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A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必答题)和第11卷(选考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必答题共7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式(3分)
A、浅尝辄.止(zhé) 鸟啭.(zhuǎn) 淬.火(cù) 贫瘠.(jí)
B、惟妙惟肖.(xiào) 针灸.(jiǔ) 按捺.(nài) 行.伍(háng)
C、嫉.贤妒能(jí) 颠簸.(bō) 佝偻.(lǒu) 脸颊.(xiá)
D、驰骋.沙场(chěng) 拓片(tà) 船舷.(xuán) 耷.拉(d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童年时代的他,锦衣玉食,金瓯无缺
....。

殷实的家境,富足的生活,使他没受一点生活的磨难。

B、由于姚明受伤,而易建联等队员状态又极不稳定,所以中国男篮小组出线的前景
微乎其微
....,但男篮全体将士表示将奋力拼搏,要为荣誉而战。

C、冷眼慧心的黛玉形象,奠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不得志和对知音至死不渝
....的追求,“冷月葬花魂”的终局,仿佛千古文人失意的写照。

D、他原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自从染上毒瘾之后,他不仅吸光了自己的家产,
还欠下许多债务,最终只落得马革裹尸
....的结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这家著名的电脑公司要招收10名电脑专业的大学生,共有20名大学生来参加面
试,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扬光率先被叫进总经理办公室。

B、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普降大雪,由于降雪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使得南方大部分
地区铁路受阻,公路不通,电网中断,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C、夜里,他从噩梦中惊醒,梦里的情形让他充满了恐惧感,在喝完一杯水之后,他
的内心才比较平静下来。

D、2000年以后,高校扩招,许多高校从学院合并升级成为综合类大学,对于这些新
大学来说,增设专业是当务之急。

4、仿照文中划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4分)
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精神既强且深,在历次社会运动中从没有袖手旁观。

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蹈死不顾的谭嗣同;
;。

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
大的希望,也让我感觉到,真正能推进历史进程的还是知识分子。

5.阅读下面这段评价霍英东先生一生的话。

请补写语段开头的中心句。

(要求不超过30字)(5分)。

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坚持真理、爱憎分明,不畏邪恶、光明磊落,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
他面对逆境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

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

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

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

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未暇东顾。

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

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权尤以此言为当。

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

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

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

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

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托.以粮乏假托
B、众皆委.羽而降抛弃
C、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保全
D、家家致.问表达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可得邪?其.皆出于此乎?
B、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皆封闭以.待权至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兵强马壮,占据荆州,对东吴构成巨大威胁。

由于北有强敌曹操,鲁肃曾与关羽采取合作态度。

对此,吕蒙不以为然。

B.吕蒙认为如果吴国军事布置得当,没有必要依靠关羽来应对曹操,不如趁机夺回荆州。

他的意见得到了孙权的充分肯定。

C.吕蒙在关羽陶醉于攻打樊城的胜利时,悄悄的亲统精兵伪装商人乘虚而入,收降敌将,俘获敌兵,蜀军从此军心瓦解。

D.吕蒙不仅善于运筹帷幄之中,而且深深懂得民心、军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他的政治攻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

(3分)
(2)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3分)
(3)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1)、“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点名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因何而“伤”?(4分)
(2)、“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最为脍炙人口,请从修辞炼字、写景特色、抒发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默写
(1)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日日花前常病酒,。

(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离愁渐远渐无穷,。

(3)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

(4)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

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

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

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

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

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

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地令人心动。

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磐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

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

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

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12、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
注释?(4分)
13、联系文章题目,说说作者第三段引用诗句的用意是什么?(4分)
14、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
简要概括。

(6分)
15、对作者“生命不需注释”的观念,你如何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6分)
第Ⅱ卷(选考题共18分)
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圣火
筱敏
圣火点燃,在奥林匹亚点燃。

在西方遥远的城邦,山与海的一隅,据说是神居住过的地方,更是人成长为自由人的地方。

那些如人一样生命力洋溢的诸神,那些如神一样心智澄明的人们。

一如埃斯库罗斯的句子:“高耸的山峰,比邻群星。

”在希腊,自由的人们,比肩众神。

圣火点燃,在神殿之上点燃。

那里的神殿简洁,敞开,阳光自由行走。

没有神秘的帷幕和森严的宫墙,没有权倾天下生杀予夺的主宰,神殿之下也没有心怀恐惧屈膝弯腰的人。

那里的神是由人赋予其生命的,所有的神像,都是形象完美的人的雕像,神的庄严和高尚,仅仅是人的庄严和高尚的象征。

当整个世界深陷于古代,大地和天空都执掌在神权皇权手中,天空流布的是昏暝,地上蒸起的是蒙昧。

唯希腊人用自己的手,而不是借助神明的手,在长夜点燃了理性的圣火。

圣火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骨骼和肌肉也亮起来,世界的秘密在火光之下一点一点张开。

希腊人记得神与人来自同样的出身,都从同一个大地母亲那里获得生命,人决不由神主宰,希腊人无所畏惧,站起来就迈出了古代,希腊人是自由人。

希腊人在播种粮食的同时也播种思想,正如生存是人的权利一样,思想也是人的权利。

希腊人说:“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没有界限。

”不是神在希腊放出了思想者,而是希腊的思想者把神还原为人。

希腊人是最早的西方人,最早的现代人,所有的科学都源于希腊,希腊人在自己建造的城邦自由言说,独立行走,没有哪里是必须止步的,甚至不需要统治者。

希腊人认为专断的政府是对人的冒犯,而城邦的事务是公共事务,希腊人在广场上自己照管自己的事情。

因此希腊人是欢乐的,他们是最先开始游戏的人。

他们身躯上没有轭,也没有繁缛的缠裹,他们自由张开人的肢体,张开昂扬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

一个人,一个在大地上自由伸展的人太美好了,他奔跑、跳跃、投掷,他开拓、进取、挑战,他突破界限而创造的光荣,都是他自己生命的力量,而不是神或王的力量。

人的骄傲充盈着他的心灵,因为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人的生命得到了卓异的展现。

圣火点燃,圣火在人的生命中点燃。

在自己被照亮的生命中发现了人的美丽,更发现了人的权利,是希腊人发现了人。

而长夜覆盖之下的人们是被蒙住眼睛的,他们看不见火光,更不能眺望远方,昏蒙之中即使觉出远方的异样,也会以为那来自不可窥测的天庭。

埃及的法老,美索不达米亚的教皇,中国的天子,这些令人生畏的神明,从来没有人胆敢注视,更不敢心生疑问。

整一个世界都没有人,有的只是神圣的帝王,以及归属于帝王的臣民。

天底下的土地都归帝王所有,那叫做国土。

人身和灵魂也归帝王所有,臣民们形同蝼蚁,因此也叫蚁民。

生命从来不属于自己,自然也就没有自己的欢乐,他们的面容以及身躯都是诚惶诚恐的,假使帝王赏赐他们一笑,他们的身躯会缩得更紧。

在那片因世代的死亡从而成为故乡的国土上,他们是用于役使、
用于欺辱、用于牺牲的。

倘若需要他们游戏,那是为了娱神娱君,也是为了显示帝王的威武,如果有谁体格或技艺出众,他便将被献出以做牺牲。

神的节日,王的节日,帝王统御的国家的节日,他们在权杖之下游戏起来,祭祀,典礼,颂圣的歌舞,诡异的面具,角斗场的野蛮和血腥。

王笑了,于是民也笑了,看着是普天同庆万众欢腾。

然而圣火来了。

圣火从奥林匹亚来了。

奥林匹亚圣火为人的价值点燃,为捍卫独立和尊严点燃,自由的个人是希腊最鲜明的特征。

人用自己的手臂举起圣火,用自己的双脚奔跑,点亮了一个城郭,又点亮了一个城郭,点亮了一个人,又点亮了更多的人。

圣火在越来越广远的传递中,已经成为普世的圣火,希腊人所发现的人的价值,已经成为普世的价值。

现在,圣火翻过壁垒,跨越海洋,带着风一样快的思想,再也不可阻拦地向东方来了。

我们在人群之中,我们躁动。

是看到西方来了吗,看到普世价值来了吗,看到人的自由吗,人的权利吗,人被点燃的理性吗,人挣脱了绑缚的生命力量吗,人所面向的更高的生存吗。

我们看到国家在布置盛大的庆典,我们看到举国欢腾。

我们是为了张开人的身心迎接圣火,还是为了向圣火注入东方的神圣,我们是为了迎接希腊精神,还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精神。

我们毕竟看见东方笑了,我们笑了,我们不知道那是生命被点亮了,还是灯笼被点亮了。

我们看到了巨人的身影,但我们看不清楚,那是一个身心强健的人的身影,还是一个国家的身影。

圣火来了。

那真是希腊来了吗?
2008年03月04日 <<南方都市报>>(有删节)
16、对本文文中语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如埃斯库罗斯的句子:“高耸的山峰,比邻群星。

”在此句中,“山峰”比喻众神,“群星”比喻自由的人们。

B、希腊人说:“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没有界限。

”此句意在说明希腊人具有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思想。

C、而长夜覆盖之下的人们是被蒙住眼睛的,他们看不见火光。

此句比喻在专制统治下的人们被蒙昧的情况,他们不知道人应该具有的的各种权利和自由。

D、王笑了,于是民也笑了,看着是普天同庆万众欢腾。

此句说明只有在圣明的君主的统治下,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共建和谐社会。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古希腊文明中,人与神是合二为一的,人就是神,神就是人,人有如神的心智,神有如人的生命力。

B、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圣火象征着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C、本文从“圣火”入手,言近旨远,意在点燃人们理性思想的圣火,具有启蒙的作用。

D、“圣火”在东方点燃突显了东方的神韵,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自豪。

18、文章最后一句“那真是希腊来了吗?”表达上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19、综观全文,本文中的“圣火”具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9题。

永远的梁思成
梁思成,作为学者,是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的勇士。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与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引用近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对当时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勘测调研及归纳分析,为中国建筑的现代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平解放前夕,他与夫人林徽因女士怀着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即将攻打北京城的解放军标绘了重要文物建筑保护图。

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撰文论述人民中国首都北京的建设策略与城建发展规划。

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的北京城建设贡献着智慧。

从北京的城市规划到北京新建筑的方案设计,从国徽的图案设计到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处点染着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六年前,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梁思成林徽因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保卫北京古城墙的文章,心中为之一震。

因为这些都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而我竟全然不知,从孩提时期就爱读书看报的我,却从不知世间还有如此动人的执著追求和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伟大建筑师,我肃然起敬的继续翻看着杂志,痴迷般的想要知道古城墙的最后结局,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伟大的建筑师与伟大的古城墙竟相继离我们远去,消失在政治高于一切的疯狂年代里,梁思成与林徽因是带着一颗对古建筑永远放怀不下的、且又无力保护的愧叹之心走了,而一代建筑大师充满良知、发自内心的呼喊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田。

“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其实仅仅过了二十年,人们便泪如涌泉、开始后悔内疚了,历史已使我痛心疾首,而现实尤使我万般无奈,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的同时,却要隐去这段鲜为人知、虽带有苦涩、但却是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史实。

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保护古建筑有罪吗?
然而,梁先生在历史文化底蕴之上追求真正的现代建筑创新的学术观点却始终被误解。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来。

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

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

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处在那样的激情氛围中的梁思成先生同样被社会的风风火火感染着。

他曾虔诚地反省过,不断地、谨慎地、认真地研究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与未来。

他真诚地期望他与他的同事及他的学生们能够尽快找到中国现代建筑传承历史的发展道路。

在一切都还未及实现时,沉溺于新建设激情中的人们已经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高唱“建设者之歌”了。

这距梁思成先生提出建设北京古城墙环城公园的设想没有相差多少时日。

梁思成站在被人们善良的愿望夷为平地的北京城墙残迹前,默默地流下了学者的眼泪。

我们遗失的是祖先用几千年为我们沉淀提纯的灿烂文明的空间传承,我们竟用自己的手将这巨大的财富成斤成两地毁灭了。

北京古老城市肌理开始在新建设的匆忙中被逐渐地肢解。

作为学者,梁先生在之后的北京城市社会变迁中逐渐沉默,他的泪在当时的社会热情中孤独地飘逝了。

这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痛。

当人类最文明、最理智的选择一旦遭到摒弃,随之而来的便是决策者毁掉城墙的号令,北京城墙――这座象征着人类最伟大的经典艺术之作,在现代人的一片破坏声中荡然无存了。

历史无情的折射出中华几千年在历次的政治变迁中干了多少蠢事、错事,以至犯下了多少罪孽,而我们却并不知晓,仍在义无反顾。

现在,在新北京的建设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种“为后代保存传统建筑文化生命力而不能”的悲哀,正逐渐引起后人的不安,尽管尊重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迟到的觉醒。

但,人们毕竟开始认真思考城市建筑文化的承上启下与继往开来,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在这百年的怀念中,如果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多些踏实的感悟,多些心思、耐得清平,好好研究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对民族、对城市、对建筑、对大家都好。

我们能够真正给予那些为树立民族建筑文化纪念碑而默默奋斗的人士更多的关怀,让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研究不再是清贫与失落的代名词,我们的建设者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中国现代城市与建筑。

今天,历史发展的现实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梁先生当年建议的意义。

人们在回顾着先生的点滴。

可是,在历史、在怀念,甚至是在断想中将梁思成先生当成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其实都不如对中国城市与建筑多做些踏实的工作更能慰藉先生那本不该落下的泪水。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