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草稿”功能,助力学生数学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草稿”功能,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草稿本是体现学生做题过程的一种载体,里面记录了学生的思考、验算和分析等.。

草稿本的存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解题思路,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草稿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草稿本;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一直以来,草稿本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记录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演算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还让学生能够随时翻阅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同时,草稿本的合理使用还能助力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开阔思维、锻炼计算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草稿本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生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草稿本的辅助作用,甚至还没有对草稿本重视起来,不准备专门的草稿本,喜欢随意在课本上、桌面上打草稿,即使准备了草稿本,也只是在必要时候使用一下,记录的内容少,用完即丢.。

长此以往,体现不出来草稿本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草稿本呢?
一、认识草稿本,挖掘使用价值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常利用口算或心算就能直接得出结果,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草稿本是多余的.。

事实上,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就会变得相对复杂,仅靠口算或者心算已经不能轻松得出答案.。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打草稿习惯,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充分认识草稿本的价值,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他们深刻了解草稿本
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草稿本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梯形A上底长5 cm,下底长7 cm,高6 cm;梯形B上底长5.5 cm,下底长6.5 cm,高7 cm,这两个梯形哪个的面积大?”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草稿本的作用,教师采取让学生抢答的方式.。

由于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计算两个梯形的面积,有一部分学生怕在计算第二个梯形的面积时忘了第一个梯形的面积,就会在草稿本上先将求第一个梯形的面积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才计算第二个梯形的面积,再在算出全部答案后进行直观的对比,从而得出最终答案.。

甚至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他们还根据所打的草稿进行检验,有效提高了正确率.。

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打草稿,不仅在解题时思维混乱,算完第二个梯形的面积就忘记了第一个的,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出现了较多的计算错误.。

待学生抢答完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回答快速、正确的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时候,解答正确的学生就拿出草稿本来说明,教师趁机表扬认真打草稿的学生,同时让没有打草稿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草稿本的看法,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草稿本的重要价值.。

教师正是通过创设抢答情境的方式,引领学生加深对草稿本的认识,并充分意识到草稿本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正确地使用草稿本,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巧用草稿本,促进自主验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要进行检查,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获得有效的自我反思.。

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在草稿本上进行验算,比较结果是否一致,促使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
学反思能力,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如,当学生遇到以下这类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草稿本上采用左右分栏的方式进行验算:“请列出50以内的所有奇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先在草稿本的左栏将50以内的所有奇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来,然后列竖式计算它们的和.。

待学生解答完毕后,再让学生在草稿本的右栏将50以内的奇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再列一遍,并计算出它们的和,最后对比一下两次计算的思路与结果的异同.。

再比如这道题:“有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放在桌面上,请问怎样摆放它们才能使它們组成的图形的表面积最小?有几种摆放方式?”同样采用左右分栏的方式,学生可以先在左栏画出正方体的所有摆放情况,然后一一计算表面积,最后得出表面积最小的摆放方式,解答完后在草稿本的右栏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草稿本进行自主验算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检验能力,也让学生在验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巩固了数学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提升了解题正确率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规范草稿本,发挥多元功能
很多学生不太重视草稿本的功能,他们往往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题目时才想到使用草稿本.。

其实,草稿本的功能有很多,草稿本是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草稿本的功能,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严密逻辑思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发挥草稿本的功能.。

比如,遇到复杂题时,可以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遇到开放题时,可以在草稿本列一列情况;遇到几何题时,可以在草稿本上画图,将抽象内容直观化.。

让草稿本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例如,面对以下这道题:“用1、3、5这三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请计算出这些三位数的和.。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在草稿本上将以数字1、3、5开头的三位数分别列出来:135、153,315、351,513、531.。

接着,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列出竖式将这几个数的和算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在草稿本上将自己的做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出来,就能保证不遗漏,不仅能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还能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在验算时也能有迹可循.。

再如,面对这道几何题:“有一张边长8 cm的正方形纸板,如果将其剪掉一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如果只是在脑海里进行想象就很难解答,但是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就能化抽象为具象,使解题思路变清晰.。

假如从正方形任意一角剪掉一个长方形(如图1),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一致,为8×4=32(cm);假如在正方形一边中间横着剪掉一个长方形(如图2),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为8×4+3×2=38(cm);假如在正方形一边中间竖着剪掉一个长方形(如图3),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为8×4+6×2=44(cm).。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应该分三种情况,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在草稿本上将三种情况逐一罗列,使得原本抽象的题目变得直观明了,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了草稿本的功能,通过算一算、列一列、画一画,轻松、正确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严谨的数学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解题能力和效率.。

四、保存草稿本,构建“成长记录袋”
许多学生认为草稿本写完了就没用了,于是就随意扔掉.。

其实草稿本与废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草稿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过程,还有学生在做题时所展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教师如果认真查看学生的草稿本,就能从中观察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草稿本保存起来,形成系统的“成长记录袋”,在后续学习中再遇到同类题时,可以随时翻阅,从而快速回忆起自己的计算思路,促进新知的学习.。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教师要在三年级学生中选出15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田径项目,其中男生人数要占总人数的[13],那么,选出的女生人数是多少呢?”由于学生在之前的练习中做过同类型的题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就可以先提醒学生翻阅自己保存的草稿本,看看之前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翻阅之后就回忆起自己以前的解题思路,明白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厘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快速地解决题目.。

正是由于用草稿本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学生做題时才可以随时进行查询检验,不仅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方法,还能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有效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草稿本是展现学生思维方式的载体,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算算的过程,记录着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

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反思,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草稿本,合理运用草稿本,培养学生打草稿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草稿本的帮助下,获得数学学习的广阔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