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飘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龄。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在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
——————
(2)在山村孩子的画里,、和是画面的主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这句诗的理解。
(4)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2. 阅读理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本诗的体裁是什么?
2.请补充诗句。
3.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毕竟:
别样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课外阅读。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乐观豁达的心境。
B.悲观难受的心境。
C.消极抑郁的心情。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反复
B.对比
C.比喻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多选)
A.写的秋天的景色比别的诗要美得多。
B.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C.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4.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我是从“_____”发现的。
[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___,“所见”指的是作者_______。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4]在夜晚,做完作业后,你会玩什么?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会读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花落未成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诗中描写了种景物,分别是
[2]“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6. 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A.佳节;思念孩子
B.佳节;思念朋友
C.佳节;思念亲人
(2)下面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倍:倍数
B.独:独自
C.遥:在远方
(3)诗中的“佳节”指的是_______,是在_______这天。
()
A.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B.重阳节;九月初九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4)以下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A.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B.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C.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7. 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④。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弯如弓。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是从________这个词判断出来的。
[2]诗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我能行。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
[4]作者看到___________ ,料想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江雪
[唐] 柳宗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舟蓑笠翁,________。
________,独钓寒江雪。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对诗歌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 孤舟∥蓑笠翁。
B. 独钓∥寒∕江∕雪
C. 独钓∥寒江∕雪
[3]说说第3、4句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体现了诗人______ 风雪、_____ 荒寒的精神。
[5]诗歌的第一、二两句运用了____ 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 、____ 看出来的。
[6]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 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 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7]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A. 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 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10. 阅读智慧屋。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竖卫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覆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诗人写的这首诗主要是( )。
A.真挚歌颂了海洋
B.热情赞美了生活
C.告诉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D.鼓励人们去探险,挖掘宝藏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再写一句,生活是_____。
[3]第三节中____和____ 是一对近义词,它们说明了__________。
[4]“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联系诗歌,这里的“快乐”指_____,“宝藏”指_____。
[6]仿照第二小节,试着续编一句。
去__________,去__________,
去__________,去__________。
11. 古诗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补充诗句。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_____的作品。
全诗抓住__________________这天登高的习俗,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尽了万千游子客居他乡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2. 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3.《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
(唐)牡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________。
14. 默写《竹石》,并完成练习。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燮写的,他是著名的“”之一。
2、全诗赞美了竹石的精神。
3、我知道的含“风”诗句还有。
15.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独在异乡为____________,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_。
遥知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少一人”指的是少了________。
诗中的一个“____”字将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2.“佳节”指的是________节,这一天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诗人王维不由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第______句表达了王维远离家乡的寂寞和思念亲人的心情。
第______句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4.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每逢佳节________”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晨牧
晨雾浓,似云烟。
谁家的孩子,
打一________呼哨,
甩几________响鞭,
赶一________鸭子往河沿。
没入晨雾中,
人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
伴一________牧歌,
轻悠悠,四面传。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写在短文的横线上。
群支竿声
①打一呼哨,
②甩几响鞭,
③赶一鸭子往河沿。
④伴一牧歌,
(2)照样子,写词语。
轻悠悠、、、
(3)这首诗歌描写了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晨雾浓,似云烟”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