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积极做好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综合情况以及不
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据相关护理措施后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对比具有
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我院妇产科发生不良事
件的概率,同时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适合在
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不良事件
妇产科是现临床医学中的主要专科之一,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或器官类疾病
的病因、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专业学科【1】。
妇产科的发展代表
了妇女疾病治疗的发展水平,同样,护理方面也需要发展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不再只是传统的针对疾病,而是转换为针对人的一系列护理
评价、计划、措施【2】。
在有效的护理措施下,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
文就针对妇产科疾病的护理干预做讨论,旨在降低我院妇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患者264例,随
机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1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9—49岁,平均
年龄31.8±6.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2.1±5.8岁。
入院诊
断包括,阴道炎、卵巢炎、外阴炎、附件炎、宫颈炎、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
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等。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饮食护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
应的饮食,并指导患者合理进食,保证患者有良好的进食环境,患者用餐时帮助
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对于不能自主进食患者护理人员需帮助其进食,将食物放
入患者口腔健侧,以利于患者能良好的咀嚼和吞咽。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患者
不能进食时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并记录,评估患者用药
状况,如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报告医生。
对症护理:遵医嘱给予止吐剂、缓泻剂、镇痛剂等,预防病原菌的传播,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水肿患者需评估水肿开始
时间、持续时间、水肿发生程度和部位以及原因等。
患者住院期间评估患者肝肾
功能情况。
手术护理: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防止麻醉或手术
中呕吐。
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
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术前一周左右,根据
不同状态,经口或经静脉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术前一天或术日早
晨检查病人,如有发热(超过38.5度),延迟手术;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
的充分睡眠;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留置尿管;手术前取下活动牙齿。
术
后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后护理。
评估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各个重
要脏器功能情况以及伤口恢复情况。
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及时换药,每日会阴消毒冲洗。
术后3月
内禁止性生活,并按时复查,以防并发症发生。
心理护理,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
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向病人及家
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
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
务意识,积极预防和改善相关风险发生的因素,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要根据应急预
案应对,稳定不慌乱。
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于需手术治疗的
患者,术前需向患者谨慎讲解关于手术的所有相关问题,保证患者能以良好的心
态面对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积极培训,可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或鼓
励年轻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等措施。
1.3评定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的评定标准根据《不良事件方法》中对于不良事件的分级评定:无伤害:不良事件对患者无任何伤害造成。
轻伤害: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可不处理或稍加处理。
中度伤害: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需谨慎处理或选择
相对专业的诊治方法。
重度伤害:对患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
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x±s)表示,对每个组的组间率进行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据相关护理措施后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据相关护理措施后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组别 n 无伤害轻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
观察组 132 26(19.6) 12(9.0) 4(3.0) 0(0.0)
对照组 132 44(33.4) 27(20.4) 16(12.2) 2(1.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妇产科的患者都是女性病人,而且产科产妇是全家人的期望,因此,妇产科
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之一般科室更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不了解,对医务人员的过分猜疑,均是引起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情绪
激动之下,产妇会引发大出血、新生儿窘迫甚至羊水栓塞,造成产妇和患儿的共
同死亡。
所以在护理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相关方面因素,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同时有效的预防风险的发生【3】。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也是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妇产科
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了对待工作消极,对待病人不认真的态度。
并且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发生纠纷时没有第一时间用
法律保护自己,使得一些病人及家属越发过分,伤害到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人
身健康【4】。
综上所述,妇产科的情况相对复杂,护理风险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上
不仅要做到常规护理标准,也应从综合方面出发保证护理的工作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谭惠兴,李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6):178-180.
[2]曾玲英.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医学信
息,2013,26(4):399-400.
[3]高惠芬.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医学信
息,2013,(18):90-90.
[4]李文艳.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5,(7):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