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下列不是商品的是( )
①苹果公司最新上市的iphone5手机②同学赠送的Hello Kitty公仔作为生日礼物
③某农户自己种自己吃的炭步芋头④广东省援助甘肃舟曲灾区的赈灾物资
A.①③ B。

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品有关的知识。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是否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它是劳动产品,二是它是用于交换.凡是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物品都不是商品,不要自己想当然。

②③④符合商品的含义及属性,是商品;苹果公司最新上市的iphone5手机是劳动产品,但不一定用于交换,①不是商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商品的含义及属性
2.2015年春节期间,刚领到4000元工资的小王在商场看中一件标价800元的服装,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支付了500元。

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随着赊账买卖出现的是支付手段;在国际上购买商品是世界货币。

4000元工资,标价800元,支付了500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适合题意。

考点:货币的职能
3.2012年7月21日,100英镑兑换1042。

00元人民币;到2012年10月22日,100英镑兑换1043.67元
人民币。

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B.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C。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100英镑兑换的人民币增多,这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

考点:外汇和汇率
4.我国的人民币( )
①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②它的购买力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在商品交换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④它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国家对纸币的发行是“三有权”(有权发行、有权决定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面值)、“二无权”(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①③④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5。

由于我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A。

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

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水平。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

这说明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A适合
题意;B、C、D均是错误的。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6。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

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甲或丙商品的粉底液求量增加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甲的价格下降,则甲的需求会上升,甲的替代品的需求会下降,甲的互补品的需求会上升,对应的是乙减少,丙增加,①④适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7。

商品市场上存在“优质优价”的现象,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①优质商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低
②优质商品质量好,使用价值大,所以价格高
③优质商品质量好,需求量大,需求影响价格,所以价格高
④优质商品成本高,价值量大,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高
A。

① B。

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是指商品的质量好价格高,①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不决定价格,②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③④分别从“优质”商品“优价”的原因角度进行分析,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8。

信用卡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之一。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金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B。

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
C.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D.银行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支票
【答案】B
考点:信用卡和支票
9。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1981年为56。

7%,1988年为51。

4%,1992年为53%,2006年降低到35.8%,2012年则进一步下降到36.2%.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用在家庭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逐步减少 B.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食品供应增加造成食品价格持续下降 D。

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下降,指的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缩小,并不是说食品支出的绝对数额缩小,A说法错误;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B适合题意;物价下降不是根本原因,C与题意不符;D是表现,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10。

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

“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
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②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A。

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租生活是租赁消费,②错误;租生活方式提高了商品的循环利用价值,但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消费方式决
定,①错误;③④是对租生活的正确理解,故该题答案选D。

考点:消费类型、消费原则
11。

时下,人们对餐桌上的蔬菜安全问题越来越关心。

有些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3-5倍,甚至十几倍。

尽管有机菜价格高一些,但吃得健康比什么都划算。

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②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符合价值规律
③不符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④贯彻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追求健康的消费心理驱使下,进行有机食品消费,说明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贯彻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②说法错误,应排除;有机蔬菜虽然价格稍高,但并未超出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考点:消费心理、正确的消费原则
12.商品的价值量()
A。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受供求关系影响
C.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的 D。

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A、B、C 均是错误的,D适合题意。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13。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

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②④适合题意;①③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14。

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

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祖线放在同一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

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C。

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D。

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解决国家不同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是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不同的商品价值量不同,价格自然不同;同一种商品价格不同,是因为价格受供求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由此可以判断,C适合题意;A、B、D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15。

2014年12月首都八部门发起“绿色生活好市民”评选活动,倡导低炭生活、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保护消费者健康
B.节约资源、能源
C.可持续性消费
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指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反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C适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考点:绿色消费
16。

张先生一家三口人。

张先生开了一家服装店,收入水平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主管,收入也比较高。

女儿在读大学.他们在一小区购买住房两套(一次性付款).在节假日,一家三口雇佣一辆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 ,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材料中,购买住房,观光旅游,保姆处理家务,按消费的交易方式,消费的目的及消费对象依次为()
A。

有形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钱货两清的交易 B.钱货两清的交易享受资料消费有形消费
C。

钱货两清的交易发展资料消费劳务消费 D钱货两清的交易有形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消费可分为有形消费和劳务消费。

材料中,购买住房,观光旅游,保姆处理家务,按消费的交易方式,消费的目的及消费对象依次为钱货两清的交易、享受资料消费和有形消费,B适合题意,A、B、D均是错误的。

考点:消费类型
17.在当下有这样一部分网购人群,他们能货比三家,善用电子优惠券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心仪的商品,坚持“无优患,不网购"的消费主张。

为此,他们自诩为“河狸族”。

对“河狸族”的消费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讲究实惠,是理智的消费②节制消费,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爱赚小便宜,不值得提倡④厉行节约,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消费心理一共有四类,对于不同的消费心理,要作出正确的区分,一是看其表现,二是看其造成的结果或影响。

除了攀比心理不健康外,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要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河狸族”的消费行为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①④说法正确;“河狸族”并不是节制消费,而是适度消费,②说法错误;这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行为,应该值得提倡,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8.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
A.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国有经济 D.宏观调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这一知识点,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B适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我国的分配方式,A不适合题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C不适合题意;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D不适合题意.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9。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95%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
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共约1.6亿。

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A。

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B.是支撑国民经济的主体
C.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
D.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不适合题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国民经济起支配作用,A不适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鼓励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适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但并不一定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0.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 B。

生产力水平
C。

人民消费水平 D.市场经济程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本题考查的是根本原因,B适合题意.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1。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
①有限责任公司②个人独资公司③股份有限公司④中外合资公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学生只要根据课本内容准确选择即可。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在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该题答案选B。

考点:法定的公司形式
22。

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

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增幅从2.5%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待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

①→④→②→③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传导性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

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企业是市场主体,利润下降,失业上升,收入降低,消费低迷,供给大于需求,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本题答案选A。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23.如今,在网络上“定制”彰显个性和品位的商品正受到追捧,这也促使很多人放弃传统就业方式,转而创立供个性化服务的“电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B.传统就业方式落伍,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C.“电商”属于虚拟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

“电商”属于个体经济,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定制”彰显个性和品位的商品正受到追捧,这也促使很多人放弃传统就业方式,转而创立供个性化服务的“电商”。

这说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适合题意;B不符合现实;C、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这一要求的意义在于( )
①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②充分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③使股份合作制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说明股份合作制实现了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①③适合题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不是农民,②是错误的;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5。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措施,为非公资本开放更多竞争性领域,为非公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不少经济学家也呼吁,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亟须扩大非公资本的投资,让非公资本接力公共投资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材料表明()
①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等特点
②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免争
④国家取消非公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6.苹果公司推出的手机iPhone 6由美国人设计,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韩国和日本厂商提供,一些高端的零部件在日本制造。

最终,中国的代工厂完成组装。

但从价值分配上看,一部起价649美元的iPhone6,成本在200-247美元之间,来自中国的代工厂仅能拿到其中的4—4.5美元。

这一事实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是
( )
A.注重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形象B。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C。

坚持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实力 D.转变经营战略,提升服务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

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

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

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看出,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C适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考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7.城市里的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

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

这表明( ) A。

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B。

物价水平提高将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
C。

家庭消费与社会无关 D。

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这就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A适合题意,C是错误的;物价水平提高将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B是错误的;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是错误的。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8。

要改变上题中的状况,就应()
①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
③消除居民的收入差距④实行平均分配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