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系统(BAS)施工图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施工图制作流程
一、流程图
二、弱电底图处理
1、通常底图要求弱电集成商或者设计院提供,便于图纸的统一;
2、如果要我们自己做底图,可以将建筑平面图所有图层设置为灰色9;
3、自己做底图时,保留建筑功能名称和标高,其余小尺寸线,索引符号,剖切符号,
DOTE轴线均隐藏并冻结;另外,不要采用“炸开”命令来清图。

4、用命令“PU”清理文件中不用的图层,图块等,减少文件容量,加快处理速度。

5、制作底图完成后,将底图上的层全部锁定,防止误操作,接下来的绘图工作基本都
在BAS的层上进行,特别注意不可缩放底图,修改底图建筑结构。

三、添加BA图层
按下图添加四个BA图层,颜色根据底图可进行调整,监控对象,如风机等设备颜色设置为浅色,线缆、标注和图例颜色要比较鲜艳。

四、刷图层
将BAS监控的对象,如风机、水泵、配电箱全部刷到“A_BA系统监控设备”层,颜色控制、线型控制和线宽控制全部选择为Bylayer(当前图层);
五、监控对象转移
1、将所有的BA系统监控对象,比如风机、水泵、配电箱全部转移到处理好的弱电底
图上面。

2、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先画一条基准线,复制过去的时候带基准线复制过去,基准
线要刷到BA系统监控设备层里面去,基准线的基准点要选明显的设备,比如电梯的中心点;
3、转移的时候,把BA系统监控设备层以外的层全部关闭,全选即可把所有监控的设
备复制好,到弱电底图上面粘贴即可。

六、放置控制箱
1、控制箱通常考虑设置在以下位置:
a、弱电间(优先考虑,便于管理,但是要注意弱电间的尺寸,如果不够大就不能放,
还要跟弱电集成商或者设计院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配合完成DDC箱体的位置确定);
b、新风机房、风机房、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带门的,安全);
c、配电箱旁边(BA要监控的配电箱旁边,比如照明配电箱,节省线缆敷设难度);
2、控制箱要进行编号,如果有需要,还要标注箱体尺寸;
3、箱体编号格式为DDC-1F-01,1F是一层,01是第一个箱体编号;
七、放置现场传感器
1、根据点表和监控原理图放置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比如风道温度传感器等;
2、传感器和执行器图例按照标准图例,不可随意编;
3、图例大小以文字和旁边建筑底图文字差不多大小为准,整体要协调;
4、图例尽量避免放置到墙体上,打印的时候看不清楚;
5、新风机、空调等设备,数量多,而且包含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这种要统一制作一
个新风机的现场设备图块,把几个传感器和执行器都放到这个块里面,便于其它地
方引用和修改;
八、连线
1、将A_BA系统导线设为当前图层;
2、将配电箱、传感器连接到DDC箱体;
3、DDC箱体之间进行连线;
4、能走弱电桥架的就进弱电桥架;
5、线缆尽量做到横平竖直,如果建筑为有角度的建筑,按建筑角度画线缆;
6、线缆尽量从穿墙少,容易进入桥架的地方走,尽量避免穿防火分区;
7、BA系统线缆交叉的时候,要注意打断,尽量避免交叉的情况出现;
8、不要“见门穿门”,沿天棚敷设的时候,过门的地方也是要打洞的,不需要刻意从门
进,管子是不会开门的。

九、线缆标注
1、将A_BA系统线缆标注置为当前图层;
2、对配电箱到DDC箱体的线缆进行标注,线缆数量根据点表定,DI/DO点使用
RVV2*1.0线缆1条,通常RVV2*1.0线缆使用字母B进行替换,AI/AO点使用RVVP2*1.0线缆,使用字母A进行替换;
3、对传感器和执行器到DDC箱体的线缆进行标注,要注意有些传感器是需要电源的,
比如风道温湿度传感器,需要24V AC/DC电源,需要考虑1条B线;
4、DDC箱体的引电可从就近配电箱引,如果规划为UPS电源,则引到UPS电源箱,
引电要单独穿管,不能跟弱电线缆同管,通常用字母E替代DDC电源线,如附近无受控设备配电箱,那么可以引一根短管线,标明就近引市电。


5、线缆标注按“2A+5B-3KBG25/ACC,WC,CT,余同”式样处理,其中2A+5B是线缆
数量,3KBG25表示穿3根KBG25的管子,KBG为管材类型,相应的还有G管(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和PVC管(聚氯乙稀管),通常地下室用G管,楼层内使用KBG (金属薄壁扣压钢管)管子;ACC,WC,CT为线缆敷设方式,字母为国标规定,可参考国标,常用的有WC(墙内暗敷),WS(沿墙明敷),ACC(在不能进人的吊顶内暗敷),CT(沿桥架敷设)
6、标注下方要注明线缆引到哪个控制箱,如果是要穿层,要说明是上引还是下引;如
果离控制箱非常近,很明显可以看的出来是引到哪个控制箱,不需要标注引到什么控制箱;
7、余同的用法,如果比较近的几个设备,控制方法一样,线缆和引到的控制箱都一样,
可以只标其中一个,然后在标注的最后注明“余同”;
十、统计设备表
设备统计表的作用:
1、设备图例及说明;
2、统计本层的所有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箱数量;
3、统计出来的数量跟点表进行比较,还能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漏设备;
十一、修改图名
将图纸名称修改为“×层BAS平面图”,包括图框内和图纸下方,以及图纸本身名称;十二、检查校对
1、检查每层设备统计表,是否和点表能对应上;
2、检查线缆标注,包括线缆数量、管子数量和敷设方式,可以关闭其它所有层,就看
BA的几个图层进行检查;
3、检查设备引到哪个控制箱,引到哪层是否有误,这个容易因为复制出现错误;
4、检查控制箱之间连接线缆的标注,哪里来到哪里去容易出错;
5、检查控制箱位置是否合理;
6、检查线缆走向是否合理,线缆和标注是否有跟其它系统交叉,难以辨认的情况并进
行调整;
十三、常见的审核问题:
1、底图比例被放大或缩小,跟原图不一致;不能修改原图比例;
2、底图上很多有关系的设备、标注被删除;这个应该使用锁图层的方式,避免编辑过
程中误删;
3、文字太小,打印后的字高小于2.5mm,或打印太粗看不清;可按前面描述里面的方
式,参考旁边建筑底图文字处理;
4、文字和管线交叉处理,移动文字或断开管线
5、管线穿电梯井道、风道等等,穿通高和大厅上空的位置;
6、上下管线标注,上下管线标注无,或只有箭头,没有文字标注,上下层的位置、标
注内容不一致;
7、上下引管线,?管?线?敷设方式,引自(至)?层,要标注清楚,内容一致,上
下位置对齐;
8、平行线粘连;
9、平面图中的符号和图例中的不一致,施工平面图的点位、线缆数量和系统图不一致;
10、标题下应有下划线;
11、各种线路线型,敷设方式标注明确;
12、图块符号有文字的要做到向上或向左;
13、箱子出线应先垂直出,再走斜线;
14、直接从风机或者水泵上拉控制线缆到DDC控制箱;控制器对水泵和风机的控制是
需要将线缆连接到设备配电箱的,而不是设备本身;
15、没有标注出BA监控中心位置;通常在一层监控中心;
16、箱体悬空安装,没有靠墙;
17、控制箱编号重复,或者无规律;
18、标准层,一张图代表很多层的情况,上下引的线缆描述不清楚;
19、配电箱、设备没有名称,没法判断是什么设备;
20、管子不够,穿不完线缆;
21、刻意从门进入房间;
22、设备引线数量和类型标注错误,比如应该用A的线,写成了B,或者数量不对;
23、传感器和执行器安装方式描述有问题;
24、网关没有任何表示;
25、有好几幢建筑的情况,DDC编号没有把楼号加入,出现重复编号;
26、“余同”用的不够合理,距离很远,很难查到的地方也没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