截面)的永久作用和最大可变作用效应,然后再进行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2.1、永久荷载效应计算
1、永久计算集度
(1)预制梁自重
○1跨中截面段主梁的自重(四分点,截面至跨中截面,长8.25m)
○2马蹄抬高段梁的自重(长6m)
○3支点段梁的自重(长2.25m)
④边梁的横隔板梁
1) 中横隔板梁体积
2) 端横隔梁体积
3) 半跨内横梁重力额为
⑤中主梁的横隔板
1) 中隔板梁体积
2)端横隔板体积
3) 故半跨内横梁重力
⑥与质量主梁永久作用集度
⑦边梁横隔板永久作用集度
⑧主梁横隔板永久作用集度
(2) 二期永久作用
①现浇T梁翼板集度:
②铺装
8cm厚的混凝土三角垫层,横坡2%:
8cm沥青铺装: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6片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