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优秀教案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
赞美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和我国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
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
(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师总结)
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穆桂英挂帅》根据《杨家将》改编。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西夏入侵中原,边关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选帅。
穆桂英的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
刀劈王伦,夺得帅印。
宋王见他俩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挂帅。
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夺印。
佘太君劝她以御外侮为重。
为了保卫祖国,穆桂英捐弃私嫌,挂帅出征,充分表现了杨家满门的爱国精神。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三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通过大家的充分预习,了解了背景剧情,那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本文以“看戏” 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点明中心。
提示艺术家身份。
2重点赏析
①《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精湛的表演艺术。
本文是如何来描写“热情” 的艺术家?
主要抓住艺术家的“表演”来描写的。
指名朗读相关的段落描写(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并从课文中画出关键词。
板书:演员表演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②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因此才有了我们热情的观众。
那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
★找出贴切的比喻:“海”
★“人山人海”是我们对人多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会变化,其实是什么变化?(观众情绪的变化)
★请找出描写海的比喻句(并标画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屏住呼吸陡然膨胀鸦雀无声忽然膨胀
★有感情的朗读比喻句(重音落在标画的词语读出情绪变化)试读推荐读齐读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尤其对声音的描写。
这都得益于文章当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是什么?(“人海”)。
通过观众之多,我们就可以知道演员的表演技艺的确高超因此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生集体朗读)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四个加点的词用得十分精当,能否互换?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作者在这里把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以“珠子”比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透亮;更见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
四个动词不能互换。
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
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2)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课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本文详细描写了演员的表演以及观众的感受和激情。
而正是这些材料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详写。
反之如剧情应略写。
)
四拓展提高
结合着这节课所学,让我们走进“练笔兵工厂”,实践关于声音的描写。
“老师一声令下,放暑假了!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看谁对此场景的声音描写最贴切。
百字左右(生写,相互交流,推荐范读)
五回顾小结
本文通过“看戏”,赞美了“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并且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生动形象地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学习抓住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屏幕出示)
六布置作业
观看中央11台戏曲节目,自选一段,(剧种不限)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 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
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
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 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
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
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
板书:静,这是出场前观众
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
(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 “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
品读句子:(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
2三个“从……中”。
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
帮助理解。
过渡: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
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
(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
(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
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
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
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
四作业:
1继续收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