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君宇
作者:
来源:《北京档案》2011年第07期
高君宇(1896—1925),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等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高君宇被公推为团书记。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
1924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孙中山秘书,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3月,患急性阑尾炎的高君宇抱病出席孙中山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全国代表大会,因延误就医不幸在北京病逝。
高君宇病逝后,被安葬在他生前进行革命活动、也是他和恋人石评梅经常漫步的陶然亭畔。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这是高君宇生前题写的诗句,死后由其女友石评梅镌刻在其墓碑上。
它象征着高君宇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三年后石评梅因思念过度病逝,被安葬在高君宇墓旁。
解放后,“高石墓”在几度整修过程中经历了数次迁移。
1952年底迁至南郊人民公墓,1953年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1956年再次迁回陶然亭,安置在陶然亭公园的湖心岛北侧。
“文革”期间,“高石墓”遭到严重破坏。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有关部门根据上级指示开始复原重修“高石墓”,1984年5月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1987年,高君宇墓再次修缮。
1994年,被命名为宣武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修葺一新的“高石墓”静静地接受着人们的凭吊与追怀。