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FPR=(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100%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和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潜在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因智力和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服刑犯人LFPR衡量了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LFPR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
(1)LFPR的变化趋势
年份与组别
总 体
男 性
女 性
1966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1.1 劳动力范畴分类
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范围类,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存量的分类 存量-流量模型(Stock-Flow Model)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1.1.1 总人口存量的划分
注:1。劳动年龄人口:16-60周岁的人口。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3。失业:在调查前4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2)影响LFPR的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观念的变化 离婚率
1.2.2 就业率
(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 )
就业率=(就业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100%就业率=1-失业率就业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有多少劳动力人口在创造经济财富
1.2.3 失业率
1.1.2 存量流量模型
1.1.3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将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和失业两种状态,这样的划分被便于政府掌握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变化趋势,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可能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现象把握的准确性:
没有考虑非全日制工作者(Part-time Workers); 可能掩盖一部分失业现象:如上图中的情况6和情况8(失业人口丧失信心不再找工作、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去读书或参加职业培训,或提前退休); 可能夸大失业现象:如理论上应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但为了领取失业保险金谎称自己在积极找工作, “地下经济工作者”、“隐性就业者”。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对劳动年龄人口作更细的划分。
第1章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
本章讨论劳动供给量问题,一个经济中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劳动人口)数量与劳动时间两个因素。本章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有关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收入与休闲
E’2
E’1
SL
1.4.3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w
w1
w2
w3
w4
L
L1
L2
L3
SL
1.4.4 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
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曲线等于所有单个劳动者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w
L
SL
1.4.5 一些政策含义
——劳动供给和福利制度
1.5 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
由于劳动供给是由丈夫和妻子共同做出的,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本节将首先深入到家庭内部,研究夫妻之间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其次,研究一个人如何在生命周期中安排自己的收入-闲暇的组合,以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以上两项研究工作都归功于嘉里.贝克尔的贡献。
1993
1966
1993
1966
1993
澳大利亚
68.1
74.9
94.6
85.0
42.0
62.5
加 拿 大
64.5
72.2
89.4
78.9
38.0
65.4
法 国
69.2
66.7
89.9
74.7
48.9
58.7
德 国
70.1
68.4
94.8
78.9
48.4
58.6
日 本
G.S. Becker,1930-
1.5.1 家庭生产和夫妻分工
分工原则:家庭成员除参与市场劳动之外,还需从事家庭劳动,因此家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工,谁的工资高,谁就应该更多参与市场劳动,另一方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男性与女性生理上(体力、生育)的固有差异,导致男性的工资往往比女性更高,因此家务劳动更多由女性承担。为保护女性权利,生育保险和一夫一妻是必需的制度安排。离婚率是影响妇女工作决策和家庭分工程度的重要的因素。
70.2
75.9
88.6
90.1
56.2
61.7
瑞 典
75.5
78.5
94.1
80.3
56.5
76.5
英 国
74.4
74.9
95.7
84.3
51.4
64.3
美 国
68.7
76.8
91.2
84.5
46.8
69.1
数据来源:OECD, Labor force Statistics, Selected issue;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1994, Tables I and J
(1)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SE|>|IE|)
U1
U2
0
IE
SE
TE
I
H
H1
H2
H3
T
E1
E2
E3
I1
I2
w1
w2
w
L
w2
w1
L1=T-H1
E’2
E’1
SL
L2=T-H2
(2)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SE|<|IE|)
IE
SE
TE
H1
H2
H3
T
H
I
I1
I2
E1
E2
E3
w
L
w2
w1
1.3.1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1.3.2 经济因素
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 财产 工资
1.3.3 社会制度因素
劳动制度劳动条件社会传统和观念
1.4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劳动者的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一些政策含义
1.4.1 劳动者工作和闲暇的
最优规划
Max U(I,H) s.t. T=H+I/w 其中:I为劳动收入、H为闲暇时间、T为劳动者的全部时间、w为工资率(I/w即为工作时间L)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失业(3)
不在劳动力人口(2)
就业(1)
(4)
(7)
(5)
(6)
自愿的隐性失业
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员
学习、培训、提前退休人员和失去信心的失业者
非自愿的隐性失业
1.2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 就业率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1.2.1 劳动参与率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LFPR)
(Unemployment Rate)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100% 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我国统计的失业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中国的失业率(1978-2000)
最优工作时间的图解
I
H
H*
0
T
L*=T-H* =I*/w
Max I
I*
E
U1
U2
U3
w
1.4.2 工资变化的
替代效应(SE)与收入效应(TE)
SE: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IE:工资上升,导致劳动者收入上升,而收入的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TE:工资变化的总效应=SE+IE。
1.5.2 生命周期内的工作决策
工资率
年龄
时间
年龄
工作时间
在家时间
0
0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1.2.4 自然失业率
(Nature Rate of Un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既是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经济中仍然会有失业人口: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等等。
1.3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