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8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亵渎灵柩( jiù)断章取义涕泗横流( tì)
B.风骚陨落( yǔn )媚上欺下恪尽职守( gè)
C.妖娆扶掖( yè)重蹈复辙怒不可遏(è)
D.喧嚷恣睢( suī)无与纶比气吞斗牛( dǒu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而波长为200~315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害。
②来到地球的太阳光中的55%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层来到地面,照耀大地与海洋,其中40%是可见光,它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生成氧气。
③我们白天进入树林顿觉空气清新,心胸舒畅,其原因就在于那里有充足的新鲜氧气。
④组成太阳光的成分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⑤另外,太阳光里还有5%的波长为100~400纳米的紫外线,它们可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
A.④①③⑤②
B.③⑤④②①
C.④②③⑤①
D. ②③①④⑤
5.把“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2分)
A、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6.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
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
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
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
(4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
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③元:同“原”。
7.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
开幼颖异,有胆勇。
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徙全州。
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
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
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
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
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注释】①裁:同“才”。
②亟:立刻。
③钞劫:抢劫。
④辈:人。
⑤谕:告诉,使之明白。
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
⑦戒:告诫。
⑧上佐:官名。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逾( ) (2)如(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12.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2分)
13.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2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⑴,西北望,射天狼。
⑵,斜晖脉脉水悠悠。
⑶,载不动许多愁。
⑷人不寐,。
⑸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⑹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
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我们可以“,”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
(填《出师表》中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6分)
随风吹笛(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
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
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4分)
善用网络“水波效应”
张铁
①一条“道德不曾跑路,良心仍在心中”的微博,转发超过21万次,在2011年“十大转发微博”中位居第五;QQ推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超过600万网友在QQ签名档中点亮爱心……
②这样的力量,与其说是一个原点的激发,不如说是无数传播者聚集的合力。
在“前网络时代”,媒体传播是一对多,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更是多对多。
众声交汇的舆论场里,一些声音会在多点传播中不断向外辐射,如同池塘中的水波,越传越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③“水波效应”,能量巨大。
以微博为例,一个人拥有1万粉丝,每个粉丝再有100个关注者,仅仅两次传播,影响就能达到百万量级。
而仅仅新浪网的微博账号,就已经超过3亿,更何况还有各种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等。
每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发布信息、传递观点,产生惊人的叠加效果。
④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
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免费午餐”就是从一个质朴的善念开始,在140字的微博转发中传递与扩散,“3元加3元”的同频共振,掀起一层层爱的涟漪,为无数山区孩子奉上热腾腾的饭菜,也写就水波效应的经典案例。
⑤能搅动舆论场“一池春水”的,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
失去双腿,“板凳妈妈”却以板凳为支架,照顾了130多个孤残儿童;大雨倾盆,“最美女孩”不顾自己被淋湿,为乞讨者撑起一把伞……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诉诸时代共同感受的网帖,能够赢得最多的评论和转发,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⑥水波传得更远,也有赖传播方式助力。
如果不能聚拢680万粉丝,郭明义难以把善念辐射向最广大人群;如果没有微博、团购等新手段,“聚蕉行动”也不能把滞销的香蕉售往全国。
魔弹式的“我说你听”,只是被动传播;而散弹式的“大家都在说”,则是主动传播。
自媒体能“选择性关注”,只有与受众契合,才能得到波峰加波峰的强劲效应。
⑦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能否用好水波效应,考验着传播能力,体现着引导水平。
一方面,需要主动设置议程,找到“共鸣点事件”、“公约数观点”,发现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人物与事件。
如从骑三轮车捡垃圾助学的白芳礼老人,到单手托举救下跳楼女子的消防战士,他们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需要探求传播规律,找到“共振频率”、“相通波段”。
如果只是以“要”字打头,以“应该”领跑,投入舆论的石子非但不能激荡波纹,更容易让人反感、招致抵触。
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正是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的时代考题。
⑧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是舆论水面上漾起的一圈涟漪。
即便手握“金话筒”,媒体也需要让自己的声音不断传递,才能成为舆论的领唱,也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
而这,也正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系、责任所在。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20.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21.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水波效应”?(2分)
22.文中第⑤自然段“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中的“这”是指什么?(2分)
23.文中①③两自然段中都列举了微博的经典事例,你觉得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4.谈谈下列句子给你的哲理性启发。
(3分)
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风流人物虽然伴随着历史的泥沙沉积于记忆的河床,但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竖起一座座丰碑,让人们倾倒。
让我们一起触摸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吧!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渲染活动氛围】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分)
【活动二:排行风流人物】许多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人……想一想,给你崇拜的风流人物排一个座次,写出你排在第一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分)
【活动三:探访历史人物】你准备在活动中介绍一位江西历史人物。
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我市历史博物馆的张研究员。
你准备介绍哪位名人,将向张研究员采访哪几个问题(2分)
26、以“那堂课,与众不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3——2014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柳开,字仲涂,是大名人。
柳开年幼时就聪明过人,有胆识和勇气。
一天夜里,柳开与家人站在庭中,有盗贼进屋偷窃,大家都害怕得不敢动一下,柳开当时才十三岁,立刻取剑追赶盗贼,盗贼爬墙出来,柳开挥剑斩断他的两个脚趾头。
后来柳开调任全州,全州西面的溪洞有一个粟氏家族,聚族五百多人,经常抢劫人口、粮食和牲畜。
柳开为他们做若干衣物,又挑选手下官吏中勇武和善辩的三个人,派他们到溪洞告诉那里的人说:“如果你们能够归附我们,就可以得到厚赏,给田和修建房屋来安置你们。
不然的话,就发兵深入你们村,把你们消灭掉。
”粟氏家庭非常害怕,就留下两个官吏做人质,粟氏的首领亲自率领他们部落中的四个人与另外一个官吏一同前来(见柳开)。
柳开给他们优厚的赏赐,官吏和老百姓都争着以鼓乐欢迎他们,以酒食款待他们。
柳开把他们留着住了几日才送他们回去。
他们按期把全族男女老幼都带了来。
柳开就为他们安排好田地和居室,并做《时鉴》一篇,刻在石碑上以告诫他们。
又派他们的首领到朝廷,朝廷委任这位首领作为本州的上佐。
(因处理这件事情有功)皇帝赏赐柳开钱币三十万。
14、(1)会挽雕弓如满月 (2)过尽千帆皆不是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将军白发征夫泪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随风吹笛》
(二) 《善用网络“水波效应”》
20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更要善用“水波效应”。
(写“善用‘水波效应’”得2分,前面写了“主流媒体”得3分。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