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经济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里的经济账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百一十年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红楼梦》素有百科全书之称,其中不乏大量关于经济活动的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十八世纪中期也就是康雍乾朝代的社会经济生活。

通过对其使用货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研究,我们既从中看到了作者的写作用心,更好的把握该书的主题思想。

从而也可以对《红楼梦》成书时间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路。

《红楼梦》里的通货
《红楼梦》里提到的货币有金、银,钱。

金、银的货币单位是两,钱的单位有吊(贯),个(文)。

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数用钱。

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

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金子的地方并不多。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蓉提到贵妃打赏“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

可见当时一两金子大约折合十两银子。

那么一两银子折合多少个钱呢?
凤姐说过“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

据《清实录》志九十九记载:“世祖十年廷议疏通钱法,以八年增重一钱二分五为定式,钱千准银一两,定为画一通行之制”。

可见一两银子等于一千个制钱,也就是一吊钱。

红楼梦里提及的金、银、钱之间的换算是很标准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兑换又因时因地而不同。

在清代康乾时期,物价稳定,铜钱质地较好,分量较足,康熙时人高士奇《天禄识余》云:“今京师以三十
三文为一百,近更减至三十文为一百”,意思是三十文算一百个钱,那么一吊就是三百个钱了。

而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红楼梦》里还提到了金银锞子。

在第五十三回,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说着递上去。

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这段话很清楚的说明了金银锞子的制作过程。

多用散碎金银,在古时候都用真金白银进行交易,钱庄会铸成金锭银锭,也叫金元宝银元宝。

一般五两一锭或者十两一锭。

但是日常买卖中不可能都用到整数,所以有戥子用来称重,有夹剪用来把银子按需要夹成小块,这样多次参与流通后就会剩下很多小碎块,还有一些旧的、不喜欢的或者坏了的金银首饰器皿等等,都可以熔炼后做成小锞子。

做成各种各样的花式,是为了讨口彩,多用于礼仪往来。

比如封赏,见面礼,生日贺礼等等。

第七回,凤姐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作为给秦钟的见面礼。

第十八回元妃赏了龄官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得到的礼物中也有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第七十四回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

也都是贾珍平时赏给入画哥哥的。

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第322页解释,金银锞子:旧时指用货币用的小金锭小银锭。

这种锞子虽然多用作礼物,但系金、银熔炼而成,也可以进行流通。

《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锦农军查抄宁国府》谈到了淡金和潮银,贾家被抄物件登记单上有:潮银七千两。

淡金一百五十二两。

钱七千五百串。

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第58页潮银的解释:成色不好或者重新回炉熔炼过的银子。

第105页淡金的解释,颜色浅淡,成色较次的金子。

这样的金子,银子进行兑换时是要打折扣的。

在名单上还有淡金盘四件,在前八十回中从未出现过淡金和潮银的字样,是为了
表现贾府落魄今不如昔呢。

还是在程本修改刻印的时候,这种质量不高的金银已经充斥流通市场了呢?期待相关的史料证明。

《红楼梦》里提到的有价证券有银票、会票、当票,借契等。

银票:比如贾珍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花了1200两银子。

贾珍和戴权有一段对话: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

不如平准一千二百银子,送到我家里就完了。

”这里的兑银子就是指拿银票兑白银的意思。

如果银子数目很大,携带很不方便。

虽然在北宋的时候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清代咸丰年间也发行过纸币,但都很快被废除。

各大钱庄银号就印行银票,这样就可以把大笔的现金存在银号中,在用的时候再凭银票数额支取。

就和我们现在觉得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不方便,存在银行里一样。

会票出现在《红楼梦》第十七回:“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会票是明、清两代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钱款的凭证。

原来是在一地交款领票,到另一地兑现的,后因金属货币不足,加以发行者的信用良好,这种会票便渐渐代替货币在市场流通。

清顾炎武《日知录·钞》:“唐宪宗之飞钱,即如今之会票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其法本於唐之飞钱,宋之交会,其用同於近日北五省之会票,淮南之根窝。

”其实它的功能类似于现在的“汇票”,就也是为了携带,流通的方便。

当票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湘云问什么是当票子。

其实薛宝钗家就开有当铺。

在贾府经济吃紧的时候凤姐就经常当东西。

她的金项圈就当了二百两银子,贾琏还和鸳鸯商量当些老太太的东西来应急。

当当类似于现在的抵押贷款,就是将实物作为抵押,从当铺当来现金应急,手头宽裕的时候再用高价把实物赎回,当票上一般都有期限,逾期抵押物就成了死当,当铺有权进行处理。

借契从古到今都有,很容易理解。

我们向个人借款一般要写借据,向银行贷款,就需要正式的文书,到期不但要还本还要支付一定的利
息,而且贷款利息是大大高于存款利息的。

《红楼梦》二十四回倪二就是个放重债的,贾芸从他那里拿了一卷银子说,,“回家按例写了文约过来”,这个文约就是借契。

一般注明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还要借款人签字画押。

第十二回贾瑞被逼无奈也是向贾蓉贾蔷分别写了五十两银子的欠契。

放高利贷的还有凤姐,这是凤姐敛财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为丫鬟们发放月钱都要经过凤姐这个当家人的手。

凤姐便从管家处领银钱出来,拖延发放,利用这个时间差往外放贷赚取高额利息。

以上简单介绍了《红楼梦》里涉及的通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