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探讨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改革下探讨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
摘要:我国小学教育德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师资力量
较为薄弱等。
农村中此方面问题相较于城市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农村小
学的德育教育现状,提出分析和解决措施,促进德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
引言:在学校进行正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性学习教学以外,还需要进行
德育引导工作。
德育教学应该处于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在社会观念和认
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途径较为单一,师资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必须解决
多年来积攒的问题,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一、我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
1.1家校认识程度的不足
家长在询问孩子学校生活情况时,只关心学校里开设的知识课程、学生的学
习成绩,而不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也不询问学生品格的发展情况,不
清楚德育教育会在未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且结合我国农村的基本情
况来看,现阶段在我国的许多农村,父母均外出务工或经商,孩子交给家中的老
人看管,而老人需要干农活,早出晚归,清晨便把孩子送入学校,夜晚再接回家中。
老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对于老人来说,帮助小学生进行课业方面的教
学和管理工作任务难度较大,且对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由于老年人采用的方
法较为老套,小学生思维较活跃,心智不成熟,与老年人之间沟通的话题话题不同,因此通过直接的语言教育达到的效果较差[1]。
1.2农村教育资源薄弱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城市和农村的小学德育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农村
相较于城市来比质量的偏差更为严重,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配备的师资力量还不够,甚至存在正常专业课老师代替专业老师讲解德育知识的现象,能进行德育教
育工作的老师数量有限,一般情况,农村的小学难有专职的老师进行思想政治的
教育和讲解。
倘若某个农村学校配备了德育老师,大多数情况下也只会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中的知识一字不落的讲念,不能根据知识点本身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和
拓展,甚至有时连自己都未弄清楚德育教育的内容,便将书本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当学生学习完毕,对疑问点进行提问后,教师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
所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师资缺失,教育环节不完善。
德育教师自身素质
达不到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1.3德育教育中心的地位逐渐被知识教育所替代
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而忽略了“德”为中心的办学
教学理念。
在进行教学考察过程中只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品质培养,
学校开设重点班并根据成绩进行选班分班选拔用人的标准仅仅是以成绩作为界限,很少关注学生个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评价学生时只以成绩论“英雄”,因此
在这种情况的教育下,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1.4德育的形式逐渐空白化
现如今农村小学只强调表面形式,德育工作走过场,而未真正将德育教育活
动落实在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在进行教育过程时,只要学生在正常的学习、
生活中未出现安全问题,便可以忽略对其品质性格的培养。
学校领导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学生置办大型活动,探讨综合发展,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的真
实感受和真实体验,因此许多活动的举办只是体现出空白化、空虚化等特点[2]。
二、教学改革下提升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策略
2.1增强家校合作模式,共同教育。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进行,还需要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培养
和熏陶。
学生回到家中后父母首先要做榜样,通过身体力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德
育学习环境,从小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学习和生
活习惯,通过家校共同探讨家校,合作育人,能够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2.2根据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农村小学的配套教育设施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以现阶段已有的水平作为落脚点,要想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将德育教育落实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生活环境,根据现有力量举办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可以结合周边村落的土地进行春播、
秋收等农业种植活动,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苦,形成节约粮食的美好
品德。
其次,通过个人劳动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劳动使人幸福的观点,从而踏实努力,勤奋向上。
2.3德育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德育教学与工作中,我们要明确教育的对象是农村的小学生,针对教
育对象以及教育地点、区域和教育的话题选取不同教育方法,首先要关注农村特
殊群体,例如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受家庭条件制约的困难家庭的学生,还有父母
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等,对这些条件较为特殊的学生给予关爱,多与其进行沟通
并进行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避免出现叛逆、逆反等问题。
针对特殊群体的德育教育,可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2.4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人物在进行教育时,
要真正提升整体教师队伍,首先教师个人要积极阅读浏览德育教育工作的书籍并
撰写心得笔记,其次,学校可定期邀请外聘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之后
学校可组织相应考试检查,培训效果。
其次,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教材内容,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不断丰富课本中的德育教育内容[3]。
2.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若想将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务必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
在活动前期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活动目的设计教育活动,例如在父亲
节和母亲节可以设计感恩父母回报亲情等系列活动,通过对主题教育理念的学习,学生可初步感知“感恩”二字的内涵,其次再通过实践活动,真正将这份感恩之情
回落到实际生活中,将空洞的理论转化成实际的行动,能让学生通过实践真真切
切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
德育教育工作应渗透在学习的方方面面,德育教育不仅应设立专门的课程进
行德育教育的学习,还应该在各学科的授课讲解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在上
课时,小学所有的学科教师都应抓住时机,利用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课堂
教学知识点开展有关的德育工作。
例如在数学课上讲解买卖过程中的利益问题时,除了讲解数学应用公式和应用题本身,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在交易
买卖过程中要做到诚信,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
在语文课上也可以利用语文
课文和诗词讲解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进行手工制作时,通过自己的实际劳动提升综合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设计
和实际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4]。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效性等特点,其是细微而繁琐的过程。
因此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各部门应提升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教
育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教学环节和生活过程中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将德
育真正落实到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刘斌.探析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文摘版),2019(7):179-180.
[2] 朱文束.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8(12):22-23.
[3] 余晓艳,张勇,王国琪.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
西安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2).
[4] 田正志.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