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研说文字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研说文字稿
湘教版初中美术研说教材流程: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编写特点、课程总目标与阶段目标、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建议、高效课堂。
一、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1、以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组课,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2、以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
3、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4、内容的选择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湘版美术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根据课程标准,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组课。
科目编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成长。
在课目设计上,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在内容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对美术活动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识性,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在每一课的开篇,教材都设置了有趣味的意境,做到了“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由此可见,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四、课程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欣赏·评述: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综合·探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五、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1、2、3、4单元属于“造型、表现”课。
这四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画肖像画、漫画、色彩的运用,以及学画梅花。
第1单元《你、我、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
可以围绕“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展开教学,因为对身边同学的表现会让学生感觉亲切、有趣。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及性格特征等。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表现出来的。
第2单元《我的故事》主要是讲卡通画,卡通画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表现手法,已成为青少年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讲故事---看卡通---说卡通---画卡通”第3单元《向日葵》主要展示了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它的色彩饱和,用笔奔放,好像阳光停留在他的画布上,观察他画的《向日葵》你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还了解到色彩能够表达感情,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和形状不同,或者运用不同的色彩对比的方法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觉。
本单元设置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是通过改变《向日葵》这幅作品的色彩和笔触,看看画面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得到三个结论:1、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
2、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的衬托下,给人的感觉不同。
3、同一种颜色,当它呈现的形状额笔触不同时,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活动二是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对作画工具提出一定的要求,建议用水彩或水粉作画,掌握调色和用笔的技巧,掌握一定的技法表现。
课后“资料库”中作了知识补充,如:色调即美术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
色彩分为冷暖两大调子。
倾向于红、黄、橙的色调为暖色调,倾向于蓝、绿色调的为冷色调,冷色、暖色互为对比色。
红---绿、黄---紫、橙---蓝互为补色。
介绍了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4单元《梅竹精神》,主要学习梅花和竹子的画法。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墨的浓淡干湿的差别。
画枝干时要避免对角出枝,运笔疾速果断,枝梢用焦墨,中锋行笔,起落停当。
传统绘画中梅花枝干的交错常呈现于女”字相似的结构。
点花或勾画时要把握花瓣的朝向和前后关系,花朵的组织要讲究聚和散,避免平均分布。
画面构图要处理好疏密关系,安排好枝干、花朵、款式和空白的位置、大小以及穿插、组合等关系。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竹松被称为“岁寒三友”。
竹竿是有竹节组成,中间长上下短,画竹竿时有下往上,一气呵成。
布叶需果断用笔,实按虚起地一抹而过,叶式分仰偃,叶的组合有“个”字、“介”字。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和临摹的方法掌握画梅、画竹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神似。
第5、6、7单元是“设计、应用”课,这三个单元是学习设计花卉图案、公益招贴画和纸质灯饰作品。
花卉图案设计重点突出图形置换手法的运用,图形置换的手法有两种:一是相似形的置换,另一种是不相似性的置换。
第7单元《灯与光》是设计制作灯饰作品,在小学阶段的设计与制作主要以平面造型为主,以游戏的形式简单结合了一些立体构成的知识,到了中学,立体构成的教学应当顾及与平面造型基础上强化学生实际运用的联系。
第8单元《门》是“综合、探索”课。
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
美术与文化及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选择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进行教学。
2、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激发学习动力。
3、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合作,注重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
七、高效课堂
要求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想,正确的评价鼓励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六册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