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撰写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评语撰写的策略研究
篇一:浅谈作文评价策略
浅谈作文评价策略
传统的作文评价束缚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缺乏科学性。

改革作文评价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从给赏识性分数、拟赏识性评语、设赏识性奖项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型作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大家商榷。

习作评价是习作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在评价文章的实践中学得习作之法,激发习作之趣,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

然而,纵观现行的作文评价方式,似乎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些颇具讽刺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一厢情愿、用心良苦地批改;一方面是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改等闲视之,不以为意。

教师与学生的反差叫人痛心不已!笔者认为,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积弊主要有:
其一,教师把认真与苛求混同,使习作与名作错位。

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其二,教师义正言辞的戕伐,使学生丧失了原始的表达意愿。

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
洞,补充”;“离题万里,重写”。

看着学生们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有的学生甚至患上“作文恐惧综合症”。

所以,有人尖锐地指出“作文——作坟”,作文成了埋没灵性,戕害精神的坟墓。

这就类似古人所说的,非人磨墨,墨磨人也,作文竟然成了一种心灵的折磨,生命的折磨。

归而结之,学生作文趣味的败坏,作文教学的失败,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于传统“挑刺”式的作文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应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作文进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乐音。

一、给赏识性分数。

据我所知,大部分语文老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要么将学生的作文评为不同的等级,要么打一个七、八十的分数,能上九十分的多为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作文。

这样的打分方式只能激发起少数人,打击了大多数。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这种做法。

我觉得每个学生的文章,只要是认真写的,都会有可取之处,我会给80分以上的高分。

稍好一点的,则在90分以上。

每次作文训练我都会确定一
个主要的训练点,只要学生在这一点上达到了要求,又注意了前期训练的各个点,我都会给予很高的分数,出色的作文我会给予满分。

我常对学生讲,中高考满分作文的获得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只要你坚持努力,在中考或高考中获得高分就像我们平时写作这样简单。

有的学生作文我还会给以趣味性打分,如“96-8+5”,然后在下面加以说明,“打96分是因为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觉特别好,”-8分“是因为我们这一次习作有”语言要有趣的要求“你还没做到,”+5分“是因
为你的结尾有创新,读来让人回味无究。

每个学生拿到本子首先看的是分数,较高的分数首先树立起的是学生写作的信心,每个学生都有种感觉,作文不难写,这也是我们为人师者首先要做的第一步,而充满趣味性的打分常常让学生更明白自己优点在哪里,失误又在何方,明确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二、拟赏识性评语。

对于写得比较精彩的文章,教师要拟定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评语中,我以表扬为主,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如:感人的事例、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甚至准确用了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用了修辞手法都成为我表扬的原因。

在批语中,我常常很深入地阐明我的看法,坦诚表明我所认为的精彩之处及原因,这样的批语常常是有感而发,它是温馨的情感互动,是深刻的思想启悟,是触摸、涤荡学生心灵的一湾活水。

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总是感慨万端,将写有我批语的作文本视为至宝。

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我也从不姑息迁就,因为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在表扬中麻木,况且他们的文章中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是非常必要的。

只是我提出的方式是充满期待式的,如:“文章第二段的描写我总感觉不够生动,你再读读,感觉一下,我想如果运用语言描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你试着改一改,期待着你的修改稿成为最出色的。

”在我的期待中,学生的改文往往亮点迭出,异彩纷呈,很多出乎我的意料,在一次次这样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习作兴趣也增加了。

小学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XX-07-11来源:论文在线【摘要】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之间探讨写作规律、展开心
理对话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当前小学作文评语状况,以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笔者参与设计了《小学作文评语现状调查表》,在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郑州市、周口市、永城市、虞城县等六所小学的二十个班级开展了调查,共搜集1245份小学作文评语,建立了小学生作文评语语料库,并和数十位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关键词】作文评语对策研究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主体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学生习作语言
一、小学生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教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命题和作文教法,对作文评语重视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语言形态的失效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失语状态,即缺乏与学生对话的平等的、平和的语言状态,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也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式雷同,语言简单
有的教师在写评语时,懒得动脑筋,评语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

例如,“中心突出,语句流畅”、“内容充实”或者“结构不合理”、“选材不恰当”、“描写不具体”等等。

这样的评语概括性很强,但是缺
乏启发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还有些教师把批改作文当成负担,总是应付了事,在学生精心完成的作文后面简单批个分数,或者以“阅”、“好”、“较好”、“认真”等来替代评语。

语言过于简单化、雷同化,这既是教师缺乏创造力、责任心的体现,也反映出他们看不到个体的差异性,因而也就无法利用个性化的评语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2)用词武断,缺乏宽容
有些教师的评语过于武断。

比如,很多作文本上写着:“离题万里”、“你太粗心了”、“中心不突出”、“一窍不通”等语句,但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更没有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因而注定是要失效的。

小学生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很多,然而很多教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往往站在成人的高度甚至从文学创作的高度加以评论。

在小学生作文评语中,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诸如:“细节描述不生动”、“没有按要求写”、“层次不分明”等语句比比皆是。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持续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他必然会选择放弃。

因为“脱离学生实际的挑剔,过多的指责,只能如凉水浇身,改不了小学生习作的落后状况”。

[1]
(3)重文轻人,舍本逐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而教师写评语时,通常只看见学生的作文,却忽视了作文后面站着的鲜活的人:只就学生习作活动的结果即作文的好坏进行评价,却没有涉及作文的主体,尤其是对作文主体在作文过程中的活动
没有做出合理的分析;只是对一个静态的文本进行分析,不能深入到作文主体的内部,有舍本逐末之味。

在搜集到的作文评语中,“该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非常普遍,而谈话式的“你……”则较少运用。

其实,“文如其人”,文章所表达出来的问题,也就是写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想切实解决文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得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

教师在写评语时,要假设正在和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推心置腹地帮助他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语言与文字的缺陷
(1)缺乏文采
一条好的评语应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评语也是如此。

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

所调查的资料中,有些教师写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如“记叙不具体”、“写景没能抓住特征”、“结构不完整”等,这些话如白开水般无色、无味、无趣,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更不能
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

(2)语言不规范
小学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直接推行者,然而调查发现,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
“开头写的不错”、“过度不够自然”。

(错字)
“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多读、多练!”“结尾觉得和文章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