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诗歌大意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 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 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重备 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诗歌译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 ,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却)说秋 天(远远)胜过春天。
①寂寥(liáo):冷清萧条。 ②春朝( zhāo):春天。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 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xiāo):蓝天。
诗词赏析
赏析“排”和“引”,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 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 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 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 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拓展延伸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诗词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用对照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照,表现 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诗词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 哲理意蕴。请以这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 ,矫健凌厉,顽强奋斗, 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 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
诗词赏析
后两句诗描画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画了一幅万里晴空白鹤冲云而上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激越向上、奋 发进取、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
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特殊的,正是 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 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 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 一扫而空的。
朗读课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 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 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 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 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 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诗词赏析
诗中哪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秋天的看法与古人不同?这句话反 应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句子用了对照的手法,古人一致 认为秋天悲凉萧条,而诗人却一反常调,认为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同 时反应了诗人虽然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并不灰心,仍决 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
诗词赏析
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落叶、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自古,包含一切,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的“我”。 反应作者的豪迈的气势。
诗词赏析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 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应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词语释义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 【2】逢:遇到。 【3】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7】排云:推开白云。 【8】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9】碧霄:青天。 秋词。 【10】逢:遇到。
课堂小结
这首诗虽是在萧瑟的秋天所作,却少了淡淡的哀愁。前两句是 议论,诗人一反常态,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变现出诗 人豪迈乐观之情;后两句描写晴空中排云而上的鹤,折射出诗人博 大豪放的心境,丝毫没有被贬的悲伤与怅惘,不为世俗所累的超脱 天然,令人叹服!
结构梳理
秋词
前两句:(议论)新颖别致,赞美秋天。 后两句: (抒情)乐观豪迈,奋发向上。
文体知识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
读法指点
①在朗读时,要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②律诗、绝句、散曲的体裁不同,要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基础上 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 ③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 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 叔文等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被迫退位,王 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他虽遭受严重打击,却并未低沉。这首 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
议论→抒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片现代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诗歌大意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 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 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重备 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诗歌译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 ,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却)说秋 天(远远)胜过春天。
①寂寥(liáo):冷清萧条。 ②春朝( zhāo):春天。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 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xiāo):蓝天。
诗词赏析
赏析“排”和“引”,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 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 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 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 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拓展延伸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诗词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用对照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照,表现 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诗词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 哲理意蕴。请以这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 ,矫健凌厉,顽强奋斗, 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 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
诗词赏析
后两句诗描画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画了一幅万里晴空白鹤冲云而上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激越向上、奋 发进取、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
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特殊的,正是 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 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 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 一扫而空的。
朗读课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 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 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 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 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 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诗词赏析
诗中哪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秋天的看法与古人不同?这句话反 应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句子用了对照的手法,古人一致 认为秋天悲凉萧条,而诗人却一反常调,认为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同 时反应了诗人虽然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并不灰心,仍决 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
诗词赏析
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落叶、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自古,包含一切,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的“我”。 反应作者的豪迈的气势。
诗词赏析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 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应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词语释义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 【2】逢:遇到。 【3】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7】排云:推开白云。 【8】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9】碧霄:青天。 秋词。 【10】逢:遇到。
课堂小结
这首诗虽是在萧瑟的秋天所作,却少了淡淡的哀愁。前两句是 议论,诗人一反常态,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变现出诗 人豪迈乐观之情;后两句描写晴空中排云而上的鹤,折射出诗人博 大豪放的心境,丝毫没有被贬的悲伤与怅惘,不为世俗所累的超脱 天然,令人叹服!
结构梳理
秋词
前两句:(议论)新颖别致,赞美秋天。 后两句: (抒情)乐观豪迈,奋发向上。
文体知识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
读法指点
①在朗读时,要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②律诗、绝句、散曲的体裁不同,要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基础上 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 ③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 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 叔文等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被迫退位,王 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他虽遭受严重打击,却并未低沉。这首 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
议论→抒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片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