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合集下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包括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设备与器件、电气工程材料与绝缘材料、新能源技术与新型发电机、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以下是我根据对该期刊要求的了解整理的投稿要点。

1.投稿范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接受电机工程领域相关学术论文的投稿,包括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技术报告等。

2.投稿方式:投稿需要通过学报官方投稿系统进行在线投递。

具体投稿系统的链接可以在学会官网或学报主页上找到。

3.投稿要求:
-投稿的论文必须是未在他处发表的原创性研究。

如果论文之前在会议上发表过,需要进行扩充和修订,并注明具体的会议名称和日期。

-论文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应当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论文应当有清晰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摘要、引言、理论和方法、实验与结果、结论等部分。

摘要需提供中、英文两种语言版本,以便读者了解研究的概要。

-论文应当有详实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合理的论证和推导,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论文中的数据、图表、图像和表格等应当清晰可辨,图表和图像应当有适当的标注和说明。

-如果论文中有使用到别人的工作成果,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用和致谢。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要求的整理,具体的要求可能与期刊官网上的信息有所出入,请以期刊官网上的具体要求为准。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 上 海 电力 学 院 学报 》 征 稿 简则
《 上海 电力 学 院学报 》 ( 双月 刊 ) 系 国内外公 开 发行 的学术 性 刊物 , 是上海 市 高等学 校 (自然科 学 版 ) 优 秀 学报 , 由上海 市教 委 主管 , 上 海 电力学 院主 办. 本 刊主 要 发表 电力 、 电机 、 热 能动 力 、 企 业 管理 、 计 算 机技术 , 以及 相关基 础 学科 ( 数、 理、 化、 力学 ) 等 的研 究 成 果 , 也 刊 登 含有 电力 内容 的 文科 类 论 文 . 除 出
1 O . 与作 者 约定
本 刊标 准支 付稿 酬 . ( 2 ) 请 勿一 稿两 投 或多投 . 刊 出的来 稿 如发 现 一稿 两 投或 多 投 , 将 酌 情 罚款 , 以补偿 本 刊经 济损 失 . 来稿 一律 不退 还 , 请 自留底 稿 . 自稿 件发 出之 日起 3个 月未收 到本 刊决定 刊 登 的通 知 , 请
强 调 的观点 . 采 用第 三人 称写 法 , 不用 “ 本文 ” 、 “ 作者 ” 、 “ 笔者” 等作 为主语 , 字数 1 5 0~ 2 0 0字 , 英 文 摘 要
与 中文 摘要 须 文意一 致 . 5 . 正 文标题 层次 6 . 图 表 一级标 题 1 , 2 , …, 二级 标题 用 1 . 1 , 1 . 2, …, 三级 标题 用 1 . 1 . 1 , 1 . 1 . 2 , …, 以此类 推. 标题 层 次一 般不 超过 4级 . 文中图、 表应 有 自明性 , 且 随文 出现 . 图 以 8幅 为 限. 插 图下方 标 出 图序 ( 图1 , 图2 , …) 获 得基 金 资助产 出的论 文应 在 篇 首页 地 脚处 注 明资 助基 金 名 称 的 中文全 称 , 并 和图题 ; 表 格请 用三 线表 ( 必要 时 可加 辅助 线 ) . 表格 上方 给 出表序 ( 表1 , 表2 , …) 和表题 . 7 . 基金 论 文注释

化工学报投稿要求

化工学报投稿要求

化工学报征稿简则1 《化工学报》是由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发行。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化工类第一名。

读者对象为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和相关过程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2 化学加工技术(简称过程技术)是一系列重要工业部门如化学品制造、石油炼制、冶金、建材、合成材料、食品与饮料、制浆造纸以及日用化学品等工业的技术基础,化学工程学(简称过程科学)是过程技术的科学基础。

本刊主要刊载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在这一方面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快速报道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接受读者来信,展开学术讨论;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

按研究领域分成如下栏目:(1)热力学;(2)传递现象;(3)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4)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5)分离工程;(6)过程系统工程;(7)表面与界面工程;(8)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9)能源和环境工程;(10)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11)现代化工技术;(12)其他。

过程科学的生命力还充分体现在它迅速向生物、信息、新结构与功能材料、新能源、环境工程、过程安全与危险品管理等高新技术领域渗透,推动其发展;体现在它作为过程技术的科学支撑体系始终在不断完善与深入。

因此,本刊尤其欢迎在这些新兴、交叉和共性基础领域里过程科学原理新发现、新应用的原始研究论文。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3.1 来稿一律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

投稿前请详细阅读“投稿指南”。

3.2 来稿可自投,也可经作者所在单位学术部门推荐。

研究生论文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合作论文必须征得合作者同意。

切勿一稿多投。

以“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发表的文章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结束后仍可以“研究论文”形式在本刊重新发表。

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著作权,原封不动地引用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图、表必须同时提供授权证明,本刊不承担因作者著作权而引起纠纷的任何责任。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1.文稿: 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 数据可靠, 条理清楚, 论述有据, 文字精练, 图表简明。

涉及产量性状或受环境影响大的试验, 要求有2年以上的重复, 并须对数据作统计分析。

综述性文章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撰写, 其内容能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为加强国际交流, 可用英文写稿, 附中文摘要。

“研究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和图版),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5个部分; “研究简报”一般不超过5000字。

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作者联系方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投稿方式: (1) 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http://zwxb.china /); (2)通过E-mail投稿(zwxb301@; xbzw@ )。

投稿格式: Word文档, A4页面, 1.5倍行距, 正文5号字, 单栏, 四周留空, 以便修改。

2.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

中文“研究论文”的英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5个要素, 500词。

内容尽可能详细, 即应写出论文的重要研究背景, 主要研究目的,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结果和结论, 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 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和数据)。

字数多于中文摘要。

英文“研究论文”、中文“综述”和“研究简报”的英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 200~300词。

3.计量单位: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如: m(米)、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英文论文与英文文摘中用ha)、t(吨)、Pa(帕斯卡)、mol(摩尔)、cM(厘摩)、U(酶活力单位)等。

溶液浓度用mol L-1或mg L-1等表示, M、N、ppm、亩等已停止使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部
【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8)2
【摘要】1.征稿范围《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

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研究论文。

本刊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实践与发展等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实行优稿优酬、优先刊登政策。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2.《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3.《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4.《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5.《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

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Vol34No3 Sept2020第34卷第3期2020年9月文章编号:1009-444X(2020)03-0278-06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钟胜利,林尧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零能耗建筑是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梳理文献介绍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的节能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贡献率较大;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保温系统应优先考虑;对于夏热冬暖地区,提高外墙的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的意义不大.针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志码:AReview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Zero Energy Building in ChinaZHONG Shengii,LIN Yaolin(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Zero energy build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lieve energy tension and solv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supply shortage,which can e f ective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energy-savingdesignofthezeroenergybuildingenvelopeindi f erentclimatezonesin China was introduc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energy-saving design of exterior wa l s,exterior windows and roofs,theinfluence of zero energy building envelope design parametersin di f erent climatic regions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eresultsshowthatthecontributionofwindow wa l ratioto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s largerinseverecoldandcoldregions,theheatpreservationsystemoftheenvelopeshouldbegivenpriority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s,but for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regions,improvingtheheattransfer coe f icientvalueoftheouterwa l hasli t lesignificancefor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 Relevantsuggestions wereputforwardfortheenergy-savingtechnicalproblemsofzeroenergybuildingsenvelopestructure,andthe developmentofzeroenergybuildingsinChinainthefuturewasprospectedKey words:zero energy building;envelope structure;energy saving design收稿日期:2019-12-17作者简介:钟胜利"995-),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E-mail:zhongshenglijx@通信作者:林尧林(197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建筑与建筑节能.E-mail:ylin@第3期钟胜利,等: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279-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建筑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1(,与全球比例接近.另外,在一次能源消耗方面,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⑵.建筑能源消耗过高会导致中国能源短缺情况恶化,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降低,不利于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因此,在能源匮乏的情况下,发展零能耗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弊病.从能源结构形式上来看,我国70%左右的能源是由煤炭提供的⑶,燃煤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的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有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当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2%&,建筑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因此,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发展零能耗建筑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由于成本、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原因,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另外,我国疆域辽阔,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不同气候区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我国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自身特点.基于上述内容,本文首先从外墙、外窗以及屋顶3个方面介绍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然后研究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后针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难题提供相关建议.1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顶和地面等,其中,墙体、外窗和屋顶是建筑的主体结构,起到阻隔室内与室外空间的作用,其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有显著影响.有数据表明,围护结构传热造成的能耗损失约占建筑总能耗的75%4.因此,对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种节能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我国已经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示范工程建设实践.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五大气候区范围内,除了温暖地区,其余气候区均有所分布.在寒冷和严寒地区,零能耗建筑外窗采用传热系数小和高气密性的木质框架结构;而夏热冬冷地区则普遍采用传热系数较大的铝合金门窗,玻璃采用低辐射(Low-E)玻璃,为防止太阳照射,考虑外遮阳系统;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屋顶采用绿色节能屋顶,窗户选择Low-E隔热玻璃.表1中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Table1Energy-sav$ngmeasuresforzeroenergybuld$ngenvelopestructure$nd$ferentclmatereg$ons$nCh$na 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建筑类型建筑面积/m2气候区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南京锋尚国际住宅项目5南京住宅建筑75000夏热冬冷外墙采用外保温开放式干挂石材幕墙、断桥铝合金门窗,Low-E玻璃、电动遮阳卷帘天津大学零能耗未来小屋6天津住宅建筑74寒冷采用生态型木结构体系和绿色环保的钢结构部件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外窗采用铝包木实木窗,辰能*溪树庭院B4楼7哈尔滨住宅建筑7800严寒Low-E玻璃,内充氩气,窗外侧设置金属外遮阳卷帘,内部填充聚氨酯阻热材料外墙采用外保温、中间保温、内保温3种保温材万科零碳宅8深圳住宅建筑400夏热冬暖料,屋顶采用绿色保温板,并布置植被,窗户采用Low-E隔热玻璃近年来,我国零能耗建筑发展迅速,一系列标准规范日趋完善.2017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2019年《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颁布实施,我国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指标得以明确,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相应的节能措施,如:光伏建筑一体化已经成为零能耗建筑应用的主流趋势,其结合形式主要包括光伏屋面、光伏幕墙、光伏遮阳板、光伏瓦和光伏门窗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不占用建筑面积的基础上为建筑提供电能,可以实现建筑用电自给自足.位于上海的“汉堡之家”在屋面安装了450m2的光伏发电设备,可满足建筑80%左右的能源需求9.另外,集热蓄热墙和集-28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34卷热蓄热屋顶的应用也可达到降低建筑能耗和维持室内热湿环境的要求.王登甲等[1Q]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Trombe墙式太阳房的供暖性能.与无集热蓄热墙普通建筑相比,集热蓄热墙全天可多得到52.6MJ热量,节能率可达72.8%.陈滨等'11(研究了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对室内湿度的调节作用,对比分析两栋不同墙体建筑的物性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体的建筑比采用普通保温节能墙体的建筑室内相对湿度低20%左右,其热舒适性更好1.1零能耗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墙体是建筑的重要外部结构,其产生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的比重很大.有数据表明,外墙的热损失占围护结构能耗的30%左右'12(.因此,提咼墙体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一步.我国对墙体节能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Q世纪8Q年代,经过3Q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墙体隔热保温技术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新型墙体结构已成为我国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研究热点.华中科技大学的张辉'13(对采用主动式动态空心墙的“QQ0PK建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墙体的传热系数可达Q.Q78W/(m2•K),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朱丽等'14(研究热质墙体在零能耗建筑中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热质墙体在我国昼夜温差大、室内外平均温差大的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武汉科技大学的童亮'勺研究了半导体电热堆冷热墙在近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墙体保温材料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另一大热门研究方向,不同保温材料性能差异较大,导致其节能效果与适应性也会有所不同.邓琴琴等研究了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6种保温材料对系统耐候、抗剪、防火等性能影响的问题,结果表明,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石墨模塑聚苯板、聚氨酯、岩棉带和真空绝热板在近零能耗建筑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还指出,在保温层厚度一定时,保温效果相对较好的是真空绝热板.李德英等'17(通过调研我国近几年近零能耗示范项目得出,在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主要以石墨改性聚苯板(SEPS)外保温体系为主;在寒冷地区,岩棉条和石墨改性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应用较多对于墙体的保温层厚度,并不是保温层越厚建筑能耗越低,庙诗祥等[18]研究得出外墙保温层厚度与相对节能量呈对数关系.一般来说,保温层存在一个经济厚度,该厚度可使建筑节能程度最大化.石俊龙等[19]采用理论计算法和生命周期价值法研究了严寒地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外墙最佳保护层厚度,结果表明,当保温层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板时,外墙最佳保护层厚度为22Q mm,当厚度超过220mm,没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性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零能耗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措施主要是墙体的保温隔热技术.通过一些新型墙体结构的应用,可以明显地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同时,不同气候区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保温层厚度的确定需要因地制宜.1.2零能耗建筑外窗节能设计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最薄弱的构件.据资料介绍,通过门窗的传热损失与空气渗透热损失的热量之和占到整个建筑物热量损失的50%[2Q].因此,对零能耗建筑外窗进行节能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对零能耗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还没有制定相关标准,根据最新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最低的外窗传热系数限值为1.Q W/(m2•K)[21],而一般的木、塑料、钢等普通窗户根本无法达到这一限值.目前,我国大多采用断桥铝合金和塑钢等新型建筑外窗,选用中空玻璃、Low-E玻璃和真空玻璃,它们都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有研究表明,双层中空玻璃比普通单层透明玻璃可降低约一半的热散失.陈一飞等介绍了一种基于阳光辐射的电色层玻璃EC,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更高性能的接近于零能耗的窗体结构,经测试这种零能耗窗体模型的传热系数可达Q.3W/(m2•K)以下.外窗的气密性跟窗框材料、开关窗形式、使用时间以及外窗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其等级大小可以反映外窗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一般分为1〜8级,气密性等级越高,外窗的热损失越小,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白涛研究了建筑外窗气密性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气密性等级对建筑能耗影响有所差异,外窗气密性从1级提高到8级,房间能耗可以降低25%〜37%.外窗的朝向和窗墙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高于墙体的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过大必然引起建筑能耗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的采光、通风以及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窗户来实现,因此在控制建筑窗第3期钟胜利,等: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281-墙面积比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满足通风采光的条件下,考虑节能要求,从而确定适宜的窗墙比.《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规定,北向窗墙比不宜超过0.40,东西向不宜超过0.35,南向不宜超过0.45.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外窗的传热系数、气密性、朝向和窗墙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外窗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我国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有:合理设置不同朝向窗墙比,采用气密性高、传热系数小的外窗材料和设置外窗遮阳构件等1.3零能耗建筑屋顶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最顶部的外围护结构,是造成室内冷热损失的主要路径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屋面产生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8%〜10%'4(.因此,在零能耗建筑设计中,屋顶的节能设计必不可少.对零能耗建筑屋顶进行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传热系数低、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及重量轻的新型保温材料;2)适当增加保温层的厚度,降低热量损失;3)布置防水排汽层,使保温层的含水率保持平衡;4)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生态节能屋面.目前,我国对零能耗建筑屋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温隔热性能方面,绿化屋顶可以增强屋面对室外热作用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有研究表明,建筑屋顶绿化设计能够使建筑的室内和周围环境温度最高下降4K,同时建筑环境温度每下降1K,建筑内部空调在容量方面可减少6%'5(.任婧等研究了屋顶绿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屋顶绿化措施后,济南、上海、广州全年能耗最大节能率分别为5%、6.6%、9.3%.刘慧慧等对绿化屋顶的构造及其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节能降温效应,结果表明屋顶绿化可使建筑屋面平均温度降低3K,从而可以相应地降低室内空调能耗.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对零能耗建筑屋顶的节能措施主要从屋顶的保温隔热入手,可以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同时,采用绿色节能屋顶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2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减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从而有效地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标准规范来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限制.我国在2019年制定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也给出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高于居住建筑;对于屋面的传热系数限值,除了夏热冬冷地区,其他气候区公共建筑屋面的传热系数限值均高于居住建筑;对于外窗,所有气候区公共建筑的传热系数限值均高于居住建筑.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时间长,能耗高,所以对围护结构热性能要求较高.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界定对今后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表2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Table2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limits of envelope structure in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W/(m2•K)建筑类型围护结构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暖地区外墙0.10〜0.15010〜020015〜040030〜080020〜080居住建筑屋面0.10〜0.15010〜020015〜035025〜040020〜040外窗'&0'&2'2.0'25'20外墙010〜025010〜030015〜040030〜080020〜080公共建筑屋面010〜020010〜030015〜035030〜060020〜060外窗'&2'&5'2.2'28'2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建筑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围护结构节能技的节能水平,不同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对建筑能术方面,而通常单一节能技术的应用无法达到建耗的贡献率有所不同.在我国,对建筑能耗影响筑耗能的限值标准.在零能耗建筑的设计中,往-28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34卷往需要考虑多种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分析各个围护结构关键参数对能耗的影响程度,将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组合配置,可以实现建筑侧能耗需求最小化目标.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寒冷和严寒地区,窗墙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保温系统则需要主要考虑;在夏热冬暖地区,外墙的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的贡献率较低,提高其值对建筑节能作用不大Table3表3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In-luenceo-envelopestructuredesignparameterson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ndi-erentclimateregions研究者地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结果金林辉等[28]夏热冬冷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理论与实测对比的方法,对两幢“零能耗”住宅进行理论与实测对比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零能耗”住宅节能技术对能耗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围护结构真空保温、相变材料应用、热回收技术.冯国会等[29]严寒通过建立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模型,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围护结构〜亠i设计关键参数对能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窗墙比(供冷能耗)对建筑能耗影响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最大,其次为外窗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供热能耗),屋面传热系数影响最小胡松涛等[3Q]寒冷利用软件模拟研究了青岛地区不同朝向和窗墙比对建筑负荷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正交模拟试验比南向和北向,东西朝向对建筑负荷的影响较大.同时得出了该地区适宜的南向、东西向、北向窗墙比分别为0.38&.36&.23.黄冬娜[31]夏热冬暖通过正交分析,探究了以广州为例的夏热冬暖地区高热工性能和高气密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降低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对建筑的节能效果最正交试验分析好,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宜小于0.3,外墙传热系数宜取1.2W/(m2-K),屋顶传热系数则宜维持0.8W/(m2-K)左右,外窗传热系数最高节能贡献率仅为1.3%.3结语本文通过对零能耗建筑的研究分析,总结得出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对于寒冷和严寒地区,窗墙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是节能设计的关键参数;在夏热冬暖地区,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贡献率最低.本文还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节能设计措施在寒冷和严寒地区,应优先选择传热系数小和高气密性的木质框架结构;在夏热冬冷地区,玻璃应采用低辐射Low-E 玻璃,并设置外遮阳;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应选择绿色节能屋顶和Low-E隔热玻璃;光伏设备和集热蓄热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更好地实现建筑零能耗目标零能耗建筑已成为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零能耗建筑技术方面,还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因此,在进行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在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以及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健康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THBREC).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R/OL].(2020-03-21)2020—04—05]https:///?ky/Article250/96html[2]王庆一.2019能源数据[EB/OL](2019-12-01)[2020—04—12]https:[//Reports-zh/report-lceg-20200413-zh[3]DANLAMI S M,TANG Z H,ABDULLATEEF OI,et al China's energy status:A critical look atfossils and renewable options[J]•Renewable and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8(81):2281—2290.[4]张元会,吉柳或,李强.净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的研究与应用[J]建设科技,2020(12):6669第3期钟胜利,等:我国零能耗建筑研究与发展综述・283・[5(陈亚君•建立低碳居住系统:南京锋尚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13(3)34-37.[6(佚名•零能耗”的*未来小屋”在天津大学落成[(•农村电气化,2010(5):54[7(佚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我国严寒地区首个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辰能・溪树庭院建设科技,2014(21)51-52.[8(焦杨,龙玉峰,丁宏.万科零碳中心绿色性能设计的解读与思考[J(绿色建筑,2012,4(4):10-15.[9(施彭格勒・维朔勒克,迪特尔特・罗伊姆许塞.2010上海世博会汉堡之家[J(世界建筑,2010(2):8487[10(王登甲,刘艳峰,刘加平,等.青藏高原地区Trombe 墙式太阳房供暖性能测试分析太阳能学报,201334(10):18231828[1(陈滨,孟世荣,陈会娟,等•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对室内湿度调节作用的研究暖通空调,2006(3):4246[12(罗磊,汪斌.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墙体节能技术及方法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05-106.[13(张辉•氐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4(朱丽,熊伟丞,王一平,等.热质墙体在我国的热适应性研究建筑科学,2010,26(2):88-93.[15(童亮.近零能耗建筑半导体电热堆冷热墙应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6.[16(邓琴琴,江威,赵矗,等•近零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检测研究[(建筑节能,2018,46(8)!3-18. [7(李德英,王艺霖,邓琴琴,等.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131-139.[8(庙诗祥,张伟林•合肥地区典型外保温系统保温层最优厚度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1)!0-53.[9(石俊龙,程大磊,林晓波,等•严寒地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研究北方建筑2017,2(1)!596265[20(潘玉勤,原瑞增,孙旭灿,等.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示范云松金域华府项目高性能外窗应用技术浅析建筑节能,2020,48(8):24-27,32.[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9[22(陈一飞,李琼,倪英杰.零能耗窗原理及其性能指标分析[(门窗2008(11):38-40.[23(白涛.建筑外窗气密性与能耗关联研究绿色建筑,2013,5(5):52-55.[24(姜立东.屋面节能技术新进展居业,2014(7): 5558[25(桂益君,朱吟•零耗能”建筑屋顶设计探究智能城市,2019,5(7):127-128.[26(任婧,闫春辉,赵莹莹,等.屋顶绿化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模拟研究建筑节能,2020,48(4)33-3851[27(刘慧慧,张高锋,黄云,等•基于屋顶绿化热工性能研究节能降温效应[(建筑节能,2016,44(11):46-51 [28(金林辉,谭洪卫.上海地区“零能耗1主宅节能技术适应性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32(2)3438[29(冯国会,徐小龙,王悦,等.以能耗为导向的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6):1069-1077. [0(胡松涛,李立健,刘国丹,等•青岛地区公共建筑基于建筑能耗的合理窗墙比探究[(建筑科学2016,32(6):8589[1(黄冬娜.广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指标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编辑:林立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 线文 献]作 者 . [ B OL . t : 下载 N期 在  ̄ E / ]ht须声明只投本刊,对一稿多投造成的经济损失

必须 予 以赔偿 ;作者应 保 证对作 品拥 有合 法 的著

作权 ,本 刊不承担 由于作者 原 因产 生 的著作权 纠纷 的任 何连 带责任
并在 文
多种参考文献标 弓要求: f
[ 连续 出版 物]作 者.文题 [J F名, 卷( :起 始页码 一 Jl U 年, 期) 终止 页码 [ 著]作 者 名[ . 专 M]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著】作 者. 名[ 译 者 f 译 书 M] Ⅲ扳地 : 出版 者, 出版年 . [ 论文 集j作 者 文题 [ ] c 出版 地: 出版者 , 版 年 起 始页码 . I 页码 . } H 终 f


3 参考 文献
参考 文 献采用 顺序 编码 制 ,列 出的参考 文 献 限于作者 直接 阅读 过 的

最 主要 的且发表 在 正 式 出版 物上

的文献 。本 刊要求 一篇 文章 引用参 考 文献 至少 1 。参考 文 献 的著录 ,按 文稿 中引用 顺序 排 列 0条
内相应位 置用 上 角标 注。

[ 利]专 利 中请者. 利题 名: 专 专利 圈别, g利 号[ ] P 发布 H期

[ 技术 标准]主要 责任 暂. 标准 编 标 准名称 f] s 出版 地 : J 普, f版 j 出版 年.

[ 术报 告]作 者. 题[ 报 告代码 及 编 号 地 名: 技 文 Rl 责任 单位 年 份.

[ 论文 集】 著 析 出文 献 ) J 文献 作者 . 出文献题 名 [ 】 专著 要 责任 者 g著题 名: 他题 名信 息. ( 专 析 f f 析 c/ / 其 出版 地 ,{ 者, }版 { 出版 年: 出文 献 贞码 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50)5
【摘要】《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是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3.《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4.《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5.《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1)1
【摘要】尊敬的各位专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长期以来得到了土木工程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支持,学术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期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特向各位专家约稿。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2.《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3.《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4.《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5.《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文献 , 应是 最主 要 的 、 发表 在正式 刊 物上 的文献 列入 ( 一般 文献 列入 不超 过 1 O条 )并 由作 者对 照原 文核 ,
实 。文献标 引序 号请按 文 中引用 顺 序依次 排列 , 并注 意在 引用 处标 上对应 的序 号 。
参 考 文献著 录格 式
[]期刊文章 : 1 作者. 名[] 刊名 , 题 J. 出版 年 , 卷号( 期号 )起止页码 : E]专著[ 、 2 M] 论文集 E ] 学位论文 [ _ 报告[ ] 作 者. C、 D、 R : 书名. 出版地 : 出版社 , 出版年 : 页码 []专利的著录格式 : 3 专刊 申请者. 题名. 国别 : 专利文献种类 , 专利号. 出版 H期 []报纸文章 : 4 作者. 名I . 题 N] 报纸名称. 出版 日期 , 版次 []国际 、 5 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I ] s [2电子文献 : 6 作者. 题名[ 数据 D 程序 C 电子公告 E ] 文献 出处. B、 P、 B. 发表或引用 H期
8 本 刊逢每 季 的末 月 出版 , 稿 周 期 一 般 在 四个 月 左 右 。对 录 用 的稿 件 , 刊 充 分 尊重 作 者 的 观 、 用 本

点, 但有权修改或删节 , 不同意删改者请投稿时注明。限于人力 , 本刊一般不办退稿事宜 , 请作者 自留稿
底 。作 者投稿 时 , 勿一 稿 多投 , 请 自投稿 H起 , 四个 月未 收到 录用通 知 , 自行 另作处 理 。 凡 再
《 海应 用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上 自然 科学 版 ) 征稿 简则
《 海应 用技 术学 院学报 ( 上 自然 科学 版 ) 是上 海应 用 技术 学 院 主办 的 自然 科学 类 综 合性 学 术 刊物 , 》 主要 刊登 我 院机械 工程 、 电子 工程 、 计算 机工 程 、 土木 与建筑 工程 、 环境 与能 源工程 、 料工 程 、 材 生物 与食 品工 程 、 化学工 程 、 经济 与管理 工程 、 工程 管理 以及 相关 的交叉 学科 和相应 的基 础理 论 等 A然 科 学 和工 程技术 方 面 的学术论 文 、 究 报告 、 研 综述 、 技改 成果 、 技信息 等 。适 当刊登 一部分 外稿 。主 要读者 对象 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佚名
【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50)2
【摘要】《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以纺织纤维材料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中文学术期刊。

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北大核心)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入选了《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2版)》(T2级),多次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

为保证刊物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刊的编排规则,特制定本简则。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2.《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3.《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4.《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5.《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征稿简则《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是由海军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除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收录外,还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

主要刊载本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校外作者在国家、省、部级各类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并有选择地发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科技人员或在读博士生撰写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1投稿约定1.1投送本刊的稿件,不得涉及国家和军事秘密。

投稿时,军队、军工系统以及其他涉密单位的作者必须同时出具单位保密审查证明。

1.2文稿须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并提供电子版光盘。

校内作者当面交编辑部,校外作者可寄至武汉解放大道717号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430033)或发至学报唯一互联网邮箱****************.com。

校外作者务必注意,学报目前未在国际互联网设立任何官方网站,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代为收稿,也不会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等费用。

1.3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者如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1.4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2个月后,作者可查询审阅结果。

联系人:马曲立主编,联系电话:0781-602398(军线),************(地方线)。

3个月后无音讯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1.5来稿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署名等)。

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不同意改动者,来稿时请注明。

《工程技术》收稿要求

《工程技术》收稿要求

《工程技术》收稿要求
《工程技术》是一本专业性的学术期刊,它通常会对投稿稿件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投稿者需要确保其稿件具有以下特点:
1. 学术性和创新性,投稿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创新性,能够为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完整性和准确性,稿件应当是完整的研究成果,数据和结论应当准确可靠,能够经得起学术和实践的检验。

3. 文字表达规范,投稿的文字应当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4. 参考文献规范,稿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当准确无误,符合期刊的引用格式要求。

5. 未发表和重复性,投稿的内容不应当在其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也不应当有重复发表或剽窃他人成果的情况。

此外,不同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投稿者在投稿
前最好仔细阅读《工程技术》期刊的投稿指南,以确保自己的稿件符合期刊的要求。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照明工程学报》China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Journal(CN11-3029/TM,ISSN1004-440X)于1992年创刊,中科学技术管、中照明学的学术期刊,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俄罗《文》(AJ,VINITI)、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JSTChina)、数、中学术期刊综合数、中学术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中期刊()数据库、中学术期刊文摘数、中中网等收录,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14-2020年连续七年为中国科技期刊,是照明学术期刊。

一、办刊宗旨与主要栏目办刊宗旨:反映照明学术的、照明领域的成果,照明最新科技,照明与设计、照明 产品、照明工品案例以照明照明的学术、,为关策、科、大生产提*主要栏目:特、视觉与颜色、图像技术、照明、照明、照明、照明工程设计与研、照明技术、照明技术与、计量与测试、智能照明、照明学科发、照明工程设计案例、照明、影视照明、新能源照明、照明、照明、文旅照明、照明设计、中国照明学会及照明学术活动报道、国际照明与技术报告等*二、征稿要求与作者须知1.论文合家方针政策,充分体现照明领域的新成果、新趋势,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论文与照明关*2.论文要符合国家相关与要求,论文要中英文、、工单位、摘要、关键,中文对应*正文:,号;一:,三号,;:,号,;三:,号,;文:Times New Roman;明文献,按照的序的,(刊)名称、页码、作者、(期号)等;文中图表I 配上文字说明*3.稿件请以WORD文档的方式发送至**************,投稿时请提供详细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等,陆《照明工程学报》网站http://www.zmgx.chinajournal,/在线投稿*4.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对已刊发的稿上网权;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收取版面费,并支付稿酬*,检索机构报送上网,届再向作者另付稿酬;期刊岀版后,赠送样刊2本*5.来稿一律不退还,请自留底稿;已刊发稿件的、电子数网络传播权归本刊所有,本刊在网上传播*请勿一稿多投,其他物及网络上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本刊不予转载*6.对于已刊发稿件,著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已被多家数收录,彳将文章,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自愿接受上述约定*7.本刊优先刊登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本刊已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三、其他《照明工程学报》以其的创新性、科学性、学术前瞻性,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照明工程公司、照明设计、照明产品生产府相关关人员的*《照明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本为150元/年,邮发代码:80-436*欢迎#$,欢迎%&!(微信公众号:zmgcxb)(采编系统平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佚名【期刊名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20)001【摘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汽车、航空、服装、材料、机械、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工、环境与能源、数理化科学、经济与管理学等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

学报在发表校内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竭诚欢迎校外作者投稿。

本刊为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为保证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刊的编排规则,特制定本简则。

1投稿约定1.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校外作者可将稿件寄至本刊编辑部(暂不接受网上投稿)。

凡初审符合要求的稿件,每篇收取100元审稿费后开始进行正式评审。

1.2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

文稿自收到之日起,4个月内本刊发出是否录用通知;逾期请及时向编辑部查询。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1.3编辑部将按照规范的程序,聘请校内外有关同行专家评审(二审制),编辑部将根据评审意见公平、公正地决定稿件的取舍。

1.4本刊现为纸张印刷版一光盘版一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刊模式,凡本刊刊用的稿件,将同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1.5稿件文责自负。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

【总页数】1页(P封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相关文献】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24(24)10
【摘要】《科学技术与工程》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总页数】1页(PI0001)
【作者】《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2.《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3.《科学技术
与工程》(旬刊)征稿4.《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5.《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学报》征稿简则

《水产学报》征稿简则

《水产学报》征稿简则
佚名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2024(48)1
【摘要】本刊为水产类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月刊,每月1日出版),主要刊登能反映水产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水产科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和
前沿理论,以及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

欢迎国内外水
产科学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资助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将优先发表。

【总页数】1页(PI0002-I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水产学报》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佚名
【期刊名称】《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8)3
【摘要】《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白城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

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本刊的学术影响力,本刊欢迎学界朋友踊跃赐稿。

现将有关征稿事宜敬告如下:1.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新意,论证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文篇幅在5 000字以上。

文章为原创作品且未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复制比不超过15%。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2.《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3.《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4.《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5.《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 图 须 符合 制 图规 范 。 图 中文 字、 符号、 1 . 3 编 辑部 将按 照规 范 的程 序 , 聘 请 校 内外 有 关 同行 专 相 应 的英 文 名 , 标值 线必 须 写 清 , 标 目应 使 用 法 定计 家评 审( 二 审制 ) , 编辑 部根 据 评 审意 见公 平 、 公 正地 决 定 纵 横 坐标 中的标值 、
nd w h a t c o n c l u s i o n s c a n y o u d r a w( 全 面 罗列 结果和 结论) ; 意 义的 学术论 文 。 学报 在发 表 校 内作 者 最新 研 究成 果 的 a
同时, 也 竭诚 欢迎 校 外作 者投 稿 。
④ Wh a t i s o r i g i n a l i n y o u r p a p e r ( 通 过 ② 和 ③ 两 方 面 内容 展
本 刊 为教 育部 和上 海 市 高校 优 秀科 技 期 刊 。为 保证 示 文 中创新之处) 。 中英 文摘 要 一 律 采 用 第 三人 称 表 述 ,
1 . 2 来稿切 勿一稿 多投 。3个 月 内本 刊 发 出是 否 录 用通 下 角标及 易混淆 的字母 应打 印清楚 , 并 用铅笔作 出标注 。 知, 逾 期请 及 时 向编辑部 查 询 , 来稿 一律 不退 。 2 . 6 文 中 图、 表应 有 自明 性 , 且 随 文 出现 。 图 、 表 名应 附
下: ①期 刊 : 作 者. 题名 _ J ] . 刊名, 出版 年份 , 卷( 期) : 起 止
2 来 稿 要 求 和 注 意 事项
页码 ; ② 专著 : 作 者. 书名[ M] . 版 本. 出版 地 : 出版 者 , 出
页码 ; ③ 论文 集 : 作者. 论 文集 名 E C 3 . 出版 地 : 出版 2 . 1 来稿要 求论 点明确 、 数 据 可靠 、 逻辑 严 密 、 文字精 炼 。 版年:
主 要- T I J 登汽车、 航 空、 服装、 材料 、 机 械 、自动 化 与 计 算机 Wh a t y o u w a n t t o d o ( 直接 写 出研 究 目的, 可缺 省 ) ; ② Ho w
技术、 化工、 环境 与 能源 、 数理化、 经 济 与 管理 学等 有 创新 y o u d i d i t ( 详 细 陈述过程和方法) ; ③ Wh a t r e s u l t s d i d y o u g e t
稿件 的取 舍 。
量单 位 ( 一 般 不 用 中 文 表 示) 。 文 中 表 格 一 律 用“ 三 线
, 表 的 内容 切 忌与 图和 文字 内容 重复 。 1 . 4 本刊 现 为纸 张印 刷版一 光 盘版 一 网络 版 , 三 位 一 体 表 ” . 7 文 稿章 节 编 号 采 用 三 级标 题 顶格 排 序 。一 级 标题 的 出刊 模 式 , 凡本刊刊用的稿件, 将 同时 编入 《 中 国学 术 2
2 . 1 . 2 , …排 序 , 引言不排 序 。
. 8 参 考文 献应 是 文 中 直接 引 用 的公 开 出版物 , 5 ( ) 以 1 . 6 来 稿 一 经 采 用, 即按 篇 酌致 稿 酬, 并 赠 送 当 期 2 上 为 近 5年 出 版 的 文 献 为 宜 。 各 类 文 献 的 著 录 格 式 如 学报样 刊 。
质量, 根 据 国 家标 准 和 本 刊 的 编 排 规 则 , 特 制定 本 简则 。 不 使 用“ 本 文” 、 “ 作 者” 等 作为 主语 。 2 . 4 关键词选 词要规 范, 应 尽 量 从 汉 语 主 题 词 表 中 选
1 投 稿 约 定
取, 未被 词表 收 录 的 词如 果 确 有 必要 也 可作 为 关键 词 选
《 上 海 工 程 技 术大 学 学 报》 征 稿 简 则
《 上 海 工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 是 上 海 市教 育 委 员会 主 而存在 。 中文摘要 一 般 不 超过 2 0 ( ) ~3 ( ) ( ) 字, 英 文 摘要 须 管、 上海 工程 技 术大 学主 办的 自然科 学综 合 性 学 术期 刊 。 与 问题 : ①
文稿 必须 包括题 名 、 作者姓名、 单位( 具体 到 学院 ) 、 邮编、 者, 出版年; ④学位论文 : 作者. 题名[ D ] . 出版地 : 出版单 年份 ; ⑤ 专利 文献 :专利 申请 者. 题名 : 专 利 国别 , 专利 中英文 摘要 、 关键 词 ( 3 ~8个 ) 、 中 国 图书 资料 分 类 号 、 第 位,
期刊 ( 光 盘版 ) 》 。
形如 1 , 2 , 3 , … 排 序 。二 级 标 题 形 如 1 . 1 , I . 2 , … ;2 . 1 ,
. 2 , … 排 序 。三级 标 题 形 如 1 . 1 . 1 , 1 . 1 . 2 , … ;2 . 1 . 1 , 1 . 5 稿 件 文责 自负。编 辑部 对 来稿有 权作 技 术和 文字 性 2 修改, 实质 性 内容 的 修 改 须 征 得 作 者 同 意 。
1 . 1 来稿 必 须 具 有 创 新 性 、 学术性、 准确性 和规 范性。 用 。 中英 文 关 键 词 应 一 一 对 应 。
. 5 论 文篇 幅( 含 图表 ) 限6 0 0 0 字 以 内。正文( 含 图表 ) 中 作 者 可将稿 件 寄至 本刊 编辑 部 或将 电子 版发 送 至 x u e b a o 2
@s u e s . e d u . c n 。 校 外稿件 凡初 审符 合 要 求 , 每篇 收取 1 0 0 的量和 单位的使 用必须符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法定计量单 位 元 审稿 费后 再 开始进 行 正式评 审。
最新标 准。文稿 中外文 字符 的 大小 写 、 正 斜体 、 黑 白体 、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