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班级建设中不可忽视隐形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高中班级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隐形环境从“目前农村高中关于隐形环境建设的现状”及“班级隐形环境建设的解决对策”方面,对班级管理隐形环境建设作了初步的探索。
“对策研究”从“物化”(教室的整体布置、墙壁的布置设计、教室空间和卫生状况的布置安排)和“非物化”(班主任和各个科任教师的人际关系”“班团干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集体的人际交往)详细阐述了隐形环境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高中班级建设隐形环境
班集体是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别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如果略作套用,就可以是“班级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学生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两句话明确地指出了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说明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发展的班级环境根据对学生影响的不同方式,将之划分为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
班级隐形环境一般除了对学生起显性影响的班级的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团队及主题班会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之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隐形影响的环境。
隐性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班级的物化隐性环境,如教室的布局、摆设、卫生状况和美化绿化等;二是非物化的班级心理环境,如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班风班貌等。
本文主要从班级隐形环境建设对农村高中学生发展的影响作以浅显的探索。
一、目前农村高中关于隐形环境建设的现状
隐性环境对学生形成的影响都是隐性影响。
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的形成必须使显性环境形成的显性影响和隐性环境形成的隐性影响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但在现实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由于应试压力的影响,身处一线的大部分班主任都偏重于显性环境形成的显性影响,把显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忽略了隐性环境对学生形成的隐性影响。
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农村高中学校,更是看重高考升学率: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班级、班主任的评价重心都落在平时的教学成绩或者高考的成绩。
可隐性环境的影响往往又是沉淀于学生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因素,它对班级体中学生的影响一旦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力量,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起到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与伦比的作用,远远胜过显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按照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为学生设计班级育人环境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班级隐性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班级中隐性环境的影响作用。
二、班级隐形环境建设的解决对策
怎样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隐形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根据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有以下几条对策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班集体的物化隐性环境建设
班级的物化隐形环境,主要指教室的自然环境。
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班级的物化隐形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
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东西,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1.教室的整体布置
教室环境的整体布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学生是教室布置的主要执行者,教室的布置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来,教师从旁指导。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不但能减少师生间的嫌隙,而且能融洽学生间的气氛;通过共同参与提高协作精神,更能提升班级的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劳动知识;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成果来之不易,自觉地形成维护卫生环境及保护公物的意识。
(2)个性化、动态化原则
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教室布置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符合教育的
规律,可以经常更换布置内容,并要体现不同年龄段班级的特色。
比如,高一阶段以入学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步入正轨,融入学校、班级这个大集体中;高二阶段以强化教育教学的习惯为主,起到高一和高三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三阶段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步入社会或者高一级学府的教育。
一般各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主题来体现班级特色,如自己设计,设置艺术角、学习园地等,既能美化环境,造就良好气氛,又能赏心悦目,陶冶学生的情操。
(3)情感化、知识化原则
教室的布置应注重激励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室布置同样应注重激励性,内容要积极向上。
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天地,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愿望。
如在教室里可以设置一个“温馨提示”,让学生自己每周根据他们的情况写出一段温馨的话语来,天气变化不定的时候提醒同学们注意保暖;感冒流行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个人卫生,谨防感冒;考试之前提醒他们注意平心静气,强化复习,等等。
另外,利用学习园地分学科布置专栏,如“语言天地”包括语文、英语,“艺体荟萃”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生命健康”包括生物科学等,“奥赛竞技”包括“数理化”等学科知识,等等。
每一个月组织更换一次,使学生们从中得到点滴知识。
2.墙壁的布置设计
教室的墙壁主要包括黑板的上方、黑板的两侧,靠教室窗子一侧窗子之间的地方,教室门这一侧的整个墙壁,正对黑板的教室后
墙壁。
讲台黑板的正上方中间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枚精致美观的班徽或者国旗,也可以悬挂一只精美的钟表;在其两侧张贴班规、班风或者名言警句等。
黑板的两侧可以设计公布栏;窗帘要根据学生的情趣爱好,色调薄厚要协调搭配,墙壁张贴比较醒目的标语或者山水画等,可以分别是“因为热爱而执着,因执着而产生责任,因为责任而努力不止,直至成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端正的态度来自于责任”“良好的习惯形成于细节”,在进门左手的一些空白的墙壁上悬挂“温馨提示”,比如,“最近的天气变化异常,请同学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教室后面墙壁的设计是教室墙壁设计的重头戏,可以布置四个专栏:“数理天地”“艺体荟萃”“含英撷华”“生化园林”等。
这样,教室墙壁的布置就侧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融为一体。
总之,墙壁的设计应尽量做到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体现出一种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
3.教室空间和卫生状况的布置安排
结合学生的经济情况和教室的总体色调,可以发动学生购置恰当的花草树木或塑料插花来点缀教室的空间环境。
在较为完善地布置好教室后,又把种花置草与养金鱼和教室的布置清理等劳动与卫生打扫相结合起来,通过评比等措施督促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自觉劳动习惯。
(二)搞好班集体非物化的隐性环境建设
班集体非物化的隐性环境是指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班风班貌
等看似无关紧要,可实际上又密切影响着学生的隐性因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班主任和各个科任教师的人际关系,班团干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老师、班团干和学生怎样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能形成良性状态,也可演变为紧张的不和谐状态。
1.班主任和各个科任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个人行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我们农村高中,一个学生如果语文成绩150分的试卷能答出130分左右,那么他的其他几科成绩一般来说不太好,因为他过分偏科了。
因此,想要让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个科任教师一定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的各个方面自然会逐步上升。
在我带班的实践中,我总是做我们六七个教师的“老大”,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服务作用,当哪一位老师家中有事,当哪一位老师和学生闹了纠纷,当哪一位老师有了病,我都要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在处理有关科任教师的每一件事情我都要在学生面前维护教师的尊严,使他们觉得在我带班的班上上课时轻松愉悦。
几乎一个月一次,我利用学校奖励给班级的经费,和我的科任教师“小聚一次”,在聚会时,大家针对某一个学生,畅所欲言,群策群力,这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感动,觉得大家都像一个和睦的“小家庭”了。
我相信,在这样的集体努力之下,这个班集体一定会朝着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前行的。
2.班团干之间的人际关系
高中学生的班干部本身就比较难当,学生们犯了错误,班干部处理不当的话,就“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既得罪了学生,又在班主任面前无法交代。
所以,在抓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培养班干部、协调班干部之间关系的工作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随时针对班团干之间的嫉妒心理、自满心理、排他心理、权欲心理以及班委会的整体和团支部的整体能否互相协调支持等方面,在一个个具体的班级活动中对症下药,摸清根源,及时协调解决。
比如,我现在的班长,干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办,结果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学习,还使得其他的班干部得不到锻炼,长期下去,势必使其他班干部产生了懒惰情绪或者嫉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和他私下里谈心,反复提醒他,经过一两学期的努力,这个班团干基本上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协调合作、具有较威信的领导集体。
3.学生集体的人际交往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力量。
在一个班级中,如果班主任能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引导好班团干之间的相处,那么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了。
作为农村高中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90%以上的学生住宿,首先要使得一个宿舍里的学生搞好关系,既不能使他们形成一个“只讲义气,不重视班集体”的“团伙”,也不能让他们搞得四分五裂。
因为一个宿舍里的八九个人搞不好关系,会直接影响这些学生的日
常生活、学习、心理,直至使得一个班集体弄得乌烟瘴气。
有的班级会出现学生打架等事情,就是没有处理好班级人际交往的关系。
所以,一个班级中以上三个方面的人际关系理顺后,就一定会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中心,以科任教师为支架,以班团干为纽带,以学生为主体的强有力的班集体。
并逐渐完善演绎成一种固定的良好的班风班貌,使作为其中成员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春雨润物似的无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