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1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一中2013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政史地综合卷(总分150分)
历史部分
20.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候,实行分封制,如姜尚分封到齐地,当地多以姜姓为姓。

故应选A.
21.商周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民主推选制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地长子继承是王位世袭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以来最高权力传承的制度。

故应选B。

22.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规定,诸侯要服从天子的调遣,跟随周王作战,而这一行为的实现,以烽火为号进行联系。

题干中的内容说明当时诸侯还服从周天子的调遣“诸侯悉至”。

故应选C.
23.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

第④项表述有误。

故应选C。

24.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

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D。

民主色彩【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故应选B.
25.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C。

邹忌变法D。

商鞅变法【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后来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邹忌在齐国进行变法。

故应选D。

26.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听命于皇帝,最终国家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至高无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故应选A。

27.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

法律细密、严苛D。

实行三公九卿制【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官员和地方的郡守、县令统一由皇帝任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权力高度集中是其突出特点。

故应选B.
2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郡县制.商鞅变法使秦国开始实行县制,后逐渐形成郡县制度。

题干所描述的正是这一现象。

故应选C。

29.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郡县制。

在秦朝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亲自任命,直接听命于皇帝。

这样使地方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故应选C。

30.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实现了大一统,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故应选C。

31.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
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汉武帝时,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成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为后代所沿用。

故应选B。

32.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D。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项表述错误,故应选C。

33.史书上说“汉承秦制”。

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D。

选官制度【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代所沿用,这一制度中的核心内容是皇帝制度。

故应选C。

3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②其创立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虽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打下了以后行政区划的基础.故应选D。

35.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时丞相掌握大权,是一人之上下,万人之上;到了唐朝,其职权一分为三,分由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掌握,最后集权于皇帝,是一种分化事权以达集权之目的的制度。

尚书省掌握行政权力。

故应选B。

36.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

分封制D.科举制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地方掌握大权,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后代基本上没有沿用;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郡县制是自秦以来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稳定。

行省制度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制度.故应选B。

3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下,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它使一般平民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于统治阶层,打破了自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

故应选C。

3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
A.防止宰相权重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

扩大民主权利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宰相制度.唐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将丞相一人所掌握的权力一分为三,分由门下、中书、尚书三省掌握,最后集权于皇帝.这样,即防止了丞相大权独揽,又集权于皇帝手中.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应选A。

39.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

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D。

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隋唐时期又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又有不断的改变。

C 项表述错误。

故应选C。

62。

(历史)阅读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请回答:
(1)周天子为什么要大封诸侯?能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有哪几类
人?(4分)
(2)概括诸侯对周天子承担什么义务?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6分)
【答案】
(1)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4分)
(2)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6分)
【KS5U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的知识,从西周建立的背景、分封的对象等方面回答。

第(2)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从分封制的内容上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历史)20—24 ABCCB 25—29 DABCC 30—34 CBCCD 35—39 BBCAC
二、非选择题
62. (1)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