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教案2019.3.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诸子登岘山》教案2019.3.28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3、诗歌鉴赏之句意理解型要点掌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2、诗歌鉴赏之句意理解型要点掌握.
教学过程
一、读诗
请同学们齐读本首诗。
纠正易错的字音(岘xian四声)
二、了解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
三、解题
《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
“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
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
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
四、了解羊祜:书上注释⑥.
羊祜是晋朝人,做褰阳太守的时候,常到岘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们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
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
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五、提问(通过这一个问题从整体把握整首诗)
通过读诗与解题,大家找一找有哪些诗句是和题目有关系的?
①学生找到颔联。
分析颔联。
(写到登山这件事)
第二联“江山留胜迹”,“胜迹"即是指岘山上的羊公碑和鱼梁洲,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我辈复登临”是说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这一联是在叙说登山这件事.从即将见到的胜迹说到我们的登山行为。
一古一今.
②学生找到颈联,分析颈联.(写到登山所见)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
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③学生找到尾联,分析尾联.(写到山上羊公碑及作者感触)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最后发现,首联好像和题目无关,那么首联和哪一联有关呢?
和颔联有关。
首联中有“古今”二字.颔联两句分别写了古和今。
首联和颔联是紧密相连的。
和尾联的抒情有关。
分析首联。
尾联中,提到羊公碑的典故,羊公碑在四百年前所建立,而现在诗人写诗是在四百年后的盛唐,羊公碑还尚在,人们还会源源不断地来到此处,感慨万千。
诗人由此想到了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
这种感情恰好就是首联所传达出的真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饱含深深的沧桑之感。
提问:首联看似与题目没有关系,为何却放在了诗歌的开头?(=与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相比,这首诗的开头有何特色?)
首联起的突兀,凭空落笔,初看好像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登临之感,和全诗貌离神合,前人评价“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古”的气概,强调诗人的感慨.
帮助理解:昨天学习的《送魏万之京》首联,时间的倒置,就是为了把离别放在显眼的位置,加以强调。
分析完整首诗,请同学们再次读诗,回答课后第三道题。
羊公碑为何叫“堕泪碑”?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
明确:羊祜感慨自己以后要“湮没无闻”,后人感慨羊祜的风流遗韵;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建功立业。
背诵并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