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特产:“闽南开春第一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特产:“闽南开春第一果”
云霄枇杷是福建漳州云霄县的特产。
云霄枇杷,其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有“闽南开春第一果”之称。
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一、云霄枇杷的传说
云霄种植枇杷果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千余年前的唐代。
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带领部将府兵,直驱“炎荒绝域”的不毛之地,经过浴血奋战,历时数载,终于平定边夷叛乱,建置漳州府于云霄西林。
随着中原人的进驻,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
南迁的中原将士们开始开疆拓土、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并与当地妇女通婚,把中原的农耕文明传授给当地住民。
从此,云霄便开始初具规模地种植各种粮食和水果,枇杷在当时已有种植。
时隔若干年,原本的不毛之地便已果茂粮丰了。
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
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二、云霄枇杷的营养价值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枇杷因其神奇功效被评为“果之冠”,历史上常被作为贡品。
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
明万历年间曾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按察使司右参政、两浙合政、湖广兵备副使的云霄先贤林偕春,在他的文稿《云山居士集》(载明史·艺文志)中,有多处描述种植枇杷的诗文。
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
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
清代光绪年间,秋瑾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
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
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